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的特性曲線

膠片各種性能除了採用上述文字闡述外,還可以通過圖示、計算和座標等形式描繪出膠片的特性曲線更科學地來表述。識別膠片特性曲線有一定難度,對於業餘愛好者不必強求,但對職業攝影師和專業攝影家來說,它是準確把握膠片性能必不可少的手段。美國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就是在掌握膠片特性曲線的基礎上創造了區域曝光法,準確控制膠片的反差和寬容度,充分利用了每一級影調層次。

膠片的特性曲線

1.膠片特性曲線的繪製

具體做法是:先通過儀器以準確曝光拍攝標準級譜(見圖5-7),級譜上有十多級不同反光率的(黑灰白)色塊,這樣就能獲得與影像相符的底片。然後用儀器測量底片上各級密度數據,由於各級透光率不同,依此在圖5-8座標上畫出一條感光量和透光密度相對應的曲線。特性曲線座標圖的左側縱軸代表D。寬容度底片的密度(用D來表示),下端橫軸光代表底片的曝光量(用lgH表示)。底度片的密度(即為不透明度)是用密度計測量出來的,而曝光量的數值是用曝光儀控制的。這條曲線就代表該測試膠片的密度和曝光量的關係,從中曝光量對數lgH可以看出隨著曝光量的增加,膠片上的影調密度也隨之逐步上升。

每一種膠片,經過一定的曝光和顯影都可以得到一條自己的特性曲線。通過這種實際測試得到的特性曲線,可以非常準確地表達和推算出這種底片的感光度、寬容度和反差等特性。

膠片特性曲線一般不用攝影師自己繪製,由膠片生產廠家提供。或者攝影師截取自己使用的膠片片斷,交給專業洗影單位測繪提供。專業攝影家的任務是解讀特性曲線,從而掌據膠片性能,胸有成竹地選取景色、調整被攝對象的光照,以及做到更準確的曝光,獲得技術合格、藝術稱優的影像。

膠片的特性曲線

2.解讀特性曲線的方法

底片的特性曲線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底段(AB)為角度平緩斜坡狀曲線,中段(BC)是仰角上升直線,頂段(CD)是平緩下坡曲線。從中可以解讀出該膠片的許多技術參數。

在底片的特性曲線上,AB部分被稱為特性曲線的趾部,它是底片上最透明的部分,也就是密度最小的部分;BC部分被稱為特性曲線的直線部分,在這一部分底片的密度與曝光量變化成比例上升;CD部分被稱為特性曲線的肩部,這一部分底片的密度隨著曝光量的增加雖然也在增加,但是加的幅度變小了;DE部分被稱為特性曲線的反轉部分,這一部分底片的密度隨著曝光量的增加而減小。

今座標中的BC部分即為該膠片的寬容度範圍。攝影師把曝光量控制在這個範圍就可以真實地再現被攝景物的形態和亮度級差如果被攝景物本身亮度級差過大,超越了膠片寬容度的級差,就需要調整景物的照明狀況。或壓低高光亮度,或提升暗處的亮度,總之要壓縮景物的明暗差別。

(2)反差係數(y)

看了底片的特性曲線,還可以獲知某種底片在常規沖洗條件下的反差係數。底片的反差係數也稱y值,y是希臘字母,是底片的特性曲線直線部分的斜率。從座標圖看,特性曲線的直線部D分越陡,斜率越高,底片的反差越大。光黑白膠片的正常反差係數y值應該在度0.65左右,彩色負片的y值應該在0.60左右,如果超越或不足上述y值獲得的圖像就不能真實再現客觀景物。

種情況是反差過大,影像偏重於黑白兩極,就會缺乏描繪細節的層次;摩光量對數lgH另一種情況是反差太小,影像只有灰。利用膠片特性曲線推算反差係數y值色中間影調,缺乏黑色或白色,畫面就會悶暗、毫無生氣。這需要在攝影布光和沖洗上作出相應調整。

反差係數計算公式如下:

y=△D÷△lgH

今,△D和△gH這兩個數值,是從特性曲線直線部分查得的。△D是直線部分在縱座標上亮區和暗區相應的密度差值;而△gH是直線部分在橫向座標上相應的曝光量對數之差。

膠片的特性曲線

(3)平均斜率(G)

平均斜率是表示膠片反差性能的一種新標準。因為反差係數y值,只反映了特性曲線直線部分的反差狀況,實際拍攝只用直線部分的影調會比較侷限,束縛攝影師的手腳,應該擴大利用到曲線的趾部。平均斜率就是把直線和趾部曲線兩個斜率統一計算的結果。其計算公式如下

G=△D÷1.3(中性灰相應的曝光量對數)

(4)感光度(S)

感光度是測算膠片對光照敏銳程度的參數,它直接影響攝影師計算曝光量,決定該運用何種光圈、何級快門時間。在民用膠捲上都標有感光度,如1SO-100或GB-200等。這對於一般拍攝來說足可參照,但作為專業攝影來說,需要更進一步的測算,因為膠片由於各地衝洗條件不一,保存時間和溫度的不同,以及個人照相機的性能不一,實際感光度可能會和生產廠家推薦的參數有些出入。實際感光度是依據膠片特性曲線的數據,運用公式科學地計算出來的。

以黑白負片為例,其感光度是以沖洗後底片達到測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來進行計算。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規定,計算感光度的基準密度為:最低有效密度即為D0+0.1,在特性曲線上查找,就在曲線的趾部和直線部銜接處。同時規定,底片沖洗後的反差係數為0.65。然後,運用公式作如下計算:

感光度(S-1S0)=H(D+0.1)

經過特性曲線測定和計算的感光度,比較符合實際使用的膠片和照相機的實際情況,攝影時按照它來決定光圈和快門,可以獲得更加精確的曝光量。

(5)考察彩色性能(RGB)

彩色膠片由紅、綠、藍三層乳劑組成,可以分別測定出三層各自的感光特性曲線,從中可看出其色彩表現是否正常、合格。紅綠藍三條曲線平行貼近說明該膠片色彩還原良好,沒有偏色。如有交叉,拍攝出來就會產生某種偏色。

遇到紅綠藍三條曲線輕微交叉,攝影師可以採用照明設施和濾光鏡進行調節。如在圖表上發現紅綠藍三條曲線嚴重交叉,說明其性能很糟,應該退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