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8萬員工人手兩室一廳,嚇得我差點給格力投簡歷

2018年的第一天,董明珠在出席正和島新年論壇放出的豪言,要讓格力8萬員工,每個人都有兩房一廳的房子!


這已經不是董明珠第一次這麼說了,早在2017年2月21日,董明珠在直播時就說過這樣的話。不過福利是建立在一定前提條件之下的,其中之一就是員工要一直在格力做到退休。

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去理解董明珠的【豪言】,為啥要給員工分房?這個問題就有了答案——為了留住人才。“現在格力被挖人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培養人的速度”,在當天的演講當中董明珠也坦言,這是自己為了留住人才想出的辦法。她說:格力給8萬員工每人一套兩房一廳的房子,“你做到退休(這套房子)我就給你。”

董明珠:8萬員工人手兩室一廳,嚇得我差點給格力投簡歷

畫了好大一張餅,要吃到嘴裡還得費功夫

分房會是怎麼個分法?董小姐並沒有對大家說明白。

值得注意的是,董明珠留下的解釋空間非常大。她用了“給”這個詞,給的房子產權型的還是租賃型的?

在這件事沒搞清楚前,董明珠的話就還只能停留在【豪言】上。

讓人才住下來這件事兒,格力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努力。早在2005年,格力電器就出資2億元,在珠海建立員工生活區——格力康樂園一期。園區內給員工提供單身宿舍、夫妻過渡房,各種文體娛樂設施,以及超市、醫院、餐飲、銀行等生活配套設施。

2014年,康樂園二期也迎來了新員工的入住,從當年相關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康樂園二期總投資近4億元,公寓內各種生活電器和傢俱一應俱全,所有一線員工都可以申請入住。有媒體這樣寫道:“格力此前關於一線員工‘一人一居室’的承諾開始大規模兌現。”

以一個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生為例,他得到的福利是:

可以與4個舍友一同住在一套4居室裡,擁有自己單獨的房間(當然啦,每個房間都配有格力空調),一個月只要付相當於市價1/10的房租。

劃重點:是“一人一居室”,不是一人一套房,而且租金再便宜也不等於是免費住,格力此時提供的住房還是租賃性質的,相當於廉租房。

格力電器市場部部長陳自立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稱,“從每人一間房開始,到已婚員工過渡房,再到人才公寓;有公司自建、公司購買等多種方法;有總部,也有各生產基地;已經實施了很多年,會逐步升級。”

空調業資深觀察人士、奧維雲網(AVC)高級顧問張彥斌認為,董明珠是想把享受住房福利的員工範圍擴大,更好地穩定人才隊伍。格力電器業績向來穩健,但是未來也有增長後勁的壓力。

董明珠:8萬員工人手兩室一廳,嚇得我差點給格力投簡歷

康樂園一期

按董明珠彼時的說法:“格力每位員工都有一間20平米的宿舍,如果結婚了,則有一套50平米的兩居。只要員工在格力,房子永不收回,退休也不會收,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人極少離開。我不明白員工為什麼一定要自己買房?我要給他們安全感,解決他們的疑慮。”

租房基本不用花錢,這的確是能吸引到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和一部分一線工人。不明白員工為什麼一定要自己買房?董小姐如果以為,提供廉租的員工宿舍就能給高層次人才以安全感並能夠以此吸引他們留下,那恐怕是想錯了。

倒回上世紀80年代?還有這等好事

說到分房,讓我首先想到的就是80年代的國企福利分房。

福利分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計劃經濟時代特有的一種房屋分配形式。在計劃經濟中,人們所有的剩餘價值都被國家收歸國有,國家利用這些剩餘價值中的一部分由各企事業單位蓋住房,然後按級別,工齡,年齡,居住人口輩數,人數,有無住房等一系列條件分給一部分人居住。

董明珠這是有要把80年代的福利分房搞起來?有這等好事?

1998年,《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文件出臺,決定自當年起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貨幣化、住房供給商品化、社會化的住房新體制。

快醒醒!現在可是房價飛漲的2018年了!

關心時政的人可能會站出來反駁。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十九大都說了,鼓勵國企和社會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設保障房,加快多主體供給。格力怎麼就不能給員工蓋福利房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十九大報告裡提到的保障房,並不是福利房。政府是鼓勵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保障房,但建成的保障房並不能給企業內部員工帶來任何優惠,只要它的屬性還是保障房,就要被放到全市範圍的大盤子裡,所有有資格申請保障房的市民機會均等,而格力的員工如果不符合申請保障房的條件,照樣拿不到房。

如果董明珠要給產權房,另一個有可能的方式就是集資建房了。單位集資建房是單位組織職工向單位繳納資金,由單位以自己的名義,在自有土地上籌建房屋,房屋建成後由單位依據內部集資建房的政策,按成本價銷售給職工的房屋。

