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5263%,资产被占49亿,*ST凯迪“国资”接盘内斗加剧

利润暴跌5263%,资产被占49亿,*ST凯迪“国资”接盘内斗加剧

【无所不能 文| 蚕豆】形势所迫,“影子国王”陈义龙不得不走到了台前,但重组的事情依然变数重重。重组方案10月8日依然引起董事弃权,10月10日还有股东申述议案。

今年9月中旬凯迪生态组织召开的情况说明会上,陈义龙身着白衬衫、发型一丝不苟地端坐在台上,眼神深藏在眼睑之后,真情实感仿佛被锁在面具之下,难以揣摩。

面对台下的讨债员工、追债企业以及各地赶来的新闻记者,不知他是否会回想起七年前的豪言:2020年,销售额达3000亿元;2030年,规模可能做到万亿元。

作为曾经全国最大生物质发电企业、上市公司凯迪生态(现已更名为*ST凯迪)一再掩饰的实际控制人,陈义龙至今饱受大笔套现与资金侵占的质疑。

据10月13日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预计亏损18亿元至2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72.58%至5263.44%。对此,陈义龙应该不会没有预料。

陈义龙“履新”董事长主导重组

9月中旬的说明会,是陈义龙自今年8月8日重新成为*ST凯迪董事长以来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在他之前,公司高层频繁更迭,多位董事长相继辞职,已经到了他不得不“出山”的时候。他此前还担任凯迪生态大股东阳光凯迪的董事长,并持有阳光凯迪控股股东丰盈长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66.81%的股权。

而此次履新凯迪的重任是主导公司重组。

9月29日,*ST凯迪连发多则公告,披露了出售资产“瘦身自救”计划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此次出售的“资产包”包括:位于东北地区的6个已投产及在建生物质电厂的100%股权、1006.46万亩林地资产和杨河煤业有限公司的60%股权,总价格61.4亿元。

在陈义龙主导的“股权重组+资产处置+债务重构”自救方案中,关键在于处置非主业资产包、降低债务规模、恢复主业经营。

最新的资产处置情况并不和平。10月8日,深交所下达最新关注函,关注凯迪最新《处置议案》中两名董事的强烈异议。独董张兆国代独立董事沈烈投弃权票,理由为“因为议案收阅仓促,难以弄清,再加上本人因病住院,所以发表弃权意见”;董事王博钊投弃权票,理由为“因本次出售资产事宜涉及金额较大,且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本人对相关材料审议时间较短,暂无法发表意见,投弃权票”。

9月最新公告出售的资产和此前披露的内容有较大出入,主要表现在风电资产包置换成了林地资产包。早在8月3日,*ST凯迪曾发布筹划资产出售的提示性公告,中战华信拟通过自行管理或协调其旗下管理人管理方式,发起设立并购基金一揽子收购凯迪生态拟出售的业务资产包内全部资产,包括风电项目、杨河煤业、在建生物质等10项资产类型。中战华信将通过并购基金尽快将其收购的业务资产包分类出售处置。拟出售资产的账面总资产价值初步定为139.42亿元。

接盘侠中战华信身份是谜

关于这次重组,争议的焦点在于“中战华信”这个背景神秘的接盘侠。

7月31日,*ST凯迪董事会召开会议对中战华信入局这一重组决议进行审议。由于由陈义龙引入的中战华信并没有提供历史经营业绩,时任董事长唐宏明和董事王博钊对中战华信的真实财力提出质疑,因此对重组决议投了反对票。

工商资料显示,中战华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位于北京,公司名曾为北京聚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司成立于2015年,经历多次股权变更后于2017年被一家名为“舆情战略研究中心”的机构全资控股。控股后,公司注册资本由最初的1000万猛增至13亿元。

据舆情战略研究中心官网介绍,该机构是经中央编办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批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主办。 据财新报道,舆情中心与中战会近年来已变更为挂靠关系,类似承包经营性质。

一家研究机构,何来如此资本,实在成迷。有迹象显示,中战华信的收购资金很有可能来自P2P业务。9月21日,深交所在一份有关中战华信的问询函中指出,2018年5月30日,一名为曾维武的自然人向长沙红豆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汇款1.23亿元;长沙红豆杉收款后,于当日将款项悉数汇至中战华信。而长沙红豆杉有明显的P2P背景。工商资料显示,其在2014年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长沙信投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司旗下有P2P平台信投宝。

值得注意的是,*ST凯迪在9月7日公告里指出,陈义龙曾任中战会名誉副会长。另据财新报道,2017年*ST凯迪以多种形式向中战会提供的赞助费价值数千万元,其中包括提供顾问费、租赁房屋等。

