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崔永元也轉戰今日頭條了。

兩天前,這位身處風口浪尖的前媒體人,以微博小號宣佈“即日起,崔永元的自媒體將向今日頭條轉移”。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在這條微博下,那些喜歡他的粉絲們留言支持,表示已下載今日頭條,追隨崔永元的步伐。另一邊,崔永元在今日頭條的粉絲,從當天開始直線飆升至今天的677萬。

三天漲粉600多萬,這條消息傳開,多少令那些苦心經營頭條號的人羨慕不已。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就在半個月前,微博曾發佈了一條號稱“史上最嚴言論管制”的管理策略:凡是粉絲超過10萬的博主,都可以自由拉黑評論區中的評論者,被拉黑者會遭到微博全站禁言3天的懲罰。

當時,有好事者戲稱:“那些喜歡拉黑別人的大V終於有反抗的機會了,例如崔永元和畢志飛”。

僅僅過了兩週,在范冰冰偷漏稅款案水落石出後,這位被力挺者譽為“民族脊樑”的名嘴卻宣告離開微博。連曾經的“網紅鼻祖”之一,羅玉鳳也發微博調侃:“方舟子走了,崔永元也走了,新浪微博究竟做錯了什麼?

而這背後,可能是微博和今日頭條,這兩個平臺間的一場有趣的較量。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三天漲粉600多萬

今日頭條App下載量增加

時光倒回2009年,“微博”曾打敗了“奧巴馬”“甲流”等年度熱點,成為當年媒體及網絡最熱門詞彙。就在一個多月前,微博剛剛度過九週年的生日。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8月,微博公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微博的月活躍用戶4.31億,營收達到27.54億元,同比增長59%,連續6個季度保持60%左右的增長速度,進入高速增長期。

和漂亮的數據不同,那些一路陪著微博走來的老用戶們,對這款產品爭議的聲音越來越大。

比如“微博已經淪為追星工具”“一地雞毛,每天只能看到各種沒有價值的八卦”“殭屍粉實在是太多了”“刷著刷著就是廣告”“淪為了廣告營銷的戰場”……

在一些人看來,產品功能迭代上的不給力,越來越嚴格的審核制度,讓這個昔日的“社交媒體之王”逐漸失去競爭力。

比如,略顯唏噓的是,崔永元宣佈放棄微博的時候,有近1700萬的粉絲,而在那條微博下,看熱鬧的不嫌事大,被點贊最多的留言是一邊倒的支持離開,幾乎沒有流露挽留的意思。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短短兩天,在今日頭條漲粉六百萬,證明著崔永元號召力的同時,也讓今日頭條躺著得利。就像今天下午,新媒體人望月在朋友圈附圖感慨:

免費榜前三被字節跳動給包攬了,據說今天頭條App出現爆炸式的下載增長,主要是崔永元在微頭條發佈了最新內容。看來,繼“誤傷”范冰冰之後,崔老師這是又要誤傷微博的節奏啊。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來到今日頭條的崔永元,也大有“振臂高呼而追隨者眾”的感覺。最近一個月,崔永元在微博上最熱的內容發佈於10月3日,微博收到7.9萬條評論,1.9萬次轉發和29萬點贊。

除此之外的其它微博,平均評論數不到1萬,即便是他宣佈離開微博的那條,也不過2萬評論和6萬多點贊。

相比之下,在微頭條粉絲數量遠低於微博的情況下,宣佈轉移頭條後,崔永元發佈的第一條內容就得到25萬條評論,2.6萬次轉發和69萬點贊。這其中,不乏“美食作家王剛”這樣的當紅自媒體人。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雖然是特例,但這樣的活躍度對比,難免給人造成微博和微頭條之間“此消彼長”的假象。不過,客觀來說,崔永元入駐今日頭條,作為當下全網焦點人物,平臺一定給予了不少流量傾斜。

