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都已淪爲二流國,爲何除英國外的52個國家仍不願脫離大英國協?

恍惚面對世界


公允地講,英國帶領全世界進入了工業化。不僅如此,英國還是當今擁有六億人口,佔據世界一半宜居土地的,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民族的祖國,併為擁有三十億人口,包括南亞,東南亞,非洲,中東的英聯邦國家提供社會形態上的上層建築指導。

英國人虛構的,以《舊約》為核心的詹姆斯大王版本的《聖經》,佔據了基督教世界的權威地位,由此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思想提供者,更是為某些企圖模仿這種成功的其它野心團體,例如日本神道教軍國主義,提供了完整的排他性意識形態構建方案。

血緣上是英國人的低地日耳曼近親的現代猶太教徒,通過《舊約》的猶太天選論,攫取了一神教世界的“天命”,用文化上的交配偶像,和虛幻的美元貨幣符文,像舊約故事中的雅各布操縱羊群一樣,對世界各地人類群體進行生物替換,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消失了,英國血脈接管了人類最廣闊的生存空間,統治印度的蒙古人,突厥人消亡了,英國人扶持高加索人通過雅利安至上的種姓制度重建了印度,這是被稱作白人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願意接受的,和其它人種共存的唯一方式。

盎格魯撒克遜人還在殖民印度,阿拉伯,東南亞,希臘甚至東歐時,掌控了現代伊斯蘭教文明,猶太教,印度教文明,佛教文明,東正教文明的經典和儀式的彙總,在英國遠征軍服役的阿拉伯軍官重建了麥加天房,沙特阿拉伯被扶持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中心,80%維京血統的現代猶太人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敘利亞行省建立了以色列國。

在更多的國家,基於有神論的教士僧侶階層,在英國人掌控下完成了政治化進程,並被用所謂威斯特伐民族國家的外衣,把捏造出來的各個教團國武裝起來彼此紛爭,因此,也設置了這些地區的基本社會結構和政治議題,例如印巴分治導致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不可調和的戰爭,緬甸佛教政權和穆斯林的戰爭,印尼,馬來西亞回教政權壓制,迫害華人的戰爭,以及中東幾十年來無休止的戰爭。

英國通過扶持日本侵華,給了日本一個英國夢,使得日本成為盎格魯撒克遜海洋文明對抗中國,俄羅斯的橋頭堡,因此也設置了東亞近代以來的政治議題。

英國是現代世界主要政治議題的設置者,沒有什麼大boss比這更🐮的了。

一句話,英國是當今主導世界秩序的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民族的大腦,它真正的,貫穿歷史的意志,令人髮指,它的最終目的,是讓英語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唯一繼承者。

世界上可以和英語文明對抗的,是當今控制了人類絕對多數工業產能的中國,中國也是唯一擁有真正可信歷史,從而可以解構,脫魅英國人偽造的碎片化文明邪神的原生自然文明。


莫折念生


這些成員國的確都是主動留在英聯邦的,而且還挺看重這個身份。比如,巴基斯坦曾被中止會籍4年,結果急壞了,各種的運作,終於在2004年5月被恢復了身份。

英聯邦實際是一個較為鬆散的組織,有五十幾個成員國,以英女王為最高元首,英女王會在聖誕節向英聯邦成員國人民發表講話,英聯邦主要由英國及其舊殖民地組成,如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但也有不是其殖民地的國家組成如坦桑尼亞。英聯邦每年要召開首腦會議,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行,英聯邦運動會每四年辦一屆,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辦,比如去年大熱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有2010年印度新德里舉辦英聯邦運動會的情節。

目前,英聯邦覆蓋區域廣闊,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在當今全球70多億人口中,有超過25億人生活在英聯邦之中。英聯邦國家的GDP超過10萬億美元,幾乎與位居世界第2位的中國一樣多,更重要的是,英聯邦中沒有美國,這也使得在處理英聯邦的事務時,英國可以重溫老大的感覺。

所以,英國憑藉著英聯邦一眾小弟的幫襯,至今仍保持著相當的國際影響力。

對於這些前殖民地而言,英聯邦的好處一目瞭然。 比如,特殊的貿易措施,在香蕉進口上其前加勒比海領地優於中美洲。英聯邦國民有權移居英國,而且實踐起來也很容易。居住在英國的英聯邦公民至今仍享有某些選舉特權。

聯邦成員之間,通關,簽證特別方便,學歷也互相承認,就業也有優惠政策。比如作者的一個高中同學,去馬來西亞上的大學本科,不是很費勁的就拿到了英國一所不錯的大學研究生的offer,如果在國內搞的話,估計要花費成倍的人力、物力、財力。

