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文/黃思雋(本文首發於《體壇週報》)

怕什麼來什麼,拜仁危機果然令德國隊的世界盃噩夢重現。繼一週前在聯賽中被門興格拉德巴赫灌了3球,諾伊爾、胡梅爾斯、博阿滕、穆勒和基米希又一次吞下0比3慘敗的苦果。這當然不是把鍋甩給尼科·科瓦奇,只不過輸球的方式令人太過熟悉了。正如勒夫自己賽後所言:“0比1之後,我們就喪失了自信。”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10月13日晚,德國隊在客場0比3慘敗給荷蘭隊。

這場慘敗,距離德國隊世界盃小組墊底出局過去了109天。但上個月通過逼平法國、險勝秘魯所積攢回來的一丁點自信,瞬間又被這3只光蛋整得灰飛煙滅。

【緊張氣氛】巴拉克給勒夫補刀

早在出徵阿姆斯特丹之前,外界就有不祥預感,一方面在於這支德國隊絕大部分球員的競技與心理狀態都處在低谷,或至少並不理想,除了7名拜仁球員,還包括了克羅斯、勒魯瓦·薩內、德拉克斯勒、魯迪和首次入選的烏特等人,而近況最神勇的羅伊斯和哈弗茨則因傷倦勤,另一方面則在於前隊長巴拉克一番不合時宜的言論。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巴拉克的賽前言論,加上0比3慘敗的結果,令勒夫的去留問題又一次成為熱議話題。

當關于勒夫的去留討論已逐漸降溫,巴拉克突然跳出來質疑一番,“我跟其他很多人一樣,對於他保住工作感到意外。”一石激起千層浪。巴拉克畢竟身份特殊,他是勒夫加入國家隊教練組後的第一任隊長。也正是巴拉克在2008歐洲盃小組賽末輪對奧地利的那一腳制勝勁射,化解了勒夫擔任主帥後的第一場危機。不過2010世界盃前後發生的事情,導致巴拉克過早結束國腳生涯,與勒夫的關係也留下無法修補的裂痕。

多年之後,當勒夫深陷執掌德國隊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當他決定親自化解這場危機並已邁出第一步之際,巴拉克突然來了這麼一記“神補刀”,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克羅斯在賽前新聞發佈會上立即反懟了巴拉克,甚至調侃這位前隊長或許是覬覦勒夫的帥位。這樣的口水仗自然是媒體最喜聞樂見。

勒夫倒是沒有掉入這樣的圈套。他表示自己沒興趣知道巴拉克說了什麼。而擔任電視臺評球專家的前國門卡恩站在前隊友的對立面,認為巴拉克的言論不合時宜,畢竟世界盃已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現在重要的是球隊的比賽方式和發展前景。”

對於處在敏感時期的德國隊,這樣的場外風波很容易就營造出不必要的緊張氣氛。勒夫對此也非常清楚,“我們正處在特別觀察和特殊壓力之中。”只是,他並沒有找到應對方法。甚至,他本身就是罪魁禍首。

【低效戰術】安全地控球,讓對手安全

上月國際比賽周前,勒夫開了一場以反思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也對球隊管理和戰術安排作出一系列改變,例如將陣型變成433,讓兩位新星基米希和韋爾納分別改踢後腰和左邊鋒,並收到一定成效。但總的來說,外界並未看到足夠的新意和誠意。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動作總是慢半拍的博阿滕整場疲於奔命。

與荷蘭賽前,勒夫重申,現階段他需要重新尋找進攻與防守之間的平衡,這是一大難點。其實去年夏天,勒夫找到過這樣的平衡。他帶著一批年輕替補和邊緣國腳,放棄傳控和場面,用經濟實惠的防守反擊,一路過關斬將(4比1大勝墨西哥的半決賽控球率只有42%,射門12比25;1比0擊敗智利的決賽控球率低至39%,射門8比21),捧起聯合會杯。那屆賽事,為德國隊世界盃慘敗後的重建提供了最佳模板。然而,承認自己在世界盃期間判斷失誤、沉溺傳控的勒夫,看上去根本就沒有打算放棄自己的足球哲學。

戰術上,德國隊只是變了陣,但依舊以傳控為主導——用胡梅爾斯不久前評論拜仁的那番話來說,就是“在安全區域控球,太多球員處在安全區域,太少人處在可以威脅對手的地方”。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勒夫究竟有沒有從世界盃慘敗上吸取到足夠的經驗教訓?

“勒家軍”沒有明顯提速,也缺乏有效的節奏變化,他們不願放低身段去打具有針對性的防反,人員框架還是2014世界盃那批主力或主要替補。除了基米希,沒有其他新生代球員能扛起大旗。已是公認世界最佳門將之一的特爾斯特根還是被諾伊爾壓制,薩內和布蘭特依舊只能替補出場,而被勒夫欽點為未來領袖的德拉克斯勒更是一再“倒米”(荷蘭後2球都是他被斷球所致)。技戰術層面,這支德國隊根本就是世界盃上那支慘案隊的延續。

單從本場來看,你可以將大比分失利歸結為缺少終結者而釀成的意外。以德國隊創造出來的門前機會,比分遠不至於如此。但結合世界盃以及今年其他比賽,以這種方式落敗完全合乎邏輯。這既是克洛澤之後德國缺乏優秀中鋒的痼疾所致,也是勒夫死活不肯換一種活法的下場。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想要儘快在國家隊中證明自己的薩內仍然只是替補出場,而且浪費了一次必進球機會。