就像朋友圈裡有不少內容創作者調侃,自己的頭條號漲粉難,某財經類自媒體人寫下:“做了好幾個月還不到7萬粉絲,人和人的差距真大”。

過去一段時間,像崔永元這樣高調與微博“告別”的人並不多,更多則是默默離開,或者漸漸離開,也或者不再那麼頻繁地活躍在微博。

比如,崔永元的死對頭方舟子,早就在2012年就宣佈離開,如今兩人“你來我往、正面交鋒”的舞臺換成了今日頭條。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微博和今日頭條

一個年輕女性化,一箇中年直男化

去年,張一鳴宣佈“千人百萬粉”計劃後不久,一些熟悉的面孔紛紛加入微頭條,入駐的速度,常常讓那些頗有些年代感的微博用戶感慨,似乎又看到當年一個又一個名人在微博冒泡的感覺。

比如,當時就有行業媒體人敏銳地發現,當今日頭條宣佈400億流量扶持微頭條後不久,知名互聯網人和菜頭,發佈了一張漫布著雲朵的天空的圖片,試探著招呼:“Hello,今日頭條”。

在算法打遍無敵手後,從固守智能分發到開始構建“訂閱關係”,張一鳴在2017年底高調宣佈,今日頭條將從智能分發時代,走向智能分發和粉絲分發相結合的“智能社交”時代。

這樣的戰略理念體現在產品設計上,首先帶來的變化,就是被擺到首位的“關注”頁。如今,只要你關注的人有更新,上面便以醒目的紅點提示。在此之前,如果你刷今日頭條,打開的首頁是基於用戶瀏覽偏好的算法“推薦”頁。

微頭條的頁面幾乎和早期的微博一模一樣。微頭條上沒有那些繁瑣的功能,也沒有信息流裡刷個四五條,必然會出現的“推薦關注”和“商業廣告”內容。

當然,這些表面可見的差異外,微博和微頭條的用戶結構和內容氛圍,有著更微妙的區別。

根據《2017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顯示,微博30歲以下的用戶佔比高達80%。

對於一些不滿30歲的用戶們而言,崔永元的面孔可能是陌生的,和他名字掛鉤的不是曾經風靡全國的《實話實說》《東方時空》《小崔說事》,而是“崔化鈉”“轉基因”“抑鬱症”和“撕逼”。

他甚至像是一個堂吉訶德式的滑稽角色。每一次出現,可能多多少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比如,永遠伴隨著一系列的爭議,永遠在與強大的勢力“抗爭到底”,他永遠在說一些有悖於“娛樂至死”的言論。

去年7月,今日頭條發佈《2017今日頭條用戶評論數據報告》,和微博明顯不同,今日頭條的主力評論用戶為31-50歲的男性。

如果說微博的內容是偏娛樂、偏年輕、偏女性化的,比如微博熱搜裡永遠填滿的明星八卦。那麼,微頭條的用戶在年齡顯然更大,內容氛圍上偏男性化,甚至可以說是更直男。

比如,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對比。

同樣是關於明星影響力的排行,今天,在微博“明星勢力榜”前三位分別是:蔡徐坤、劉昊然turbo和朱一龍。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換在微頭條的“頭條明星指數榜”上則是另外的模樣: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不論兩個榜單規則的差異,單純從結果來看,兩個生態之間微妙的區別便可以管窺一斑。

從觀察來看,用戶在微頭條上總能找到一些懷舊的東西。比如,今日頭條會邀請來一些曾經紅火,如今已退居三線,乃至過氣的明星們入駐。

他們絕對算不上流量明星,但曾有過家喻戶曉的作品。比如,典型的濟公爺爺遊本昌,現在的年輕人,估計多數不知道他是誰,但頭條的用戶可能都認得這張臉。反而面對一些當紅小鮮肉,可能不熟悉,也沒看過那些時下當紅的網劇。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微頭條這種直男的屬性,還表現在偏資訊新聞的內容。比如,曾經在微博上喋喋不休的王志安、胡錫進等,入駐微頭條後,粉絲量和內容活躍度都趕上了深耕多年的微博,甚至更好。

