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前幾天國慶節,得空回了趟家,與幾個朋友聚了聚。

當談到職場友誼這個話題時,朋友阿冰以切身體會打開了話匣子。

阿冰離職後,曾請求前同事幫她辦理離職手續和檔案轉移,沒想到沒人願意幫她。

阿冰懊惱了,事後才知是部門經理叮囑了前同事們各司其職,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人和事上,也就是不要理會離職的阿冰。

有人說,真朋友得看追悼會。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感謝你能來,釋然你離開,這是對待職場友誼的最好心態。

對於人走茶涼,我們不該懊惱惆悵,而應把它當做人生旅途中無數站點中的一站,淡然一笑。

暢銷書作家李尚龍在其作品《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中提到一件事。

朋友在單位的人緣一直很好,雖然辦公室政治很複雜,但他一向是大家的開心果。

後來,朋友為了更好的發展前途,也為了讓老婆方便照顧家人,便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

離職當天,朋友去收拾行李,卻沒有一個同事跟他告別,當做沒看見他。

即便他主動跟人打招呼,大家也是訕笑一下,然後埋頭繼續做事。

一個同事把和他合影的照片藏到了抽屜裡,另一個同事坐在朋友原先的位置上,當他不存在。

李尚龍說:“脫下軍裝才是戰友,辭職後才是朋友”。

朋友問李尚龍:“同事就不能成為真正的朋友嗎?”

李尚龍回覆他:“大家工作是為了賺錢,不過是工作夥伴而已,不是說辦公室沒有真感情,只是那感情要複雜得多,不單純得多。”

成功的路上,要允許那些人在背後說你。

跑得快的人,只聽得到風聲,只會看到風景,眼裡哪會有蒼蠅。

如同宮崎駿在漫畫電影《千與千尋》中說的: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詩人李白也提倡:“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保持一顆平常心,相處時真誠,分開時坦然,才是成熟的相處之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一次離職,就是一面社交照妖鏡,照出了人性的本真,映射著利弊的交鋒。

離職後還健在的同事情,自是難能可貴,但也因為這份情容易破碎,所以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還記得前一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的員工被離職的事件嗎?

公司兩名員工參與了7名離職員工的歡送宴,卻被老闆莫名開除了。

原來,老闆從朋友圈看到了幾人的聚會,頓時火冒三丈,要這兩名現任員工主動離職。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且不去探討被離職身後的緣由,以及這老闆的做法是否得當單單是這下班後還跟同事談生活的舉動,就讓人寒心。

現任員工不會不瞭解老闆的脾性,至少在日常工作中,也多少能知曉一二。

跟前同事保持聯繫無可厚非,只是要低調點,隱晦點。

職場如戰場,不知哪天說錯的話,轉眼就變成錐心的利刃。

也因為職場友誼的不穩定性、複雜性,我們才更應該珍惜,同時也要有分寸感。

施瓦辛格體驗了身居高位時的門庭若市,也嚐到了下臺後的人情涼薄。

據說,施瓦辛格擔任加州州長時,出席過以他的雕像為名的酒店開業典禮,酒店工作人員曾對他許下承諾:“無論您什麼時候過來,酒店都會為您免費預留一間房間。”

等到施瓦辛格從州長位置下來,登門拜訪這家酒店時,卻被工作人員告知需要付費入住,施瓦辛格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

當我處於重要位子時,他們總是稱讚我,當我失去這個位子時,他們便忘了我,也不再遵守諾言。不要相信你所擁有的地位或金錢,也不要相信你的力量,也不要相信你的智慧,這些都不會長久。

後來經過證實,這個消息是假的,但是這背後蘊含的人性真理,卻是相通相似的。

當我們有利益交換,就百般討好諂媚,等到分道揚鑣,就唯恐避之不及。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要把他們的利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因此這也是人之常情。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努力增值自己,讓你的實力配得上你的野心。

只有豐滿自己的羽翼,才能與大雁同飛,與大風同氣。

幾年前,騰訊公司遇到了發展瓶頸,困在自己固有模式中難有進步。

張小龍主動北上請纓,上報微信項目,一舉成功。

張小龍也被稱為微信之父,正是他的帶領,給騰訊注入了一劑新鮮活力,助力騰訊成為BAT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騰訊沒有虧待張小龍,不是給他百萬年薪,而是驚人的3億元。

騰訊公司上下,沒人可以缺席會議,連馬化騰也是如此,卻唯獨對張小龍開了先例。

張小龍認為,與其把時間花在冗長無聊的會議上,倒不如投身於項目研究中。

惜才的馬化騰給張小龍配了專車,還允許他睡懶覺、遲到早退。

面對部分人的非議,馬化騰回應:“沒事,不怕他上班睡懶覺,也不怕他打遊戲,就怕他被馬雲挖走,只要他高興就好。”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優秀的最高境界,是無可替代,關係靠不靠譜,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

作家李小墨在《以共贏思維處理與他人的關係》一文中提到正確的交往姿勢是:

鍛煉出某種過人之處,或者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因為平等的交往,發生在勢均力敵的人之間。

如果你自己沒有足夠優秀的技能,沒有足夠吸引人的魅力,那麼你就很難在盤根錯節的關係網中自在遊走。

當你想與優秀的人為伍,首先要使自己變得像他們一樣優秀甚至超過他們。

有人說:“能力是1,人脈是後面的0。沒有1,後面的0毫無意義;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可以讓1的威力成倍地增長。”

經濟學上有個原理叫“供不應求”,當你的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越難被別人替換掉,就說明你的市場競爭力在增加,相對應獲得的回報也會提高。

某種程度上來說,沒有人聯繫你,或者一段關係不靠譜,可能源於你沒有值得被“利用”的地方,這時你就要深思了。

馮侖在《小道理:方寸之間》一書中談到個人的交友觀,他說:“10、30、60三個數,這是人交朋友的極限。”

10,指的是你極親密的朋友數量,包含親戚在內,當你遇到過不去的坎時,這些人能夠拉你一把,不懼你一時失足跌倒。

30,指的是偶爾聯繫、幫個忙的人員數量,屬於想起來打個電話聯絡下,一週或者一個月見一次面。這類人,有的是親朋,有的是同事。

60,指的是許久不聯繫,但是一聯繫也有話聊,不至於尷尬的友人數量,可能是十年未見的老同學,也可能是搬家前的老鄰居。

這三類人,有可能是重疊的,也可能是錯開的,總的來說,人數不超過100人

但願有一天,你的價值足以支撐你在一段社交關係中由被動變為主動,潮起潮落,皆由自己說了算。

關係靠不靠譜,離職一次就知道

作者簡介:薄言,富書籤約作者,90後,國企小經理,白天職場,夜晚碼字,從生活汲取靈感,願給你溫暖的感動,簡書@薄言君。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