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爲什麼我認爲優秀公司的牛市已經開始?

今年,各大指數都拉一波,甚至有些還沒有拉起來,就崩了。上證指數從最高點3587,下跌到2536。深證成指從最高點11714,下跌到7331。創業板指從最高點1927,下跌到1230。無一例外,都跌破了大家認為是“大底”的前期低點。都是新低,新低,再新低。如果以這一種觀點來看,那隻能是悲觀的。上證指數是綜合指數,深,創業板是成分指數。對比美股,道瓊斯是成份指數,納斯達克是綜合指數。

當然,上證指數在統計的時候失真,也不能體現像道瓊斯那樣選擇些比較優秀穩定的公司,所以我一般關注的是比較常用的上證50,滬深300,或者萬得A指數等,他們更有代表性。

「報告」為什麼我認為優秀公司的牛市已經開始?

「報告」為什麼我認為優秀公司的牛市已經開始?

這樣看上證50的話,並沒有上述指數那麼悲觀,從3200調到2500,離前期1850還有很遠的距離。滬深300也是跌了特別多了,但還是屹立在2821的前期低點之上的。所有的牛市都是從低點開始的,我並不是說上證50公司都是優秀的,只是相對於其他指數,更為低估,更為穩定優秀。我不否認創業板也有優秀的公司,比如海康,東方財富,分眾傳媒等等,把握的好的話賺的比上證50這些相對大盤的股票好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大多數要不就是很多人看不懂,要不就是估值高,在創業板中淘到未來的金子可能難度會加大。

下面我來論述幾點我的粗淺觀點:

1. 從估值的角度,各大指數下跌的空間有限。

球上有很多人說過了,我就簡單帶過一下。每一輪估值下跌都充斥著“這次不一樣”的觀點,都是恐懼,只有少數人可以認清楚價值並且敢於買入,因為人性就是這樣的,老巴說的那句別人恐慌我貪婪本來就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隨優秀公司營業收入,利潤的不斷增長,在估值下滑有限的條件下,即便估值不再增長,企業的市值,也就是股價會隨著利潤不斷增長而增長。

2. 從資金來看,他們以後會更偏向於流動性較好的股票。

我們天天都可以看到新聞,說A股要入全球化了,加入msci,富時羅素指數,包括我們可以看到今年滬股通,深股通的大額流入,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們這些長線的資金喜歡投資的是什麼,他們不會買垃圾高估公司,他們只會買一些相對核心的資產,比如低估的銀行保險地產,合理的大消費,相對高一些的醫藥,都是些相對穩定的,可預測的大趨勢。包括隨著中國股民被割韭菜割多了,相信機構的力量會越來越強,散戶可能會越來越少,對於機構來說,優秀低估,流動性好的股票是首選。

3. 價值迴歸還在進行中。

其實股票市場一直有個常識,就是流動好的股票要有相對的溢價,但是在A股,溢價不但沒有,而且流動性好反而低估了不少,所以市場正在糾正不符合常識的事情。你可能會說市場有高預期才給創業板高估值,才有那15年幾百倍市盈率的股票,但是這些假的高預期股被

證偽之後,相信他們的估值還會下降,至於下降到什麼時候,相信市場會給出答案。

4. 為什麼說優秀公司的牛市已經開始,因為他們提前見底而且估值不高。

像招商銀行中國平安這些,儘管去年漲了特別多,但是你可以看看這些優秀公司早就在7,8,9月創出階段性新低,儘管你看現在指數已經跌得稀里嘩啦了,他們距離之前這些底部還有10%到25%的距離,隨著業績增長,難道不該漲嗎?還有茅臺五糧液等,之前確實有一點點高估,已經到了35倍市盈率以上,現在經過調整,已經到達15到25倍市盈率區間,是合理區間。在外資持續加倉情況下,我認為在沒有大的事件,基本很難見到9倍8倍市盈率的茅臺了。

5. 相比美國市場的創業板,即納斯達克,也是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五大金剛,微軟,亞馬遜,Facebook,谷歌和蘋果佔比接近40%,

所以納斯達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失真的。但是,相對於美國,人家機構投資者佔比比我們高出來特別多,所以很多人的資產也是上漲的。換而言之,也就是美股的牛市只是少部分優秀股票的牛市,也並不是像中國一樣雞犬升天無厘頭的漲,它們有很多業績不好的公司也是下跌的即美股的公司是很多的,好公司,能持續盈利增長的則是少之又少。所以,好公司,好股票在世界範圍內都應該是稀缺的。價值越深,根越深。大家都說樹不可能長到天上,而我更想說,沒有深根的樹遲早斷。

強者恆強是常態,企業的目的就是盈利,投資者的目的就是找到能持續創造長期護城河,長期價值的企業,然後分享共贏果實。

或者可以這樣說,從長的週期來看,儘管估值時而高,時而低,但是在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優秀公司看來,屬於他們的牛市一直都在。而現在,估值已經足夠低了,下降到空間不是很大,那麼隨著優秀公司盈利的增長,從而帶來股價可持續的增長,從而帶來健康牛市,是大概率的

作者:LongevityTortoi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