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英之間就曾爆發過一場關乎國運的貿易戰

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大有迅速升級之勢。國人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狀況,一時有點摸不著頭腦。

其實,早在200多年前,正值清朝的中國就曾與當時世界一號強國英國爆發過一場貿易戰。那時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其世界老大的地位比如今的美國還要牛!

大英帝國為何要挑起對清朝中國的貿易戰?最主要的一點,在對中國貿易中,英國一直處於貿易逆差地位,吃虧了!英國當然不幹了。這與現在美國的理由何其相似。

貿易出了問題,雙方平等協商不就可以了,沒有過不去的坎。可英國是誰啊,它自認為自己是“文明國度”,中國是“野蠻國度”,豈肯同中國“平等協商”?英國為擴大對華出口,要求中方多開放口岸、減免稅收,甚至在沿海割出一塊地方作為英商的定居點。這些霸王條款,絲毫沒有協商的餘地。

清朝當局也是鬱悶,本來開展對外貿易,只是為了彰顯天朝大國懷柔遠方的氣度,這些遠道而來的蠻夷應該感謝天恩才對,怎麼著,還登鼻子上臉了!一句話,不可以!若再不識相,當前的貿易也中斷算了。中英政府層面各執一理,陷入僵局!

可是英國商人們等不及了,必須儘快找到賺錢的門道。他們想到了鴉片。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鴉片如洪水猛獸湧入華夏大地,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民族英雄林則徐現身了,在他領導下,將英國鴉片200多萬斤全部銷燬。在英國人眼中,這次他們虧大了!

中國人不聽話,不服軟,那就只有動用武力了!於是,英國政府遠征軍來到中國,鴉片戰爭爆發。

雖然歷史不能給現實提供明確答案,但卻能驅除籠罩在現實之上的迷霧。有兩點需要警醒:

一、貿易戰會引發軍事戰。中英之間從貿易衝突上升為軍事戰爭的教訓應認真汲取。

二、警惕西方國家聯手製華。當時對華貿易的國家雖然有十幾個,但大客戶主要有兩個,除英國外,還有羽翼漸豐的美國。面對英國的指使氣頤,清政府試圖採取分化政策,一方面限制英國貿易,另一方面歡迎美國貿易。最初,有點成效。美國在輿論上也發出一些支持同情中國的聲音。可是,隨著中英矛盾日益激華,美國義無反顧的站到英國一方。其它歐州小國,如葡葡牙、西班牙等,平素在對華貿易中得到大量好處,可在關鍵時刻全都“反水”了。根源值得深究,教訓令人寒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