在英聯邦內部,基於各成員國享有平等地位的原則(不過,處理英聯邦事務上英國扮演絕對主角),成員國之間可以在貿易、金融、國防、技術等領域進行商討和合作;並且根據英聯邦特惠制的原則,成員國之間互相實行關稅優惠,極大地促進了成員國互相之間的貿易往來;加之英聯邦內部各種貿易協議和資本投資配置帶來的經濟效用,對於較為富裕的英國等國來說,藉助英聯邦在國際社會上發聲要遠遠好於依靠自己本身。

不過,目前,英國本土都不消停,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險些讓英國改了國旗(蘇格蘭如果獨立的話,英國米字旗中,代表保佑蘇格蘭的大神: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聖安德烈就得去掉)

2016年,英國又公投脫歐,各種後遺症開始顯現,經濟、金融、甚至政治話語權都呈現不斷衰落的趨勢。闊氣的時候,一幫子小弟爭相巴結、幫襯;如今落魄了,面臨著樹倒獼猴散,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一些富裕成員看此情況,離心力不斷膨脹,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近幾年還利用社交網絡在不斷推廣退出英聯邦的輿論。心急的“澳獨”甚至連澳大利亞退出之後的國旗都已經設計出來了。人家也有充分理由,畢竟,你英國都脫離歐盟了,還不允許我澳洲脫離英聯邦嗎?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英國二流嗎?中國人的目光短㳀式理解應該改改了。從大的說英國指整個英聯邦你說有多大?英國人強大到脫離歐盟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你們以為美國帶著英國玩,錯了。英國對美國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力。別的不說就英國法治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說是巨大一點不為過。什麼是強大?文化文明法治健全影響深遠才是這世界的強國。而我們的教科書總是過時的給他貼上老牌帝國主義。現在是二流國家。我不知道這二流什麼意思?那中國幾流?整天貶別人自我陶醉,這種意識是典型的小農意識。誇別的國家就是精日親英親美,反省自己就是賣國,崇洋媚外?就這樣的風氣還談什麼復興,怎麼提高國民素質素養?用歷史和數據去對比對比,獨立思考思考,一味的人云亦云去起鬨只會讓人恥笑,讓你自卑。


乾坤獨步860


看過很多的相關資料,我來總結一下大致的一些觀點:

1、英聯邦裡最重要的四個國家是“CANZUK”,也就是除了英國這個老大以外,還有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這幾個由英國本土白人後裔建立的殖民地國家,從血統和歷史淵源來說他們與母國英國的關係最為親近,不是一般的殖民地國家

2、英國殖民地在獨立浪潮中,大部分沒有兵戎相見,雙方沒有撕破臉,所以“大英帝國”轉變為“英聯邦”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雖然獨立了,依然選擇留在英聯邦這個國際組織裡

3、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當年蘇聯解體以後還成立了“獨聯體”來延續一部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大英帝國也是同樣道理,每年都會給自己的徒子徒孫們一些財政補助,這也是許多國家願意繼續留在英聯邦的重要原因。

4、在大英帝國在對殖民地的長期統治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和政治烙印,比如香港、印度這類的地方都擁有大量英國的政治法律和經濟制度存留,而在文化方面,許多社會精英都曾在英國留學,因此上層社會的英語使用依舊十分普及。

5、以上四點說的是歷史聯繫,至於現在的英聯邦內部實際上已經有了“階層之分”,CANZUK四國是“上等國家”,而非洲、太平洋及加勒比島國都被視為“下等國家”,一直被歧視,因此現在的英聯邦也並非看上去這麼穩固。

最後說說我的看法,在英國脫歐以後,英聯邦似乎成了英國的救命稻草,但是重回大英帝國的巔峰已然是不可能,至於抱著這樣一個殖民帝國時代的遺產,對未來的英國復興是否有幫助,還需拭目以待。



概括得還有不全面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可頌沙龍


我不知道這個二流國家怎麼劃分的,一流國家有誰呢,也就美國吧,除了美國沒有別的國家敢說自己是一流國家。英國曾經是一流國家,現在淪為二流國家,但你不能忽略他的實力。

說日本很小的通常是中國人這麼說,中國人有這個底氣,韓國說小日本那就是自取其辱了。沒有人說小英國也是因為歷史原因,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所以沒有人會說小英國。

英國因為人口6600多萬,是個人口小國、領土小國,所以經濟規模不可能非常大,國防預算也就不可能非常大。

在軍事上,能超過英國的國家沒幾個,一隻手就可以數的過來。美國軍事具有全球投送能力,英國也有這個能力,只要英國願意,比如打阿根廷的馬島戰爭。所以不要忽視英國的軍事能力,英國敢和俄羅斯硬懟也是有實力的。比如下圖的英國軍事基地,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都在英國掌控下。

