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将官纷纷上演“跳水秀”,皇帝气恼动杀心!

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英军的坚船利炮,清军毫无还手之力,再加上清军士兵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一闻炮响,即做鸟兽散,挡都挡不住。

这可愁坏了当地的文臣武将。为何?因为按照《大清律例》,负有守土之责的将官,如果临阵脱逃,当死!城池失守,也当死!

眼前局势十分明显,如果英军来袭,城池注定是守不住了,不被英军杀死就是依律处死,总之难逃一死。

正所谓心急智慧生,这些文臣武将不愧智商一流,终于想出一个“死里逃生”的办法,那就是主动“投水自尽"。比如,在前方战场指挥作战的武将,一般驻守在沿海炮台,当英军来袭时,稍作抵抗做做表面功夫,然后就急急忙忙往海水里跳。当然,跳水是真跳,”自尽“却未必,您想啊,当官的身边少不了跟班随从,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主将投水而不救啊?!通常都是被手下救起!这样又死又活的究竟为了什么?这您就不懂了,这样做的好处大大的:第一,不用与英军真枪实刀的动手了,可免战死;第二,经过这么一跳,即使炮台失守,上头也不会追查失守之责了,必竟人家也主动”死“过一回了嘛,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被赏个花翎顶带什么的。

当英军从沿海向内地入侵之际,负责守城的文官也纷纷效仿。浙东余姚县令、奉化县令相继跳水被救,道光帝听闻奏报,拍案大怒道:”投河遇救,投河遇救,这都习惯成老套了,可恶!可恨!”下令严查不贷,绝不能纵容类似丑剧再行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