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商场如战场,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既是准金融行业恰巧完美地演绎了这一说法!

中国和美国的土地以及住房制度都有很大差别,但回顾过去几十年,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或运营模式,基本上都映现着美国房产行业的影子...

美国的四大开发商,牛!


房地产行业,早期,中国有“招保万金”,现在有新四大天王,则是“碧恒万融”。

而美国房地产市场当然也有着令人声色俱厉的四巨头:帕尔迪(Pulte Home)、桑达克斯(Centex)、霍顿(D.R.Horton)、莱纳(Lennar)。

美国四大开发商巨头中,除莱纳的成立时间较晚,其他三家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成立。美国四大巨头的座次向来都比较稳定,这也侧面反映了美国楼市的稳定性远远高超于中国房市的动荡性。

下图是在2003年时期,四家公司十分接近的收入和净收益。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然而,市场素来是遵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市场竞争规律和原则。

莱昂的历史也佐证了这一点。

美国房产四位大佬的商业版图在扩张中也伴随着大量的并购。莱纳在1996年到2003年间,它便进行了19次并购。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此外,四大开发商根据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不断灵活地调整买地的方式——从直接购买土地到期权拿地;均不同程度地围绕住宅开发,拓展了其他的业务(如下表)……经历多次行业周期的变迁,发展壮大。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帕尔迪的自创始人Bill Pulte 于1950年建第一所房子起到2006年,都保持着连续盈利能力,在房地产这样一个周期性如此之强的行业里,简直是一个奇迹!

次贷危机,凶猛异常


过去两年,众多房企都加入了规模战之中——因为大家觉得,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安全,对规模房企来说,千亿是生死线,三千亿或五千亿是发展线。

千亿房企肯定比中小房企安全一些,但这是建立在行业平稳发展甚至一路上扬的基础之上的。缺乏了这个基础,即便是大房企也并不安全。

2007年,自成立以来连续57年保持盈利纪录的帕尔迪巨亏22.56亿美元。而这只是开端,此后四年其继续亏损,合计亏损超60亿美元,而此前10年(1997~2006年),其净收入也才50亿美元出头,直到2012年,净收入才勉强回正,获得2.06亿美元的净收入,真可谓是兵败如山倒(如下图)!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一家保持半个多世纪连续盈利的优秀公司,在次贷危机面前为何如此脆弱?

不得不说,对个体来说,次贷危机是灾难性的。比如,某篇报道里提到,Bagasao夫妇2006年建造的价值45万美元的房子,5年之后跌到了17万美元。不过,这只是一个个案,如此大的跌幅,说明其并不是核心城市(次贷危机后,美国房价下跌了40%,纽约下跌11%,但是曼哈顿基本没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步到位。这与帕尔迪连亏5年也是契合的。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可是,帕尔迪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显示出颓势——根据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房产市场在2006年到达顶峰(美国十大房屋建造商也在2006年达到发展顶峰)。

至于其巨亏的2007年。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的新房销售量为77.4万套,比2006年大降了26.4%,创历史最大下降幅度。

不过,价格并没有下降那么猛烈。数据显示,当年新房销售中间价比上年略升0.2%,为每套24.69万美元,是1991年下降2.4%以来的最差表现。

注意!上述这段话,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1992年至2007年,美国新房销售的中间价一直保持上涨的态势,而且涨幅不小,2007年同比上涨0.2%是期间的最差表现。

平均数价是将所有数字相加平均得来的,会因为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人们经常调侃的“我和马云的平均资产是200亿美元”;中位数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中位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优点,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

然而,2007年,因为美国新房的中间价只是微涨了0.2%,帕尔迪就已经亏得一塌糊涂了。这也是当下我国不少恐慌的原因——只要房价不涨或涨幅极小,就可能击垮一家过去表现优良的公司。因为,买涨不买跌是市场的普遍心理,一旦价格不再上涨或者下跌,销售成本将急剧攀升(如下图)。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与国内房企相比,美国四大巨头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很低,帕尔迪2006年的资产负债率才35.0%(如下表),2010年飙升至61.4%(2011年也是61.4%),即便是峰值水平,也比国内大多数房企要好得多。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回到前面的问题,帕尔迪这个一直以来的优等生,为何最后落得如此狼狈?明源君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次贷危机爆发后,整个美国约880万个家庭(占总数10.3%)的按揭面临负资产的风险,较2007年前多了一倍以上,负资产按揭的总值约2.6万亿美元!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众所周知,市场上行、公司盈利时,可以通过融资活动来弥补资金缺口;而市场下行,公司面临巨大亏损风险时,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会为负。而且市场衰退后,帕尔迪的存货占用了大量现金流。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此外,2001年前,帕尔迪的土储(土储+房屋存货)还不到当年收入的50%,之后占比却不断的攀升。