在這次和崔永元的互動中,還看到了包括臺灣著名時政評論家邱毅。因為曾長期活躍在央視相關節目,邱毅和那些央視的主播一樣,那些電視受眾都認識這張臉和這個人。邱毅在微頭條上已經擁有了162萬粉絲。

顯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名人們有著充沛的表達慾望,也找到了新的“一呼百應”的內容陣地。一方面有精英的視角,另一方面有底層的態度,這些人也都是得到過認可的聲音,深諳講話的尺度和邊界。

所以整體上,微頭條的內容更偏向底層用戶的口味,就像崔永元做的事情,從央視《實話實說》到做抗戰老兵的公益,從挺非轉基因和如今以“孤膽英雄”的姿態打娛樂圈的假。

某種角度而言,崔永元做事的方式都非常直男,做得事都很接地氣。顯然,微頭條的用戶喜歡這樣的內容,在那些振臂高呼、言辭激烈的評論裡,不斷有人以“民族脊樑”來稱讚他,這也反映了一個更基層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偏好的現狀。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微博下沉

和來自微頭條的阻擊

把時間調到4個多月前,一篇《騰訊沒有夢想》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此後,張一鳴和馬化騰在朋友圈的隔空互懟。

如果說今日頭條在面對騰訊時,表現得還稍顯收斂,那微頭條在和微博的競爭中,可謂咄咄逼人,毫不手軟。

這幾乎可以看作是社交媒體版的“農村包圍城市”。除一線城市外的茫茫山河,都是今日頭條野蠻生長的大後方。

兩年前,曾被外界普遍“看衰”的微博,正是憑藉著下沉,不斷髮力三四五線城市,加強在低線城市的佈局,才迎來數據和商業上的第二春。

可是,那些在PC時代被遺忘的角落,正是今日頭條頑強生長的腹地。一個要虎口奪食,一個是包圍城市。

不可否認,微博依然是目前中國互聯網最重要的社交媒體陣地。和微博相比,微頭條有兩個明顯的劣勢:

一是用戶的規模和質量,偏中老年、素質偏低;二是商業生態,做內容的人在微頭條上怎麼掙錢,顯然沒有在微博來得成熟和痛快。

頭條的用戶更多來自中底層,這是大家的共識。1月9日,今日頭條公佈2017年度120萬頭條號創作者畫像。數據顯示,平均每100位頭條號創作者中,有11位來自貧困縣。

也就是說,有超過10%創作者來自貧困縣。

去年以來,農村自媒體一直是今日頭條宣傳的重點,

那句“三農頭條號賬號總數超過1萬”成為最響亮的口號。而微博則在強化更垂直領域的MCN的流量扶持和商業變現能力。

在那份頭條號創作者畫像中,一個代表著年輕的底層勞動者形象的頭條號創作者“歡子TV”,他的故事被拿出來反覆傳播:

主人公曹歡,生長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個偏僻苗寨。15歲初中畢業外出打工,做過蔬菜搬運工、傢俱廠學徒、商場保安,一個月最多掙過3000元。初戀女友嫌棄他家太窮而分手……後來,在頭條上靠流量分成年入50萬。

有人說頭條系的產品更加下沉,這個說法至少不夠精準,頭條系的產品本身就生長在更底層的互聯網環境。

顯然,下沉中的微博與崛起中的微頭條,已經短兵相接,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

就在昨天,微博宣佈,11月1日起暫停對不滿14週歲的未成年人開放註冊功能;同時宣佈,微博打賞功能升級,將上線了單條微博打賞功能。

宣佈“退博”兩天後,崔永元再次發佈微博。

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裡,我們意外發現並沒有人說他“食言而肥”或者“吃書打臉”,而是一如既往的——“崔老師!我們支持你!”

也許是受到了鼓勵,崔永元一天連發四條微博。

其中一條內容便是:“本微博也重新開通打賞功能,所獲款項全部用於尋找烈士親屬、並且幫助他們去烈士陵園祭奠親人。感謝所有捐款者的愛心。”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崔永元轉移陣地:女性化的微博VS直男化的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