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爲何喜歡用玉殮葬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所謂“珠襦玉匣”,就是金縷玉衣。因身份地位的不同,金縷玉衣連綴玉片所用縷絲的材質也有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的差別。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所以對其製作工藝的要求非常嚴格。

古代人為何喜歡用玉殮葬

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金縷玉衣製作的“東園”。製作玉衣時,所用的玉料要經過開料、鋸片、磨光及鑽孔等程序,再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半月形等。大的有9平方釐米,小的還不到1平方釐米。然後用金線穿過這些玉片四角的小孔,將所有玉片連綴在一起。按照2000多年前的生產力水平,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就拿滿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來說,劉勝玉衣全長1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1100克,竇綰玉衣比較短小,也用了2160片玉片金

絲700克。劉勝的一件玉衣,就是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的,所費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驚人的。

那麼,漢代的人為什麼如此重視以玉衣做殮服呢?原來歷代帝王都渴望長生不老、靈魂不滅,這是他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帝王們生前就費盡心機尋找長生不老藥,或者命人煉製丹丸用以養生。即使死了,他們也不放棄這種求生的慾望,希望繼續維持死前的生活。

其實,用玉殮葬的做法早在四千年前就出現了。到西周時期,喪葬用玉才形成制度,出現了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含、握在手中的玉握和蓋在臉上的玉覆面等。所謂玉覆面也叫“面幕”,即用玉石製成人的眉、眼、耳、鼻等部位,並將其綴在一塊布上。東周時期,開始在死者穿的衣服上綴一些玉,這就是玉衣的雛形。但是,帝王和權貴們過度迷信玉的防腐作用,他們死後除了身穿玉衣外,還要在胸部和背部放置幾塊玉壁,並且搭配用玉做成的眼蓋、鼻塞、耳塞、口含,以及罩生殖器的小金和肛門塞,即所謂的“玉塞九竅”。

由於金縷玉衣價格昂貴,漢代帝陵比其他時代的皇陵招來了更多的盜墓賊,帝王貴族不但達不到屍體不腐的目的,就連骨架都被人焚為灰燼。直到公元222年,魏文帝做了魏國的皇帝,他認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為也”,於是下令廢除了以玉衣隨葬的制度,有關金縷玉衣的歷史才算是結束了。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