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交保护?在外国遇到侵害是否就可以用外交保护手段?

​最近,关于瑞典警方把中国游客扔进坟场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这几名游客中甚至还包括老人,西方国家呼吁的人权实则被再次打脸。而近日,这一事件再次升级,瑞典电视台又涉及公然辱华行为,真的是令人无法忍受。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国游玩和度假的公民也越来越多,难免在国外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果我国的公民在外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救济呢?

什么是外交保护?在外国遇到侵害是否就可以用外交保护手段?

在《国际法》上,有一种手段叫做外交保护,它是指一国国民在外国受到不法侵害,且依该国法律程序得不到救济时,其国籍国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要求该外国进行救济或承担责任,以保护其国民或国家的利益。外交保护是国家属人管辖权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的权利,无论我国公民是否作出请求,我国都可以根据有关的情况作出行使或拒绝行使外交保护权利的决定。

什么是外交保护?在外国遇到侵害是否就可以用外交保护手段?

我国公民在外国遇到侵害是否就可以用外交保护手段?

1.我国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是由于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所致的,也就是说,该侵害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责任。

2.我国受害的公民自受害行为发生时起到外交保护结束的期间内,必须持续拥有我国的国籍。

3.在提出外交保护之前,受害人必须用尽当地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办法,包括行政和司法救济手段。在这些手段用尽仍未得到合理救济时,母国才可以提出外交保护。

外交保护适用的范围

外交保护原则适用于已过的国家行为已经或必将侵害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各种事项。实践中主要包括国民被非法逮捕或拘禁;国民财产或利益被非法剥夺;国民受到歧视性待遇;国民被拒绝司法等情况。

什么是外交保护?在外国遇到侵害是否就可以用外交保护手段?

综上进行分析,我国公民在瑞典期间,以及现在都持续的拥有我国国籍,瑞典警察执法事件中,瑞典警察代表的是瑞典的国家行为,而我国的公民在瑞典期间确实受到了不合理的待遇。事实上,在瑞典事件中,别说用尽当地救济,连寻求当地救济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我国完全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手段。

当然了,此次事件中我国公民却有不妥的行为,在国外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行为都会引起冲突,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

点击关注按钮,更多法律知识等你来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