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條鐵路「加身」,這個城市「交通地位」直逼京滬!

“城市級別”對“城市機遇”的影響,再次得到體現。

今天(10月15日)《重慶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主要內容發佈,這意味著重慶在中國鐵路網絡中的地位直線上升,超過了成都、天津、深圳、杭州、南京等一大批經濟活躍的明星城市。

據報道,未來重慶將有18條鐵路“加身”,其中包括9條高鐵、4條快速鐵路和5條普速鐵路,構建起重慶“米”字型對外高鐵大通道。

9條高鐵是:時速250公里及以上的線路,即成渝高鐵、渝昆高鐵、廈渝高鐵、渝西高鐵、重慶至萬州高鐵、渝貴高鐵,渝萬城際、重慶主城至大足至安嶽(資陽)城際(成渝中線高鐵)、重慶主城至潼南至遂寧城際(蘭渝高鐵); 4條快速鐵路是:設計時速200公里的線路,即蘭渝、成遂渝、渝利、渝貴鐵路;
5條普速鐵路設計時速160公里及以下的鐵路,即襄渝、渝懷、成渝、川黔、涪柳鐵路。

到2030年重慶主城將形成重慶北站、重慶西站、重慶東站、重慶站四大客運站。

四大火車站的分工是: 重慶北站:西部疏解功能最強的鐵路綜合交通樞紐,以承擔滬漢渝蓉客車作業為主。重慶西站:西部最大鐵路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規劃的重慶鐵路樞紐客運站之一,以承擔京昆、包海通道客車作業為主。重慶東站:規劃設在南岸區茶園,為主城新增的鐵路綜合交通樞紐,以承擔沿江、廈渝、成渝通道中長途動車始發終到作業為主。重慶站:重慶站為城市核心區鐵路綜合交通樞紐,以承擔沿江、廈渝、成渝通道動車作業為主。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公佈後,2017年4月,我曾率先撰文提出了一個概念:中國城市競爭開始進入“陸權復興”的時代。

我說的“陸權復興”,是基於以下重要變化:

第一,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終結,比較成本上升,全球製造業開始從中國向南亞、東南亞甚至非洲轉移,而貿易戰又加劇了這種轉移。

由於中國此前一直是全球製造業中心,所以全球航運業不斷向中國集中,全球10大港口中國佔了7個。製造業的轉移,讓中國港口產能可能出現過剩,單一型港口城市(比如連雲港、日照等)將進入艱難轉型期,而完成轉型的上海、深圳、廈門等城市則有這光明的未來。

第二,高速鐵路成網,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只有中國實現了。高速鐵路網絡,讓內地交通樞紐城市獲得了復興的機會,也強化了他們的樞紐地位。

這類城市在中國,往往是“有權力的城市”,或者說是“高級別的城市”,要麼是直轄市,要麼是省會城市。

以高鐵網絡為基礎的“陸權復興”,不僅意味著沿海“單一海港城市”的衰落,還意味著一大批明星地級市的進一步邊緣化,意味高鐵網絡註定以“直轄市”、“省會城市”為中心佈局。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是一個高規格的國家級規劃,我們不妨看一下主要城市被提及的次數:

北京 17次上海、重慶 16次昆明 14次廣州 13次成都、西安 12次廈門 11次武漢、青島 10次天津、鄭州、福州 9次深圳、寧波、濟南、蘭州 8次南京、大連、貴陽 7次杭州、長沙、南寧、瀋陽、哈爾濱 6次拉薩、烏魯木齊、煙臺、唐山 5次合肥、石家莊、海口、三亞、太原、呼和浩特、洛陽 4次溫州、泉州、南通 2次
無錫、中山 1次蘇州、東莞、佛山、廊坊、嘉興、珠海、惠州 0次

可以看出,明星地級市都非常慘,就連蘇州這樣大體量的城市,都沒有被提及一次,至於東莞、佛山、珠海等等,都是一樣的待遇。無錫、中山、溫州、泉州因為有一些新項目,被提及了1到2次。只有煙臺、唐山、洛陽略好,被提及了4到5次。

位於金字塔頂端的,都是傳統的“有權力的城市”。但重慶能跟上海並列在第二位,比較出人意料。這跟國家加強對西南、西部的交通投入有關,當然跟重慶是直轄市,而且是面積最大的城市有關。昆明的地位也比較突出,這跟中國加強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建設有關。

由於西南地區比較耀眼,相比之下廣深的地位就有點弱化了。


18條鐵路“加身”,這個城市“交通地位”直逼京滬!


上圖是《“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裡,對中國城市“交通地位”做的分級。最高級別的是四大樞紐,涉及7個城市:

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

也就是說,上述7個城市在同一個級別上,但獲得的項目、提及次數仍然略有差異。

從第二層級的表述看,昆明、鄭州、武漢、西安、大連、廈門等城市,地位是高於瀋陽、南京、杭州、合肥、長沙等城市的。

至於西部、西南部,重慶略高於成都,而這兩個城市又都高於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再往下才輪到蘭州、西寧、銀川、拉薩。

成為西部、西南部最耀眼的“交通樞紐”,這對於重慶來說當然是重大利好,這是直轄市帶來的一個重要“政策紅利”。但在重慶、成都、西安、昆明四大城市長遠競爭中,到底鹿死誰手尚很難講。


18條鐵路“加身”,這個城市“交通地位”直逼京滬!


從目前匯聚的資金總量(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上看,成都第一、重慶第二,都在3.6萬億以上,而西安剛剛過2萬億,昆明還沒有到2萬億。所以,未來的競爭主要在成渝之間展開。而成都能調動的資源(全四川省)多過重慶,所以中長線看或許更具冠軍相。

對於重慶、成都、西安這類城市來說,越來越多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加身”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交通帶來的人氣已經足夠。未來的關鍵是:通過更豐富、有競爭力的產業,以及更好的市場環境、自然環境把人留下來,做大城市規模。否則,路再多也超過了邊際效應,起不到“留住人”的作用。

至於蘇州、無錫、佛山、東莞這些明星地級市,相對地位下降是必然的。但是,其中靠近中心城市的地級市雖然沒有“另立門戶”的資格了,但可以通過融入城市群來獲得發展。比如蘇州融入上海,佛山融入廣州,東莞融入深圳。

溫州這類“十三不靠”的明星地級市,邊緣化的命運將是無可改變的。如果你不信,看看浙江省新出臺的大灣區規劃就知道了,未來浙江四個重點發展的新區都在北部,分佈在杭州、寧波、紹興和湖州——因為杭州這個省會在北邊,所以浙江北重南輕,這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