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政事|深圳数百亿元资金驰援上市公司:首批符合条件名单已拟定

鹏城政事|深圳数百亿元资金驰援上市公司:首批符合条件名单已拟定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一石激起千层浪。

10月13日,上证报《深圳牛!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报道在朋友圈及各大财经网站刷屏,引起巨大反响。

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深圳市政府的做法,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肯定和点赞。有投资者甚至期待,其他地方的政府也能跟进,为市场注入更多正能量。

深圳上市公司方面,在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更期待成为“共济”名单上的一员。

然而,根据上证报了解到的情况,深圳此次“驰援”并非“救市”,“风险共济”资金严格以市场化方式运作,负责运作相关资金的管理机构,还“背”了盈利考核指标,所以想获得“驰援”,还得“自身硬”。

目前,相关机构根据“基本门槛”已初步筛选出20至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并且有的已经启动尽职调查及谈判。“最后能不能成,以怎样的价格借款或入股,都是完全市场化的。”有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

市场化方式运作

与市场以为的“救市”不同,此次深圳从债权与股权两方面入手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风险,是严格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

以债权方式为例,据了解,作为管理机构的深圳市高新投、中小担集团等,首先是从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安居集团取得一定期限的专项贷款,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自行对借款资金进行管理,自负盈亏。

“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委托贷款、过桥贷款、向实际控制人借款、受让股票质押债权、提高股票质押率等多种方式,向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困难。”知情人士告诉上证报,“管理机构通过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两种方式实现收益。相关利率不宜过高,以不超过9%为宜;管理机构可与实际控制人签署相关协议,待股票价格回升后,扣除利息等全部成本,盈利按照双方约定比例进行分成,但管理机构分成一般不超过30%。”

股权方式也一样,管理机构需要“力争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购买股票原则上不以控股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东,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管理机构与实际控制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控制人赎回股票,基金实现退出。

管理机构是“背”了政策目标和盈利目标双重考核指标的,每月需月中和月末两次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的有关工作情况。上述人士称。

“风险共济”决策背后

在普遍赞扬深圳“有担当”、“有作为”的同时,也有投资者对为什么要“驰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有颇多疑问,希望了解包括政策决策过程等在内的更多细节,上证报向有关各方做了进一步的了解。

伴随着股市的下跌,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面临平仓风险。

“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风险可通过不同渠道传导给上市公司,例如股票平仓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实际控制人无法履行融资担保承诺对上市公司流动性产生冲击、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连带债权债务交叉违约风险等。如果出现大批上市公司陷入股票质押危机的情况,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稳定发展造成破坏。”有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表示。

尤其是,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A股上市公司,且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融入资金主要用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很有可能被误伤了。降低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风险,有利于保持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家电子制造企业董事长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拥有国内甚至全球领先的技术,但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实现规模量产和盈利,目前手握大量订单,却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变成产品。目前深圳国资平台已经在与其讨论借款的具体事宜。

谈及深圳及时出手有可能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时,这位董事长一度哽咽。“我的质押率高,一方面是因为看好未来,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股价持续下跌补仓所致。公司上市12年来,我从未卖过一分钱股票。感谢深圳市政府。”

哪些公司最可能获助

很多人在上证报的微信下方留言,想知道首批获助企业名单。但据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告诉上证报,作出“驰援”优质上市公司的决定,是建立在深入摸底调查及各方深入交流的基础上的,方案出台后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九条措施,“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是最主要的关键词。

因此,尽管相关部门已初步拟定了首批符合条件的名单,并已就其中部分展开尽调和谈判,但最后落实情况,还要看双方谈判情况。

除了上证报之前已经提及的三大基本门槛外,深圳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A股上市公司,且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融入资金主要用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获得风险共济资金“驰援”的概率最大。

有专家认为,深圳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与企业共克时艰,将创造多赢的局面。

一方面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专项资金也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上市公司经营稳定,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原文题为《重磅!上证报“深圳牛”报道被疯狂刷屏,首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名单已拟定》)

深圳牛!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

鹏城政事|深圳数百亿元资金驰援上市公司:首批符合条件名单已拟定

股权质押的地雷怎么拆解?深圳市政府要“开风气之先”。

上证报多方了解获悉,深圳市政府近日出台了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数百亿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

深圳已设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贸信息委、财政委、国资委、金融办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事宜。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此外,深圳还将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实施资管新规、支持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引导商业银行不轻易抽贷断贷等,促进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打出股债组合拳

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据了解,为快速有效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危机,此次深圳有关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股债组合拳方式,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

“本次‘驰援’是建立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方式包括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债权收购、股权收购等,向上市公司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困难。”知情人士透露。

据了解,通过债权方式化解平仓压力,将由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等作为管理机构来执行,管理机构通过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两种方式实现收益。“政府对相关利率的‘指导价’为不超过9%。”上述人士透露。

股权方式方面,则由深圳国资委旗下的鲲鹏基金等国资投资平台来执行。国资平台将发起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一定比例放大,以股权收购方式缓解实际控制人资金流动性压力。

“基金购买股票原则上不以控股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东,不改变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管理机构与实际控制人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参考市场价格,实际控制人赎回股票,实现退出。”有接近专项小组的人士告诉上证报。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支持机制”和“设立优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所涉及资金,目前暂由深圳国资委协调出资,但会在明年财政预算中弥补。

数百亿资金到位

首批获助企业或超20家

据上证报了解, 目前“风险共济”资金已经到位,政府出资的部分或高达数百亿。而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被“驰援”具体对象由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管理机构按照市场机制和专业判断自行遴选,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目前,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深圳国资平台已经在与首批获“驰援”企业协商具体事宜。

据统计,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2018年8月20日,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占比70%。

事实上,在“风险共济”方案出台之前,深圳市国资已经有过出手案例。

今年8月份,深圳市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受让饶陆华持有的科陆电子1.52亿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78%),成为科陆电子第二大股东,大大缓解了科陆电子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今年5月份以来,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也先后宣布获深圳国资入股。

在低迷的市道里如何共克时艰?深圳市政府开创式的共济模式值得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