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要自律,成长始于自律

新的一年,要自律,成长始于自律

最近在儿子的小学二年级班级群里面总听到很多家长抱怨:

“作业怎么布置这么多呀?”

“题目孩子不会做,教都教不会。”

“我把孩子骂哭了,我自己也想哭!”

“这作业到底是布置给孩子,还是布置给家长的呀?”

“好累呀!”

……

在孩子和家长的对抗中,家长慢慢的就会开始怀疑,这孩子是不是就不聪明,至少不像自己过去以为的那样聪明?

这个认知对每一个父母亲都是一种打击。

然而,我不认为人的智商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就算有区别,一定不会在学最基础的拼音或数字的时候就能所有体现。

那是不是因为时间管理有问题呢?可是很多孩子的时间并没有浪费呀,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这都做了三个小时的作业了,可是还是没做完。

那是不是因为时间的利用率不高呀?这个答案好像是对的。你看他明明人坐在那里,但是一会儿玩玩大人的手机,一会儿玩一下玩具,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水果,三个小时下来,真正在那儿做作业的时间不到半小时。

对他来说,我要写作业是因为我不写作业爸爸妈妈不高兴,明天老师会批评我,我不想被批评,所以我坐在这里装样子给大人看。

效率低下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学会自律,没有体会到自律的好处。

如果他知道他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写完作业,爸爸妈妈就不会再约束他的话,他就会学会在这半个小时里面自律,去获取更多的自由。

多年前一个朋友辞职,几个月后她邀我去湖边散步、聊天,她说,最近觉得心里很空虚,总觉得不踏实,那感觉让人说不出的难受。

我问她最近在忙什么,她说什么也没有做,原来想着要趁着这段时间学法语、健身、读书,可是事实上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每次拿起法语书就觉得很枯燥,于是又拿起手机刷微信,想早起跑步健身,跑了两次觉得太累,放弃了……。

现在天天在家里呆着,什么都不想做,内心焦躁而又空虚,还有内心隐隐的愧疚和自责。

原来在公司时那些当时令她觉得烦恼的纪律和规则约束在这个时候想来竟然让她感觉到美好!

辞职前想象中的优雅从容的日子,“阳光从窗前照过来,自己坐在温暖的一角,全身心的沉浸在学习当中,享受着成长的乐趣”,却最终还是没有变成现实。

而此时另一个离职的朋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他每天依旧早上六点半起床、叠被、收拾房间、跑步,回来后洗漱、用餐、工作,晚上读书、会友。他的生活与在职时没有什么不同。

而这样自律的生活带给他的好处就是身体健康,生活充实,事业稳定,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说这两个朋友有什么区别的话,我想就在于是否能够约束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如果我们能够自我约束,才能因此获得更大的自由。

今天罗胖早上说的一句话,很有同感:“约束自己是成长的同义词。”

过去我是一个不喜欢旅行的人,觉得旅行非常的累,比起旅行我更愿意呆在家里看小说,足不出户就可以穿越、修真,每天都能神行万里,身心愉悦。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懒”,因为犯懒,所以不想动。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跑步对身体好,也想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但是就是不想动,于是只是在朋友圈看看谁谁谁又跑了多少米,然后在下面点个赞,YY一下自己也能跑这么远。

每次有友人相邀同游时,我就会在脑中编织N个理由去拒绝,比如说“太远”、“太累”、“太贵”……,总之就是不想去。

后来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就跟着一起出游,游玩的过程中大家一起聊天,谈谈心得,谈谈美景,谈谈自己的故事,渐渐的就爱上了与友同游的感觉。

几次之后,就开始主动张罗起旅游的事情来了。

生活中很多你以为你不会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候不一定是真的不喜欢,只是你没有给自己尝试的机会。一旦尝试,你也许就会彻底喜欢上那种感觉……。

现在我可以说出旅行的很多好处: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欣赏美景;可以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可以加深与家人、朋友的感情;可以放松心情;可以依托情怀;还可以向没去的朋友炫耀,哦不,宣传……。

而对我来说,旅行最大的意义是克服自己惰性的过程,在一次一次的自我斗争中超越自己,让自己更加自律。

村上春树如此形容过跑步给自己带来的意义:

“人本性就不喜欢承受不必要的负担,因此人的身体总会很快就对运动负荷变得不习惯,而这是绝对不行的。写作也是一样,我每天都写作,这样我的思维就不至于变得不习惯思考。于是我得以一步一步抬高文字的标杆,就像跑步能让肌肉越来越强壮”

我自己虽然还是没有爱上跑步,但是身边却有很多爱跑步的同学,我发现这些同学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有规律的作息,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自律成为了自由的基础,也因此让他们更加成功。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成长始于自律!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