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保兵: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殷保兵: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殷保兵,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支部书记,复旦大学胆道疾病研究所(筹)常务副所长。兼任CSCO胆道肿瘤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学组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青年委员。从事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20余年,主要专攻肝胆肿瘤和胆道结石的临床诊治,擅长微创治疗。2013年公派前往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学习腹腔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等基金4项,数次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在国内权威和SCI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十余篇。参与编写《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和《胆胰十二指肠区域临床外科学》等。担任《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等多本杂志通讯编委。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肿瘤的10%-15%,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ICC早期确诊率低、恶性程度高,仅有不到20%的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仅18%~43%。

ICC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乙肝、丙肝、肝内胆管结石、糖尿病和肥胖、先天性胆管疾病如Caroli氏病,还有肝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今年ASCO会议上还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增加罹患胆管癌的风险。

ICC的早期诊断依赖血CA19-9联合CEA、CYFRA21-1和MMP-7等 ,结合影像学检查。液体活检ctDNA检测是早期筛查ICC的重要手段,ICC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

手术切除是ICC 患者治愈的主要途径,建议解剖性肝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证肝脏和胆管切缘阴性,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域淋巴结是否清扫有争议。不能手术者可考虑TACE、肝动脉灌注、射频以及放疗等辅助治疗。

顺铂联合吉西他滨(GC)目前是ICC一线推荐方案,今年ASCO会议报道GS(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相较于GC方案,在OS上呈现非劣效性且耐受性良好,有望替代GP用于ICC的一线治疗。胆管癌二线治疗的化疗方案,仍然积极探索中未达共识。

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胆管癌治疗逐步开展,这是ICC未来的研究重点,与化疗药物联合或者交叉联合用药是临床发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