土储在市场单边上行时是香饽饽,危机中则是毒药。这一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高价拿地的房企此刻应该也深有体会。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拿地多,是因为看好后市,既如此,人也要跟上。早在2001年,一年间,帕尔迪的员工突然几乎翻了一番,此后保持增值的态势,直到2006年才开始下降。这其实是成本控制不当的一个表现。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帕尔迪获救

误桑达克斯被并购

霍顿后来者居上

2009年4月8日,帕尔迪收购桑达克斯,合并之后的公司使用帕尔迪(又名“普尔特”)的名字,这是20多年来,美国房产市场最大的一起并购,合并之后的帕尔迪一举成为全美最大的住宅开发商。

次贷危机过后,为何帕尔迪可吞并桑达克斯?

土储在市场状况良好的时候是一块香饽饽,市场下行的时候便成了毒农药。

次贷危机爆发前夕,桑达克斯的土储急剧增长,当然,次贷危机爆发之后,这一块快速减少,但已购买的土地,却不那么好甩卖。除此之外,其还有建筑材料和建筑服务等业务。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其实,桑达克斯的抗压能力比帕尔迪要强一点,它在2007年还是有所盈利的,资产负债率也优于后者。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但其显然对趋势误判了,导致在2008年时,其不幸巨大亏损26.57亿美元!

这也难怪。虽然美国房贷的违约率自2006年春季已经开始明显上升,但到2007年2月才经有房贷公司破产倒闭,直到2007年8月次贷危机才全面爆发,在此之前美国房贷债券的价格是不断上升的。

这让做空美国楼市的保尔森很郁闷,因为投资者眼看着亏钱,一度想要撤资。

可是,帕尔迪比较敏感。

首先,虽然2005年与2004年相比,新订单上升了17.14%,但帕尔迪的土储却只增加了5.83%,是当时多年里最低的增幅。

从现金流量表来看,帕尔迪2005年存货增加占用的资金只有16.99亿元,比2004年的20.57亿元下降了3.57亿元,2006年同比又下降了5.47亿元,显示帕尔迪确有一定程度的先见之明。

其次,其早早的就开始不惜亏本甩卖土地(如下表),直到2012年的财报中帕尔迪还表示,为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感到骄傲。

类似的举措,对修复其受损的现金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数据显示,2012年,帕尔迪的净负债率降低到32%,同比上年降低了50%!正是当年,帕尔迪的净利润重新回正。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最后,在2007年一季度,帕尔迪就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关闭了部分分支机构,处置了相关的财产和设备,并且裁减了1700名员工,上述一系列的措施为公司节省了3914万美元的开支。

帕尔迪和桑达克斯在次贷危机前后的表现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现金流乃命根子!

丧失流动性,再多的资产也变得僵硬。

2.短平快!

在前几年的时候,国内一些房产开发商通过收购等手段获得大量土地。这些看似便宜,实则很容易因为这样的经验不足而处于被动地位。

3.联合拿地、合作开发——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当然,时至今日,帕尔迪(又名“普尔特”)早已失去龙头老大的位置,其市值不到霍顿的一半,比莱纳的一半则略多一点点(如下图)。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霍顿和莱纳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霍顿(Horton)公司专注于控制价值链的前后两端:专注于设计、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控制。霍顿虽然是美国四大房企中成立最晚的,但其发展却是最迅速的!

它在2006年的财报中表示:在2005年,其公司减少了对土地的购买;另外,在2006年的上半年,他们进一步减少手中的库存,并对发育不太良好的项目提前做减值处理。

十年前的次贷危机,改变了什么?美国4大房企破产和逆袭又是为何?


Lennar也一直认为,并购资产的价值在于良好的定位,资产的流动性则根植于持续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