在中战华信之前,曾有东方资管旗下公司有意参与重组。但由于凯迪生态大股东阳光凯迪要求重组方先行支付数十亿元的资金用于偿付自身高达70亿元的债务,此次重组方案迟迟未能推进。在陈义龙的操作下,中战华信入局,成为“救命稻草”。

但中战华信接盘成功还有前提,那就是全国10多个省市对凯迪生态的司法解冻能按期完成。陈义龙就此曾对媒体表示,政府部门已在协调。

实控人否认侵占上市公司资产

今年6月28日,凯迪生态延期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亏损23.80亿元。截至6月底,凯迪生态有息负债余额234.58亿元(本金),已逾期利息5.92亿元,燃料欠款约20亿元。7月2日,深交所将对凯迪生态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凯迪”。

6月30日,凯迪生态原董事长李林芝辞职,唐宏明接任了这一职位并代行董秘职责。7月10日*ST凯迪的董事会上,时任总裁和财务总监张海涛的职务被免,聘任江海继任。仅15天后,江海递交辞职信。紧接着,在位一个月之后,7月31日,唐宏明辞去董事长职位。唐宏明辞职后,*ST凯迪处于无董事长、无总裁、无董秘的“三无”状态。

李林芝2013年从陈义龙手中接棒凯迪生态董事长一职,陈义龙则从上市公司凯迪生态退出。据陈义龙表示,那之后他专心阳光凯迪业务,负责生物质方面的研发和技术转化,上市公司凯迪生态则负责企业运营。

“没有”陈义龙的上市公司开始野蛮生长。据证券时报报道,2015年,目前已被组织调查的中国华融前董事长赖小民曾公开为陈义龙站台,投资凯迪生态20亿元。至今年6月底,华融还持有凯迪生态2.81%的股份。

2014年到2016年间,凯迪生态一路高歌猛进,资产规模从140亿猛增至420亿元,公司签署的生物质发电合作框架协议多达304个,立项生物质发电项目分布在全国二十二个省、自治区。凯迪为此融资新增200多亿债务。在所有债务中,利息相对较低的银行借款仅占20%左右,其他的信托、ABS等渠道相对高息债务占比高达80%左右。杠杆放得过大,债务期限错配,短债长投是其崩盘的一大根源。

而在此期间在阳光凯迪做董事长的陈义龙是否就如其所说的埋头科研?

据9月18日湖北证监局发布的对凯迪生态责令改正的复核结果告知书显示,证监局证实了大股东阳光凯迪及其关联公司在2015至 2017年间占用上市公司凯迪生态49.2亿元款项。

10月10日*ST凯迪最新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大股东方正富邦以及第四大股东华宝信托已向*ST凯迪董事会递交议案,

要求上市公司向法院起诉关联方追讨占款,并提名各自的董事候选人。

议案援引湖北证监局资料指出,武汉金湖、阳光凯迪、中盈长江及中薪油,分别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94亿元、98.94万、3.73亿元和5.61亿元。

从工商信息网站梳理可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多家公司与陈义龙关系甚密:武汉金湖是*ST凯迪的第五大股东,且多名股东在阳光凯迪任职。中盈长江与阳光凯迪交叉持股,互为股东。中薪油为中盈长江间接控制的公司,法人代表为陈义龙。

然而在新近的情况说明会上,陈义龙否认了证监局这一指控,表示“经营性占用触及刑法,如有占用早就受到法律制裁”。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60岁的陈义龙,大学教师出身,1992年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凯迪科技开发公司任总经理干到董事长。该司也就是现在的凯迪生态的前身。2009年,陈义龙又担任了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司就是现在的阳光凯迪。同时他也是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义龙辞职之后,凯迪生态一直声称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指出,在中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法律制度也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会产生一些诸如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关连交易、内幕交易、上市公司为自己提供贷款抵押等违规行为,一旦被媒体曝光、被监管问询,在给上市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实控人自己也会承担责任。为了逃避责任,实控人往往不愿暴露身份。陈义龙退出凯迪生态管理层后,或以其大股东董事长的身份主导幕后关联交易,完成资产侵占。

如今,面对债务违约导致的连锁崩盘,这位科研出生的民营企业家不得不坐实了控制人位置。曙光似乎也开始显现,凯迪公司方面称,政府目前已向凯迪生态下发了1.269亿元电费补贴款,截止10月11日,已有12家电厂按方案将款打到燃料供应商卡中。但相比他能否帮助凯迪生态的“绿色理想”安然落地,我们更关心广大员工、股民的损失何时能得到补偿。

利润暴跌5263%,资产被占49亿,*ST凯迪“国资”接盘内斗加剧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帐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