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官话为什么不是粤语?

白沙死忠粉


民国是官话为什么要是粤语?

粤语,即广州话、广府话,俗称白话,为广东三大方言之一,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是:

据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首届国会中有人提议奉广州话为国语;当时来自广东的国会议员刚好过半数,通过这一法案似乎不成问题。不过,身为广东人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了顾全革命大局,劝说粤籍议员放弃以粤语为国语。结果,北京话以一票之差压倒广州话成为国语,至今仍让一些广州人遗憾不已。”

这个故事还有其他诸多版本,无非是将广州话替换成其他方言,如四川话、洛阳话、陕西话等等。

但是这个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国语的确定跟国会无关,而是教育部主持的。

民国元年(1912年)12月,民国教育部成立读音统一会筹备处,由吴敬恒(字稚晖,以字行)任主任,并制定读音统一会章程8条,规定读音统一会的职责是为审定每一个字的标准读音,称为“国音”。

读音统一会的成员有四种来源,一是教育部延聘若干,二是各省推举2人,由行政长官推举;三是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机关选派;四是华侨代表1人。

想要成为会员,必须具备四种条件之一:1、精通音韵;2、深通“小学”(即文字学);3、通一种或两种以上外语;4、懂多种方言。

经过条件筛选,最后确定下来的会员一共80人,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43人,其余为各省推举。

按理说各省最多推举2人,省份差异应该不会很大,但是教育部任命的会员却以江浙为主,43人中江苏17人,浙江9人,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7人,福建、广东、湖南各4人。

由此可见来自广东的会员远远没达到半数,根本不可能左右会议结果。

不过江浙人的比例奇高,这引起了北方会员的不满,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实行一省一票制度,而不是每个会员一票。

好一番折腾,读音统一大会终于在1913年2月15日开幕,实到44人,吴敬恒29票当选议长,王照当选副议长。

会议审定了6500多个字的“国音”,字音确定以后,第二步就是核定音素,并且确定一套字母系统来表示音素。不过这个再次引起激烈争论,不断有会员离会,剩下的与会者几乎要吵得打起来。

由于争吵激烈,议长吴敬恒不得不在4月22日辞职,接任的王照也请了病假,临时由王璞主持会议。

对于注音符号系统的确定,偏旁派、符号派和罗马字母派相持不下,最后通过了浙江会员许寿裳和周树人(这是个熟悉的名字)等人的提案,把三派全部否决,用之前确定国音时使用的“临时符号”为注音符号。

这套符号由章炳麟所创,借用了古代篆字的形状,也就是以“简单汉字派”注音汉字。这套“注音字母”于1918年颁行后,在大陆一直用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至今台湾地区和部分海外华人仍然有使用。

确定国音过程中,以多数票决定国音,也许有一些是“差一票”通过的,但也只是一个汉字的读音,而不是整个方言差一票被定为国语。

整体来说,会议的结果还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语音特点,如区分尖团音和保留入声。


平沙趣说历史


1911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首届国会议员中有人提议将广州话定为官话,也就是国语。

据说当时,投票时粤语仅仅以一票之差落后于北京话,而没有被定为民国的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是孙中山,孙中山又是广东人士,广东籍人士国会中的议员中人数超过一半以上,有很多人都提议将粤语定为官话,按照这样的情况,似乎粤语被定为官话,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孙中山为了顾全大局,因为南方大局已定,被北方地区还不在民国的有效控制范围内,仍由军阀掌控,于是就私下一个一个的去劝说广东籍的议员放弃将粤语定为官话的想法。

最后凭着孙中山的威望和努力之下,很多广东籍议员也放弃了将粤语定为官话的想法。所以最终投票时,粤语落后于北京一票,而让北京话成为了官话,因粤语中广州话最具代表性,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广州人为此感到遗憾!

不过将北京话定为国语,直到现在,我们仍能感受到普通话带给我们的好处,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去到外地,只要会讲普通话,都不用担心沟通会存在障碍啊!


人在佛山


大家好。粤吹有完没完?说什么“1911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首届国会议员中有人提议将广州话定为官话,也就是国语”,一句话就有三个错误


第一中华民国国庆虽然是1911年10月10日,但南京临时政府是在1912年1月成立的。第二,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官话这个说法了,在辛亥革命前夕的1911年6月,清政府学部中央教育会议开会通过了“统一国语办法案”。这标志着在官方层面,“国语”正式取代此前广泛使用的“官话”一词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代称(清代原来的“国语”指“清语”即满语)。第三,这个会议已经决定,“各方发音至歧,宜以京音为准”,也就是宣布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再说什么广州话投票差一票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才几个月就让位袁世凯了,而且南方政府议会人数最多也不是广东人而是江浙人(请粤吹自行复习辛亥革命为立宪派篡夺一节),根本没有可能组织一次国语投票,更不要说提名广州话了。


那么,真正的事实是怎么样的?临时政府北迁以后,1912年7月蔡元培组织临时教育会议,讨论教育事宜。12月,教育部据此由专门教育司筹设“国语统一进行办法”,特开设“读音统一会”。在这个会上,“古音、今音、南音、北音,闹个不休”,但是“总没有一个满意的混合,以后闹得时候太久了,就勉强求一个结果……用多数表决法(每省代表一票),审定了几千个字音”。这就是后来在1921年公布的“老国音”。它实际上是个以北京音为主并杂糅了其他音(主要是保留入声)的混合音系,毕竟国音“什九以上”与京音暗合。有广州话什么事?

最后总结一下,近代的共同语从一开始就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大家争论的无非是是否要保留尖团音(箭与剑不同音),保留入声(八与巴不同音),有其他方言特别是广州话什么事吗?


杂史谭


民国时候没有标准的官话。各说各的,之前的影像就可以看出来。以北方话较多。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网上流传说什么粤语差一票成为官话,那是扯淡。从历史角度来讲,民国之前军阀混战,大军阀都在广东之外,说的是类似普通话的本地语。民国以后并没有真正推广统一的语言。从技术难度来讲,粤语有8个调,学起来相对不容易!


六弦琴梦31853329



山韵176165096


原因很简单。使用人数太少。使用范围太小。粤语作为官话只是有广东籍议员提了建议而已。自始至终都不占什么优势。。官话肯定还是用北方方言的!因为整个北方包括安徽,湖北部分,四川,贵州部分,云南部分全都是用的一个系统的北方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