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宠物狗引发的冲突升级如何解决?——规则划底线,素质抬上限

因宠物狗引发的冲突升级如何解决?——规则划底线,素质抬上限

近来,因宠物狗引发的冲突新闻越来越多,还有人因邻居狗吠持刀杀害邻居一家三人,实在令人遗憾!

冲突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养狗人士未尽到相应的养狗义务,给周围民众添了不少麻烦。比如遛狗不拴犬链导致狗伤人事件、粪便不予清理造成环境污染、未按时接种疫苗和随意遗弃等导致流浪狗增加及民众心理担忧。

另一方面,部分人士出于经济目的、报复或纯粹出于娱乐,对宠物狗投毒、扑杀、殴打。加之在吃狗肉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争论和部分“恨狗人士”敌视、排挤爱狗人士,导致双方矛盾更难调和。

但是,双方冲突背后反映出的是规则的缺位和素质的不足。

先说规则缺位,长期以来我们都缺少关于饲养宠物所应遵守的规则制度,包括饲养登记和饲养过程中的规则等等。

饲养登记解决的是宠物免疫以及丢失后的寻回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宠物狗丢失、宠物狗健康及咬人后的致病率等问题。

饲养过程中的规定,是为了规范饲养人的饲养行为,避免给其他居民造成麻烦,比如外出遛狗要拴犬链、粪便处理等。当然也涉及到饲养过程中的持续接种以及遗弃情况下的处理问题。

其实,不少城市早已经建立有宠物饲养登记制度,只是长期以来一直未很好的贯彻执行,近期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推广执行。

对于饲养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慢慢开始进行规制,不过,目前仍有不足之处。就以此次狗吠的事件,应该明确赋予公安或者其他机构相应的执法权限,如果能及时介入或许也就能避免悲剧发生。

另外,规则缺位还体现在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导致现实中虐待、遗弃宠物的现象大量存在。

说完规则缺位,再谈素质不足。素质不足包括养狗人士的素质不足和非养狗人士的素质不足。

首先,针对养狗人士,即便执法部门严格执行现有规定,也不是所有行为都能受到监管,比如饲养人在小区内遛狗随地大小便,执法部门不可能无时不刻都盯着,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饲养人的自觉,对于遗弃行为更是如此。还有平时遛狗,即便拴了犬链,也应该考虑到其他居民不爱狗,甚至害怕狗的心理,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快。

其次,对于非养狗人士,也应尊重他人养狗的权利。如果只因别人和自己对狗的态度不同就口诛笔伐、喊打喊杀,又如何获得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简而言之,和谐社会是建立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的,学会互相尊重,切莫让宠物来背人类间矛盾的黑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