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技”为破案注入“核心科技”

“改革开放40年 砥砺奋进看公安”系列报道之一

从“编制更迭”看重视程度

现任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政委的李文胜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一步步看着“刑事技术”这一警种的完善、壮大,这背后,是公安工作对“科技”越来越重视且舍得投入的强大支撑。

1945年建立牡丹江市公安局,直到6年后的1951年,局里配备了一名技术员及简单的勘查箱和照相设备,又一个6年后的1957年,专业法医的到来,让法医和技术员增加至4人,编制隶属刑警队。1973年,刑警队内设“技术。改革开放之后的1982年,“技术组”改为“技术科”。1993年,“技术科”改为“刑事技术大队”,隶属刑事警察支队,直到2001年,晋升为刑事科学技术支队。表面的名称和编制变化,实则是装备、人员、投入等变化。

李文胜参与勘查的第一个重大案件现场,是发生在1989年的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那时现场勘察非常简单,就带勘查箱、勘查灯和照相机‘三大件’,所有的现场图都是人工绘制,这样的重大案件勘查完毕后,起码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出报告。”相比现在,出一个重大现场,光设备就要带几大箱,一般案件当天能出勘查报告,重大案件最快三天就出勘查报告。

从“装备提升”看勘查能力

“同样类型案件的勘查报告,原来只有两页,现在则有四五页A4纸那么多。”李文胜说,勘查报告时间在缩短,但内容更为详尽,给破案甚至诉讼,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和证据支持。

从骑自行车出现场,到1992年队里有第一辆三轮摩托车……到2013年配置多功能勘查车等13台车,现有技术人员55人,李文胜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亲历了人员装备的变化,更见证了刑事技术勘查能力的逐步提升。

目前,刑事技术实验室,在全省第一批率先全部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被物证鉴定中心确定为全国现场勘查标准化工作联系单位之一;痕迹检验实验室被公安部评为全省地市级唯一一家全国重点痕迹检验实验室。此外,“快速显现白墙上的汗液指纹工作法”荣获全国公安技术革新奖三等奖,民警杨建自主设计研发的《过滤式去蛋白样品储存灌》装置,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荣获实用新型专利。

刑事技术支队还率先完成DNA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共计录入DNA数据24万条,直接破案300余起,直接认定嫌疑人200余人,为侦破重特大案件提供了坚强支撑。

王安政 晨报融媒体记者 王晓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