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有一位頭髮花白、精神健碩的老人,在青年旅社對面自拉自唱,說起了琴書,村裡的父老鄉親圍坐在旁,聽的入迷;遊客們也紛紛駐足,循聲而去。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張在起老人

老人叫張在起,是沂南縣銅井鎮香山村人。他自幼酷愛“琴書”,年少時就喜歡聽琴書先生的演唱,並粘著先生收他為徒,最終和“琴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將自己的琴書定義為“沂蒙琴書”,是在山東琴書的基礎上,加入民間小調和地方戲改編而成,屬於坐唱形式曲藝,是一種沂蒙獨有的曲藝形式,演唱時,手持墜琴,腳踩梆子,以第一人稱描述本地的風土人情、發展前景和黨的好政策,也可根據現場情況即興創作。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張在起老人先後創作並表演了《我的家鄉沂南縣》、《十八大精神指航向》、《紅石美景勝天堂》、《走進竹泉村》、《吃住養生度百年》、《遠近聞名的香山村》、《沂南供電局》等幾十個貼近農民生活,鄉土氣息濃厚的小段子,備受好評。

好的曲藝,只有緊扣時代脈搏,與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產生廣泛而又強烈的轟動效應。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期間,朱家林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內,當地的農民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共同分享秋收的喜悅。“說方言土語,道家長裡短”,作為沂蒙山人,張在起老人也感受到朱家林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有感而發,提筆創作了沂蒙琴書《朱家林“創意小鎮”》,並在朱家林彈唱,備受好評。

山東沂南民間藝人張在起:用沂蒙琴書講朱家林的故事

歌詞——

蒙山高沂水長

八百里沂蒙紅嫂鄉

沂蒙山天然的景觀自然的美

朱家林是個好地方

朱家林背靠大山山清水秀

前臨小河綿綿流水情意長

村莊不大靈氣在

人口不多有名望

戰爭年代軍民團結英勇殺敵上戰場

愛國保家留下美名傳四方

解放前朱家林人無依無靠

現如今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脫貧致富奔小康

朱家林人敢想敢幹又敢創

創出一條“田園綜合體”致富路

帶領周圍十個村土地流轉新農莊

打造成山上是銀行山下是糧倉溝溝汊汊是本本糧

朱家林“田園綜合體”是龔正省長的聯繫點

是齊魯大地國家級一顆明星放亮光

大江南北的創業青年紛紛來到這裡紮根創業

為他們建造了吃住舒心如意的創業房

先生朋友們,我說這話您若不信

俺請您帶上全家和團隊朱家林小鎮來逛逛

導遊小姐領著您先看看舊村改造的新面貌

再看看古老的舊房變了新房

快來看村民的住宅現在改成“農家樂”

一天到晚熱情招待客滿房

您想住宿更相當

這裡有大通鋪,單身房,冬天暖和夏天涼

想喝茶,茶館裡當地的茶葉山泉的水

想喝酒 酒店裡煎炒油炸撲鼻的香(沂蒙山酒)

小豆沫味道強

野外的青菜漂白的湯

香椿芽拌的紅辣椒

小磨香油再滴上

天上飛的山山牛和螞蚱

地上爬的沂蒙全蠍和刀螂

一清二白的小蔥拌豆腐

還有那大鐵鍋煮的全羊湯

吃飽喝足去廣場

遊樂園裡再逛逛

茶餘飯後找夥伴

說情道愛拉家常

如若頭痛發燒患感冒

朱家林藍天白雲風調雨順

飛來了群群金鳳凰

鳳凰不落無寶地,現如今落到了朱家林鎮大地上

一天看不完朱家林

三天出不去朱家林田園綜合新農莊

感謝政府感謝黨

感謝大夥現場指導來幫忙唱到這裡算一小段

創意小鎮熱鬧夥都在下回上。(完)

2018年9月20日於香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