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娛」獲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要做粉絲經濟領域的社區電商

距離上次報道,其用戶量從20萬增長至60萬,DAU從2萬增加到6萬左右,月均新增註冊用戶達5萬。用戶增長、內容運營方面,一直娛入駐了2000多個粉絲站,全新內容板塊推出後與300多家娛樂公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昨日(10月10日),一直娛上線整整一年,受到了超過50家粉絲團,包括羅雲熙、楊玏、炎亞綸等過百位藝人的祝賀。也同期發佈了APP的新版本,在更新版本中,一直娛加入了藝人資訊、專訪內容板塊,以及互動話題板塊,增加社區屬性。在電商方面,一直娛供應鏈體系提供購買到收貨的全套服務,商品發起人可以拉新抱團進行社交電商裂變。

據一直娛創始人尹浩介紹,平臺70%以上的註冊用戶為消費用戶,且年人均消費金額在500元以上。2018年一直娛平臺的月均流水在300萬元左右,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的營業收入KPI,GMV突破了3千萬元。

「一直娛」獲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要做粉絲經濟領域的社區電商

在綜藝節目的推動下,粉絲的購買力和經濟價值在持續刷新人們的認知。

前有《偶練》粉絲集資超2000萬元送偶像出道,後有《創造101》集資超過4000萬元。在這個經濟鏈條中,已經誕生了一些專門為粉絲提供綜合服務的平臺。36氪近日發現了一個圍繞粉絲做社區型電商的App「一直娛」。

據瞭解,一直娛2017年10月上線,商業模式上要做粉絲經濟領域裡的社區電商。

一直娛通過和明星工作室、粉絲團合作,將粉絲引流到一直娛App中,粉絲量目前累計有20多萬,DAU近2萬。平臺通過為粉絲提供整合服務實現盈利,包括明星資訊、電商、應援、線上線下的活動等。據官方數據,2018年1-6月平臺賬面流水達1280萬。

「一直娛」獲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要做粉絲經濟領域的社區電商

據瞭解,一直娛的營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四點,電商佔總營收的50%左右,應援(提供應援的宣發廣告位)佔20%,明星資訊(通過合作媒介公關)佔18%,其餘還有少量票務及衍生品設計開發收入。

電商方面,一直娛上架了50多個品類、200多件商品,這些電商產品主要是明星周邊衍生品。由於粉絲來源精準,據官方數據,從App下載到付費,轉化率在90% 以上,客單價在250元左右,復購率接近60%。

在一直娛的商業模型中,精準用戶抓取、衍生品資源是兩大重點。

據瞭解,由於其母公司北京愛豆文化傳媒此前有近十年娛樂產業從業背景,一直娛在國內有1000多家固定的合作方,包括明星工作室、官方粉絲團、粉絲運營機構、媒體工作室等,目前只動用、導流了其中20%的資源。

海外資源方面,長期幫韓國的SM、CJ娛樂、Copon global(韓國衍生品製作公司)、Hottracks(類似韓國的新華書店)、ktown4u、synnara等公司做中國市場的銷售、總代,對接中國的衍生品開發商,因此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韓國明星藝人資源,以及國內的粉絲經濟市場經驗、衍生品設計開發及供應鏈資源。

從粉絲經濟角度看,一直娛這樣的商業整合平臺有很大市場空間,據公開數據,中國偶像明星周邊市場的總產值在1200億元以上。但是從國內衍生品市場、授權/合作開發機制來看還不太成熟。此外,一直娛的韓國明星衍生品資源比較豐富,在限韓令沒有解除前優勢得不到釋放。

和粉絲經濟中另外兩個明星項目owhat、超級星飯糰相比,「Owhat」作為綜合型應援互動平臺,有更強的粉絲文化、UGC內容,據此前公開數據,各家粉絲站從owhat上組織起來輸送到節目、周邊、甚至品牌消費的金額,大概佔到70%-80%。Owhat也開始順應這一趨勢,從服務粉絲,轉向服務經紀公司和明星。

粉絲追星平臺「超級星飯糰」則背靠亞洲創新集團(AIG),早期靠實時推送報道明星社交動態信息、獨家內容,獲得了上千萬註冊用戶,現在已經有不少明星入駐。在產品運營上,能抓住粉絲的興趣點、策劃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增加粉絲黏性,比如《超級星週刊》、扶牆大賽、明星to語音等,逐漸形成強烈的粉絲社區文化。

使用一直娛後會發現,其定位雖然是粉絲經濟+社區電商,但社區文化建設還有待加強,明星資訊以公關稿為主,沒有太多獨家內容、UGC內容痕跡,明星和粉絲之間、粉絲之間的互動痕跡也非常少。

相較而言,一直娛的優勢在於商業化、獨家衍生品和渠道資源。但電商屬性過強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只做渠道,用戶賣完即走,隨著其他平臺開始商業化,藝人經紀公司、粉絲團也可以將流量倒入這些平臺,沒有用戶黏性,電商渠道優勢也會逐漸喪失。

為此團隊表示,正在做App改版,下一代產品圍繞社群建設會有比較大的改動。此外也在邀請藝人、經紀公司、工作室及衍生品公司入駐,以增加用戶粘性。

據瞭解,一直娛團隊有20餘人,現已開啟新一輪融資。

「一直娛」獲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要做粉絲經濟領域的社區電商

「一直娛」獲百萬元種子輪融資,要做粉絲經濟領域的社區電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