法國隊世界盃奪冠的例子清晰展示了,一個不進球的二流高中鋒在一支天才球隊照樣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但勒夫經歷了9月兩場比賽用羅伊斯踢中鋒的失敗試驗後,在羅伊斯和彼得森此次都因傷倦勤的情況下,只是首次選入賽季至今9場俱樂部比賽0進球的烏特(此前烏特在霍芬海姆狀態火熱的時候,勒夫卻始終不選),還是沒有給表現更好的菲爾克魯格或此前U21隊和國奧隊正印中鋒塞爾克機會。

正如《踢球者》評論所言,德國隊的表現讓人看不到重拾2018年之前輝煌的總體思路。面對很多較低檔次的對手,德國隊的進攻球員還能依靠所剩無幾的個人能力實現碾壓(例如上月友誼賽對手秘魯),但一旦碰上頂尖對手,這一招根本行不通。

【低迷戰將】博阿滕穆勒成災難縮影

雪上加霜的是,拜仁系球員在阿姆斯特丹將俱樂部的低迷狀態和自信不足全盤移植到國家隊。諾伊爾和胡梅爾斯要為第1個丟球負上直接責任;博阿滕幾乎所有動作都慢對手半拍,第3個丟球前被維納爾杜姆輕鬆晃過,傳球成功率不足八成,對抗成功率更是低至25%,總是要勞煩胡梅爾斯和其他隊友補鍋,如此令人不解的早衰現象已持續數月;克羅斯主罰的幾乎所有定位球都質量不佳,面對對手堅持不懈的貼身逼搶幾乎束手無策;穆勒的射門不是打得太正就是射在邊網上,反正就是無法送入球門,這位擁有38個進球的國家隊現役頭號射手已連續7場白卷。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基米希在後腰位置依舊錶現搶眼,堪稱德國隊的唯一亮點。

唯有基米希在後腰位置上表現得霸氣十足,活力四射,還為薩內送出了一記本該扳平比分的直傳。只是基米希改任後腰之後,右後衛位置又一夜回到解放前。就像當初人們恨不得有兩個拉姆,一個鎮守左路,一個鎮守右路,如今人們也恨不得有兩個基米希,一個踢後腰,一個踢右閘。金特爾在對陣法國那場並不太需要進攻的比賽中表現穩健,但做客荷蘭一戰,德國隊嚴重左傾的進攻局面,又一次證明了讓中衛客串右路絕非長遠之計。

由於京多安傷缺,勒夫安排今年首次入選的埃姆雷·詹取而代之。按理說,這位拜仁青訓球員來自豪取10連勝的尤文圖斯,是此次入選的所有球員中信心最佳者。但問題在於,他與薩內一樣,一直以來都無法將俱樂部的良好感覺帶到國家隊,反而每一次出場都會將腳下技術粗糙、位置感不佳和大場面露怯等毛病暴露出來,本場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埃姆雷·詹本不在此次23人名單之列,只是因羅伊斯、哈弗茨等人傷退而補選入隊。勒夫安排一名本不在計劃之中的球員首發上陣,某種程度上也暴露出他自己本身也思路混亂。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首發出場的埃姆雷·詹碌碌無為,替補出場的德拉克斯勒火上澆油。

既然連教練自己也舉棋不定,球員在場上思路不統一也就不足為怪了。儘管勒夫認為丟球之前踢了二三十分鐘好球,但那完全是言過其實。荷蘭隊儘管不跟德國比控球,但從一開場就保證足夠兵力在中前場實施逼搶,令德國隊難以從容地從後防策動進攻。加上首發的三前鋒屬性太過相近,沒有一個具有持球能力,也沒有一個能在身體對抗中佔得便宜,相互之間又毫無默契,經常跑位重疊,加上臨門一腳感覺糟糕,德國隊徒有控球優勢,卻難以在運動戰當中形成威脅。

直到勒夫在57分鐘用薩內和德拉克斯勒換下穆勒和埃姆雷·詹,德國隊才總算打出應有的氣勢與場面,但究竟是利用薩內和韋爾納持續從邊路施壓,抑或是以克羅斯和德拉克斯勒為主導從中路滲透,思路仍然模糊不清。更加要命的是,隨著遲遲無法扳平比分,心態愈發急躁,德國隊又一次像世界盃那樣10人壓過中線,徹底忘記了勒夫一再強調的攻守平衡,為比賽尾聲連續被打反擊並最終淨吞3蛋埋下伏筆。

【脆弱心理】拜仁傳染病,慘案遺傳病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不再單純是技戰術能力問題。從世界盃前的埃爾多安合影事件,到此次的巴拉克言論,這些場外紛擾每一次都放大德國隊神經脆弱的致命傷。與拜仁過去幾場比賽以及最近幾年在歐冠賽場的遭遇幾乎如出一轍,如今的德國隊在面對頂尖對手時幾乎喪失了踢逆風球的能力,戰術上缺乏有效對策,心態還特別容易崩,這是拜仁危機“傳染”德國隊的另一種體現。

德國隊以“世界盃的方式”慘敗,說好的反思與重建呢?

連續2場比賽被灌3球,拜仁與德國隊雙料隊長諾伊爾充滿了無力感。

勒夫在世界盃慘敗後倔強地留任,不僅將針對自己的質疑和壓力往自己身上扛,也不可避免地轉嫁給了這支幾乎原封不動的球隊。於是,在俱樂部狀態低迷的球員照樣在國家隊疲軟,而剛在聯賽中梅開二度的韋爾納一回到國家隊也立即重啟世界盃期間的迷失模式,甚至被《圖片報》戲謔患上了“禁區過敏症”。

就跟世界盃上那樣,這幫球員根本就不是在正常的心理狀態下作賽,因此無從施展應有的技戰術水平,表現之拙劣令他們自己都感覺陌生。他們不僅不懂得如何在重壓之下比賽,更要命的是,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糟。沒有準確的自我定位,重建又從何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