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永康行動」落地生根

2018-10-15 17:35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赤奎

14日,為期三天的首屆舜芋文化旅遊節圓滿落下帷幕,在向人們展示豐收成果、拓展銷售渠道、宣傳舜芋品牌的同時,也為前倉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前倉鎮在做大“美麗經濟”上主動出擊,是我市提出鄉村振興“七大行動”落地生根的生動體現。

乡村振兴“永康行动”落地生根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市制定出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建設“大美鄉村”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產業提質、美麗建設、文化興盛、基層善治、強村富民、綜合改革、規範提升”七大行動為抓手,把我市鄉村振興的目標分解為30項重點任務、112項指標體系,全面開啟高水平建設“大美鄉村”新徵程。

近年來,我市著力做好農業提質、品牌培育、“美麗鄉村+”文章,推動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化,持續促進產業興旺,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65%以上,推廣應用率達90%以上;完成“永康舜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登記,連續多年舉辦蜜梨節、竹筍節、葡萄節、方山柿節、農展會等農業節慶活動;創建省A級景區村莊22個,打造美麗經濟重點村15個。推動村莊綠化向全面美化轉化,持續促進生態宜居,完成平原綠化2767畝,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規劃的37個重點工程已完成13個,累計建設街角小品15000個;全力打造最美雙舟線、陳亮故里線、森林運動線3條美麗鄉村風景線,完成河道綜合治理435公里,建成綠道142公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置體系建設列入省級試點,農村汙水設施運維監管平臺進入試運行。

作為“人文美、精神美”建設的主陣地,全市201家農村文化禮堂以文化活動引導鄉風文明,已然成為廣大農民朋友的精神家園。與此同時,我市組建公共文化服務師資庫,累計下鄉指導2200人次,舉辦“草根村晚”178場;“和美鄉村”百姓微信群全覆蓋,同步推進鄉村網絡文化驛站線上線下結合。構建“市委—鎮(街道、區)黨委(黨工委)—村黨支部”三級治理領導體系,完善“全科網格+四個平臺+綜合指揮中心”運行機制,推動黨建網與社會基層治理網融合,持續促進治理有效,連續十二年獲評省級“平安市”,成功奪得“平安金鼎”。紮實推進強村富民,採用黨建引領、進村解難等“消薄十法”,推動集體收入從“輸血”向“造血”轉化;市財政設立500萬元資金支持農民素質培訓工程,今年已培訓4250人次,連續4年獲評全省農民素質提升培訓優秀縣市。

鄉村振興,需要資金、人才、政策等全方位的保障。一方面,我市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並優先將現代農業、農村新業態、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年度用地計劃。另一方面,大力實施“紅雁培育”計劃,健全“抓鄉促村”機制,推行鄉鎮黨委書記領辦黨建清單,舉辦農村“領頭雁”浙大培訓班、農村支部書記輪訓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此外,出臺《永康市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永康市創建省A級景區村莊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