格力有可能為員工集資建房嗎?這得有兩個前提:一是自有土地;二是參加單位集資合作建房的對象,必須限定在本單位符合市、縣人民政府規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不止董明珠,馬雲、劉強東這樣解決員工住房問題

不止董明珠,各行業大boss都曾在不同的場合對員工的住房問題表發聲。其中,和董明珠想法頗為相似的就是京東掌門人劉強東。 

京東原本也有員工宿舍,但條件就相對一般了很多(有點像大學宿舍)。在一次真人秀節目中,劉強東看到基層員工的居住現狀後,當場拍板:“京東的員工宿舍,每間最多隻能住兩個人,工作滿三年以上的員工,每人單獨一個房間。全國的京東員工宿舍,以後都要按這個標準來改造。”

劉強東似乎感覺還不過癮,最後乾脆提出,“交了五年的公積金,能貸款買房子嗎?將來公司造房子,成本價賣給你們。”

然而,京東至今還沒造房子,這張支票是否能夠兌現,尚需時間的檢驗。真的造了房子低價賣給員工的,是馬雲。

2016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在公司內網發佈了380套商品房的申購公告。房子離阿里巴巴園區步行也就5分鐘左右。面積從87—118平方米不等,屬阿里巴巴西溪三期地塊。據媒體報道稱,2009年,阿里集團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該地塊,土地性質為商住混合用地。我大致估算了一下,這些房源的內部售價相當於市場價格打了6折。

這是實實在在的產權住宅了。只可惜,380套商品房對於體量龐大的阿里巴巴集團來說,還是顯得僧多粥少。到底哪380名員工能幸運地得到福利?是搖號還是以某幾個標準來衡量?我很好奇。

還有沒有比較可行的方案?目前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做的,是提供給員工的購房無息貸款。

2011年,馬化騰推出了“騰訊安居基金”計劃,計劃3年內投入10億元,為符合基本條件、首次置業的騰訊正式員工提供“一定額度的免息住房貸款”,以幫助員工實現安居樂業願望。2015年,騰訊升級了首套房安居借款額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員工最高可以申請最高50萬元的無息貸款。

阿里巴巴在員工住房方面也有“ihome”計劃。該計劃包括提供總額達30億的無息貸款,幫服務兩年以上滿足相關條件大陸員工置業。同時還包括5億教育基金幫員工解決子女學前和小學教育問題,以及4000萬物價補貼。

搶人大戰已經打響,優惠政策的吸引力如何?

董明珠:8萬員工人手兩室一廳,嚇得我差點給格力投簡歷

看過《天下無賊》的一定會記得葛大爺的這句經典臺詞。無論是企業還是城市,甚至國家之間,都已經打響了人才的爭奪戰。

董小姐想用房來留人,那城市呢?在人才爭奪戰中,北上廣深顯然是人才流入的重鎮。而南京、武漢、大連等二線城市,卻面臨著“留人難”。

武漢自稱是世界上每年培養出最多大學生的城市,卻一直面臨留不住人的窘境。2017年,武漢在人才安居方面提出: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在戶籍政策方面也進一步對各類人才落戶武漢敞開大門。按照新規,凡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

2017年7月,河南省會鄭州也出臺“搶人”政策:沒有學歷限制,只要有兩年社保即可帶動全家入戶,凡是願意來鄭州的幾乎都可以。農民工可以入戶、在鄭州上學即可入戶、非中心城區只要願意即可入戶 ……這樣寬鬆的政策幾乎秒殺了已經出臺政策的所有城市。如果說別的城市是在搶“人才”的話,鄭州這就是在直接“搶人”了。

南京作為一個高校雲集的城市,同樣也面臨著“人才”的難題。據媒體報道,南京每年新增大學畢業生僅有兩成左右留在南京工作。

2017年2月起,南京開始實施積分落戶政策。啥是積分落戶?是指按照一定的積分指標,對申請落戶本市城鎮的非南京戶籍人員條件進行指標量化並賦分,達到相應分值,可以申請在本市落戶。年齡、學歷、納稅情況、是否有違法犯罪記錄等都有可能影響積分分值。

今年1月4日,南京市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專題新聞發佈會,對2018年市委1號文件《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進行解讀,其中的關鍵詞就是“人才”。會上放話:南京的目標是每年吸引20萬以上大學生在寧就業創業。為了吸引人才,南京宣佈——40歲以下本科生先落戶再就業。

日前,南京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安居工作的實施意見》,配建人才房、高層次人才不限購……福利多多。其目的同樣在於:實施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廣聚高端人才,廣納青年人才,廣留各類人才。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策調整之後,外地人在南京落戶容易了,這也就意味著南京購房門檻對於外地人也降低了,為吸引人才提供了很好的開口。但全國各個城市都有相應的人才安居計劃,相比之下南京的力度或許並不算大,城市還需提高自身配套與能級,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