听专家说说“气表准不准”那些事儿


听专家说说“气表准不准”那些事儿

10月12日,在前卫克罗姆表业有限责任公司测试中心,王卫(右)正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讨论燃气表结构部件与计量性能等问题。记者 白麟 摄

听专家说说“气表准不准”那些事儿

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流量中心配备的音速喷嘴燃气表检测装置。(受访者供图)

10月12日,家住冉家坝的市民邓先生向重庆日报记者反映,自己和几位邻居家前几个月换了新的气表后,发现每个月用气量比过去多了10%-20%,但自家的用气方式并没有明显变化,是不是气表计量出了问题呢?但燃气公司来检测后,结果却是气表没问题。邓先生对此十分不解。

针对市民的疑问,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流量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卫前来解惑。

新表旧表为何存在误差

王卫介绍,他们不时也会接到一些市民或单位提出类似问题。大量的检测和实际观察证明,新表的计量与旧表确实可能存在误差,但这是由于旧表在使用过程中,表内器件受到燃气中杂质的影响,导致其“越走越慢”。换言之,恰恰是由于新表的计量重新变得精准了,才会导致用气计量结果的不同。

那么,新表有没有可能存在计量精度不准的问题呢?王卫表示,每只出厂的燃气表均要进行示值误差、密封性等项目检测,所有项目检测合格后,方可挂牌出厂,进入普通家庭进行燃气计量。“燃气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计量器具之一,作为重庆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我们必须通过检测,保证燃气表的计量安全性及准确性。”

据了解,燃气表的检测分为型式评价试验及出厂检测。所谓型式评价试验,即一个新型号的燃气表设计出后,其原型机需通过示值误差测试、密封性试验、耐久性试验、高低温试验等一系列严格的试验。型式评价是一款燃气表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提与基础,其检测的项目和数量、检验严格程度远高于燃气表出厂检测。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燃气表生产基地,拥有10余家燃气表生产企业,燃气表产量占全国的近60%。而这些气表的型式评价试验任务,都由重庆计量质检院流量中心燃气表检测团队担负。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的计量器具,在全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背景下,小小一只燃气表的计量检测,不但事关本地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也关系到国内有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检测平台精度“比拼”中夺冠

对计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精度。那么,我市现在对燃气表的精度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到底能达到什么水平?

最近,重庆计量质检院与多家兄弟省市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了一场燃气表计量检测平台精度的“比拼”——以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指标为基准,看哪家地方机构能够更加接近这个指标。最终,重庆计量质检院力压各方对手,取得了检测平台精度指标的第一名。

王卫强调,国内外燃气表计量检测平台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实际上是比较成熟的。影响到各家机构最终指标的,主要是软件系统的自主开发和设备本身的集成性,比如检测设备管道拼接起来之后,需要精确控制气体的流向,细微的误差也会影响最终结果。“国家要求精度要达到3‰,各家机构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但我们在检测平台的自主研发中更注重细节,就可以达到2.5‰-2.4‰。现有技术下,想要在3‰后再提升一点点都是非常困难的。”

检测提速周期减少30天

随着国内基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推行“煤改气”,乡镇、农村燃气用户也日益增多。这对检测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在不增加现有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提升速度,就必须提升检测的自动化水平。王卫介绍,燃气表型式评价试验中,要检测多个流量点,过程比较长,以前都靠人工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忘记之前测过的流量点,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而现在,流量中心采用了自动化检测设备,输入程序之后,整个流程全部下来,可以比人工检测减少大量时间。如今,该中心一个型式评价试验的周期,已由前几年的90个工作日,减少到60个工作日。企业更早拿到型式评价的报告,就能够更快开展招投标和生产,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我市一年有上百万只燃气表需要进行出厂检测。过去,企业要把表拉到重庆计量质检院流量中心的型式评价仓库,然后再进行装箱卸表,检测完成后又拉回企业,倒腾起来费时费力。这块检测效率又该如何提升?

该院流量中心通过优化检测平台流程设计,提升设备集成性,降低了检测设备造价,如今能做到原来买一台设备的钱,燃气表生产厂家可以买两台三台放到厂里,然后就能实现本厂生产和检测“一条龙”。

流量中心工作人员也实施了“驻厂检测”,并指导厂家按照检测试验室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建设。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物流负担,提升了检测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和促进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同时,这套措施还带动了本地计量检测设备生产厂家的加工和制造能力。如今,已有部分与流量中心合作紧密的外包加工企业,通过制造出售专业计量检测设备,尝到了甜头。

掌握智能气表检测话语权

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和物流网传感技术的进步,如今智能气表正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中得到应用。同时,不少市民也有顾虑:远程抄表虽然很方便,但如果网络故障或信号不好,会不会计错数?另外,气表上的电子设备,会否造成使用上的隐患?

对于智能气表的检测机构而言,这无疑也增加了新的挑战。

王卫介绍,气表的智能化,对于检测技术来说,就是在原来传统的表上,增加了电子模块。首先这就涉及到一个防爆的问题,在智能气表设计出来之后,第一步并不是送到计量检测机构,而是要送到防爆站进行检测。只有通过在防爆试验之后,计量检测机构才能进行下一步测试。

王卫坦言,对计量检测机构而言,最担心就是表具智能化之后不能及时采集数据,或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电磁或其他干扰,导致数据失准。“例如大家看数字电视,有时就会出现丢帧或花屏的情况,这个影响不大。但对于燃气用户来说,计量数据差一个立方米也是没法接受的,我们计量机构更没法接受。”

据介绍,流量中心近年来在做的电磁兼容等实验,就是为了保证智能表具采集计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相关设备、技术文件和全套的测试流程都已建立,形成了完整型式评价体系。该中心也对原来的气表型式评价技术文件进行了修订,并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将审批稿上交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充分体现了重庆在智能气表检测领域的话语权。

王卫透露,流量中心燃气表检测团队正探索“全电子式、无可动部件”类型燃气表的研发工作,以替代目前的机械容积式燃气表,力争做到引领燃气表行业的发展潮流。

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该中心还立足自身技术优势,与国外相关的计量检测机构展开合作。目前“中国—埃及燃气表联合国家实验室”已进入筹建阶段,相关燃气表出口的团体标准也在起草过程中,未来可以实现燃气表出口“国内检测国外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