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錦繡湖 洗盡「油膩」重現清新

環境秀麗的泉港錦繡湖,數月前突現大量綠色漂浮物,散發難聞氣味。東南網記者追蹤跟進,目前福建省環保廳已將其列入環保督查項目,泉港區已展開綜合長效治理。

泉港錦繡湖 洗盡“油膩”重現清新

泉港錦繡湖 洗盡“油膩”重現清新

治理水質後迴歸清新的錦繡湖


泉港錦繡湖 洗盡“油膩”重現清新

錦繡湖初期治理對比圖


“湖面上很多綠乎乎油膩膩的東西,好惡心!”今年上半年,泉州市民胡先生在《直通屏山》留言稱,錦繡湖面繼2月漂起大片死魚後,5月又出現大量綠色漂浮物,空氣極其惡臭。

東南網記者向當地環保和市政部門反映,核實情況後刊發《泉港錦繡湖現綠色漂浮物 環保專家稱需綜合治理》,省環保廳將此事列入環保督查項目。近日記者獲悉,泉港區經過詳細論證,制定了一整套治理方案,以期長效改善錦繡湖水質。

清新湖面突現油膩汙物

泉港錦繡公園才建成沒幾年,因為環境美麗清新,很多人會去那裡散步休閒,非常熱鬧,可是這兩年公園環境越來越糟糕。“5月時湖面上都是綠乎乎油膩膩的東西,管理員天天打撈,空氣極其惡臭,很壞心情!”

胡先生向東南網《直通屏山》反映,那段時間湖面水位下降,湖邊露出幾個黑洞洞的排水管道。他懷疑,有生活區廢水和化糞池汙水通過這些管道直接排到湖裡,造成了汙染。胡先生表示很心疼,“老人家都不敢再去散步了”。

胡先生在現場拍攝了照片和視頻。畫面上,錦繡湖湖面開闊美觀大氣,但湖水綠得十分濃釅,色澤很深。湖面上有大片的綠色漂浮物,看上去比苔蘚更細軟黏稠,局部還有白色浮沫。湖邊露出小段塑料管道,黑洞洞的管口的確令人聯想到“排汙”。

據瞭解,今年2月,錦繡湖面曾浮起大片死魚。公園管理處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是受天氣降溫影響,而湖水保溫層缺乏,被凍死的。”

 細緻排查鎖定汙染來源

錦繡湖出現漂浮物和惡臭,與周邊生活區的廢水汙水排放有關?泉港區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處園林管理股股長林志金否認了這一說法。

據介紹,錦繡湖於2011年底建成,湖區水域面積約280畝,庫容量63萬m3,主要功能是城市滯洪排澇。接到市民投訴後,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現場做了排查,汙水廠的專業人員打開與湖邊入水管道相連的窨井,發現裡面的水是清的,取樣檢測的結果並非汙水。“生活區的汙水管是引到市政排水管道的,而市政排水管道實行雨汙分流,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河流,汙水排入汙水處理廠。”林志金表示。

林志金說,因錦繡湖上游郭厝溪沿線有生活汙水等排入,導致錦繡湖進水水質較差,水體富營養化,同時,汛期防汛需提前將湖水排洩,而實際雨量不大,無法及時補水,造成湖水水位降低,再加上夏季炎熱水溫高等綜合因素,前期便引發了藻類。

何謂水體富營養化?記者從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瞭解到,這是因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在自然條件下,由於河流夾帶沖積物和水生生物殘骸在湖底不斷沉降淤積,湖泊也會從平營養湖過渡為富營養湖,但這一進程十分緩慢。人為因素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則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比如富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進入湖泊。“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時,水生生物特別是浮游藻類會大量繁殖,使水面呈現佔優勢的浮游藻類的顏色,湖裡的魚可能因缺氧大量死亡。”環境科學院一位專家指出,城市人工湖常常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多管齊下長效改善水質

發現問題後,泉港區立即委託專業技術公司,對錦繡湖進行針對性治理。

分步實施殺藻、絮凝、特種微生物投放等措施,引入7萬多條鯉魚、鯽魚等食藻性鄉土魚苗,每天打撈漂浮物……隨著雨季到來,儲水量增加,湖水水質有了很大改觀。“目前藻類已經消失,湖水比較清澈。”林志金表示。

不過,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極為複雜,並非易事。在東南網記者跟進後,福建省環保廳將錦繡湖汙染問題列入環保督查項目。當地高度重視,經詳細論證,採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鑑於湖底淤泥沉積較厚,湖內水體交換不足,泉港區啟動了錦繡湖清淤工程,疏浚錦繡湖底泥。目前,該工程已完成淤泥測量、清淤方案評審以及施工圖設計,正在準備招標,預計明年初可開工。

針對水源汙染問題,郭厝溪沿線農村汙水整治原已進入規劃,此次又將郭厝溪途經的4個村莊列為首批農村生活汙水改造的試點項目。據瞭解,該項目的設計稿現已基本完成。

“錦繡湖水質變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郭厝溪上游沒有水源涵養地,缺乏補水功能。”泉港區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處副主任陳國顯告訴記者,泉港區計劃投入4500萬元,對郭厝溪流域進行清淤和底泥改良,並將峰尾汙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標準的尾水作為郭厝溪流域補水源,通過加壓和二次加壓措施,對郭厝溪中游、上游進行溼地淨化和補水。

“這叫作中水回用,是泉州市創建國家級節水型城市的舉措之一。目前多項前期工作已經完成,預期11月初可以完成招標。”陳國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