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混得好的人,都擅長用這種方式與人溝通,越早學會越好!

(點擊上方鏈接,進入專欄,即可收聽相關國學音頻)

諸葛亮到達東吳後,在魯肅的引薦下拜見了孫權。寒暄過後,孫權便問及曹軍的虛實。諸葛亮故作誇張地道:“我推測,大約不在一百五十萬之下。我在這裡說曹軍有百萬之眾,恐怕嚇壞了你們這裡的江東之士吧?”魯肅在旁,聽到諸葛亮這麼說,不禁顏色大變,以目向他示意,諸葛亮只當作沒看見。孫權又問及曹操的部下戰將有多少。諸葛亮又故作誇張地道:“足智多謀之士,何止一兩千?”孫權又問:“如今曹操攻下了荊、楚,還有進一步的打算嗎?”諸葛亮反問道:“眼下營軍沿江紮營,準備戰船,不攻取江東,還能攻取哪裡呢?”

在社會上混得好的人,都擅長用這種方式與人溝通,越早學會越好!

孫權表示自己正處於戰與不戰兩難的情況,請諸葛亮為他陳述一下利弊。諸葛亮分析道:“現在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新近又得了荊州,威勢震驚四海。在這種形勢下,縱是英維,也無用武之地。所以劉備無力當其兵鋒,吃了敗仗,不得已退守到夏口。希望將軍量力而為之:如果能以東吳大軍與曹軍對抗,不如早早表明立場,和曹操決裂;如果不能與督軍對抗,何不就聽從謀士們的意見,按兵束甲,趁早投降曹操。”孫權還未來得及回答,諸葛亮又補充道:“現在將軍外背服從的名義,而內又懷背叛反抗之心,如此猶豫不決,緊急關頭還下不了決心,大禍可就要臨頭了!”

孫權一聽,馬上反唇相譏,問道:“既然能象先生你所說的那樣,那麼,劉備為什麼不投降曹操呢?”諸葛亮運用激將法說道:“從前田橫只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壯士,尚且能夠做到守義不辱。今何況我們的劉將軍乃是漢王室的後代,英才蓋世,天下士人仰慕他就象江河歸於大海一樣。即使大事未成,這也是天意,又哪能屈辱臣服於奸賊曹操呢?”

孫權聽了這話,不覺勃然變色,激動地對諸葛亮說:“曹操平生最痛惡的,就是呂布、劉表、袁紹、袁術、劉備和我了。如今呂布等人已被剿滅,只有劉備和我還在。我自然不能以全吳之地,而受曹操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曹操。”此後,東吳的大將軍周瑜就與諸葛亮定下了火攻曹營的謀略,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在社會上混得好的人,都擅長用這種方式與人溝通,越早學會越好!

對於諸葛亮的這一計謀,您有什麼課看法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感悟!如果您想收聽國學的音頻節目,可以進入我們的主頁之後點擊專欄,即可收聽到相關音頻。喜歡我們節目的話,請您點贊關注,歡迎每天都來看看謀略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