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桂林市寶積山位於翊武路北端東側,東隔中山北路與疊彩山相對,南眺獨秀峰,西臨西清湖,相望老 人山、 螺螄山,北遙鸚鵡山。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山上樹林茂密,從山下看木龍湖方向

此山海拔208米,相對高度58米,東西長350米,南北寬120米,山 體面積7.75萬平方米。唐以前稱為盤龍崗,因山勢呈盤行之狀。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山上景觀

唐會昌五年(845) 元晦開發 華景洞,後人因名為華景山。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山下小河碑刻:清風徐來

寶積山名見於宋人記載中,以山坳奇石堆壘如珠寶。宋代紹興 年間,呂源於山前小坡立“桂嶺”石刻,故又有桂嶺之名。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寶積山下看木龍湖小橋與疊彩山

又明代耿良在山上建諸葛武侯祠, 故山又名臥龍山。山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勢迤邐起伏,似蟠龍游動。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估計原是藏兵洞,後為防空洞

兩峰突起,其間凹下 呈馬鞍狀。山北壁陡峭高險,山南低緩可攀。山西北麓有華景洞,洞前有華景塘 (又名鐵佛 塘) ,明代張鳴鳳《桂勝》記載:“橫塘深廣,晨飄霞綺,夕麗金波,得水而觀益增。”

後 有拱宸洞,曾塑有鬼谷子像,洞前為平臺。山東面有呂公巖,巖口東向,低矮,巖內石乳融 結,瑰奇萬狀;南麓有寶積巖,曾發現距今三萬年的古人類化石和文化遺存。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這是佛塔吧

唐宋時,寶積 山已成為遊覽勝地。唐代桂州刺史元晦於華景洞前築巖光亭。五代 時馬賨在山東南筑亭,舊有老榕樹生於山崖間,其下有石壇,稱“榕臺”,再下 有唐代都督王峻祠。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宋代以寶積山形勢險要,諸山相鄰,而依山築城,今尚存城牆300餘米,便門及藏兵洞。宋代士人遊寶積山之盛,有“非東之疊彩, 則西之寶積”之稱。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遠看笑佛(清 道光23年)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近看山下洞裡的笑佛

其他勝蹟尚有元代武侯祠、孔明臺,明代魯班廟,清代鐵佛寺、飛雲臺, 今俱無存或僅存遺址殘碑。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山上看湖

由於該山石岈支離,林木交翠,晴和時節,山嵐飛撲,若憑高望 遠,奇峰森列,近景遙光,景色之美,無不畢現,因而在元、明之際被列為桂林八景之首, 名“桂嶺晴嵐”。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此地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摩崖石刻是研究地方歷史的原始材料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李師中題

在華景洞及山南登山道旁現存宋明清三代紀勝內容的摩崖石刻32件。

走進昔日桂林八景之一的寶積山,還名列八景之首

摩崖石刻清晰不一

桂林古八景之一的寶積山,是一個值得走一走的地方。因為時間匆忙,沒有看得盡興。還是想找個機會再去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