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松:感悟母爱,热爱生命(614)

冯雪松:感悟母爱,热爱生命(614)

我们都知道“生命诚可贵”,我们都该,爱生命,好好活着。只是那些平凡的卑微的甚至残缺的生命凭什么珍贵呢?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就揭示了这一点。

“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前后照应表现了母亲的期待,和儿子从不理解到深深理解的转变。儿子年纪轻轻身患重病双腿瘫痪,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的暴怒,“悄悄地躲出去”那儿子尽情的发泄,“偷偷地”看他怕他想不开自寻短见,强忍着肉体的疼痛和心中的悲苦抚慰儿子:“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自知病入膏肓来日无多,依然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她为儿子答应去看花高兴得坐立不安,希望用花的美丽感染、打动儿子,让他感到生活的美好,重拾生活的信心。只要儿子能“好好儿活”,母亲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直到生命的弥留之际母亲依然痴心不改,惦记着她那“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终于用无私的关爱和无价的生命震撼了儿子,他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亲的艰难,理解了母亲无论多苦多难也得为了儿女顽强活下去的执着,理解了母爱的崇高和伟大。他深深地明白:自己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和心血的结晶,自己卑微、残缺的生命因母亲的艰难付出和殷切期待而无比珍贵,只有热爱生命、好好活着、充分享受并创造生活的美好,才能对得起母亲的苦心,才能回报崇高的母爱。文章结尾浓墨重彩地描绘各色菊花各具情态的美和泼洒烂漫的生命,无不让我们想到母亲的精神,感到作者对母亲热烈的赞美和深情的怀念。

想想作者当时真够惨的。他的暴怒,他的绝望,都是可以理解的。连他因母亲的隐瞒和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没发现母亲的重病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料自己唯一的依靠——正值壮年的母亲又被病魔和死神带走,只能与未成年的妹妹相依为命。是什么让他感受花朵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呢?是什么支撑他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顽强活下去呢?是什么激励他几十年跟病魔搏斗并且坚持创作硕果累累呢?自然,这一切都是母亲用崇高伟大的爱创造的奇迹。母爱,让生命更美好更珍贵。

《秋天的怀念》真是一曲母爱的赞歌,让大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孟母三迁,想到岳母刺字,想到欧阳修母亲的教子有方,想到古往今来许多高标准的母爱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共同接受爱的洗礼,感悟母爱,热爱生命,克服困难,活出精彩。

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