全球能自己設計、建造航母的國家,也是一隻手就數的過來,雖然英國最新的航母使用傳統動力、滑躍起飛,但能夠垂直降落,還採用了雙艦島設計,說明英國人設計航母上還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經濟上,能比英國發達的,也一隻手就可以數的過來,不要只看總量,清朝的總量還比英國、日本高,照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被打敗。比如英國的羅羅發動機,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而我們還在為發動機發愁。

現在英國最大的軟實力就是文化和教育,英語仍然是全球通用語言,去英國留學的人還是非常的多。這些英聯邦國家都是自願接受英國的指導,因為英國在文化上、教育上還是可以幫助這些國家。

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因為民族原因,對英國還是有很大的向心力,比如新西蘭的國歌之一就是《天佑女王》,那些小國,因為歷史殖民地原因,有了矛盾,也都願意接受英國的裁決。

至於英國退歐,對英國未必是壞事,英國退歐後就可以加強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等國家的經濟聯繫,經濟自由度會更高。

至於蘇格蘭獨立公投,這也是卡梅隆首相大度,因為這個公投需要英國政府同意,英國政府不同意,公投也沒有法律效力。蘇格蘭公投對蘇格蘭沒啥好處,比如蘇格蘭也可以發行蘇格蘭磅,和英鎊等值,但沒有人願意接受蘇格蘭磅,說明蘇格蘭的經濟實在不咋地。


解憂時間


二流國家是相對於三個超級大國而言的。

美國:現在唯一超級大國,英國在政治外交上,選擇跟隨。在上個世紀則是反過來的。日不落帝國的驕傲,讓那些破落貴族咽不下這口氣。

俄羅斯:過去的超級大國,在蘇聯時期,動不動就威脅,裝甲洪流踏平歐陸。相比蘇聯,現在的俄羅斯來說,確實是二流國家。

中國:未來的超級大國,改革開放後,收回香港,鐵娘子都跌了跟頭。現在經濟騰飛,成為第二經濟體。西歐經濟一塌糊塗,一對比,英國不是二流國家是什麼?


yanlezhong


英國不是一個二流國家,英國的文化教育、金融、科學技術和軍事都是一流的。這52個國家不願脫離英聯邦的原因有三點。一是英國仍然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特別是科技、文化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跟著老大混,還是有指望的。二是英國文化的影響力深遠。英國是現代文明的發祥地,為現代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英語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基督教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宗教。三是英國殖民期間,為其建立的一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至今很受用。這些殖民地獨立後,絕大部分國家一直沿用這些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規。英國殖民者在統治期間還是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現在的統治者和普通人民還有一種感恩戴德的心理。


一劍一犁


除了聯合國,英聯邦的成員國數量應該是最多的,總共有53個主權國家(地區),這些英聯邦國家分佈廣泛,五大洲都有成員國,其中不乏像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大國,英聯邦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國際組織,雖然叫“英聯邦”,但成員國都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英聯邦的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從15世紀開始便逐漸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海上軍事強國,通過發展海上力量實行強力的對外殖民擴張,其海外殖民地巔峰時期面積達到近3000萬平方公里,麥哲倫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後,英國人率先行動進入北美大陸,通過驅趕屠殺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最後實現了對這塊大陸的控制,並最終形成了兩個世界大國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都是英語國家。



英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根基比較穩定,所以英聯邦成員國中來自非洲的國家也最多,共有18個成員國,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南部非洲,包括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這些人口,面積大國,由於長期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這些國家西化的比較嚴重,非洲也是英語的另外一個大本營。



而在亞洲,最大的英聯邦成員國又屬近年來經濟發展非常迅猛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印支半島也是過去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最大一塊殖民地,原本和印度一體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也都是英聯邦成員國,中南半島中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過去也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雖然已不復當年,“大英帝國”的雄風也已不在,但作為曾經的海上霸主,英國的影響力尤在,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英國在國際上依然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這可以為英聯邦的其他成員國起到充當保護傘和爭取利益的作用,英國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雄厚,而且英聯邦成員國中大國比較多,像澳大利亞,加拿大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員國是新加入和貧窮老成員國工業發展的主要資本來源,而且成員國在許多領域都多有商討和合作,包括貿易,金融,國防,科技,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通過大國幫襯小國,富國扶持窮國以達到英聯邦成員國間的共同發展。

不過目前的英聯邦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各成員國之間之所以沒有選擇退出,主要原因還在於英國的國際影響力還在,成員國之間的利益互補共生共存使大家無心退出,而且作為共同的英語區國家,英聯邦還是能發揮一定的紐帶作用。


大國布衣


首先現今的英國還不能說是二流國家,英國畢竟還是聯合國五常之一,英語仍是世界最為通用的語言,沒有之一。英國GDP仍排在世界前列。英國籍的科學家及其科學發明仍然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得諾獎科學家的數目仍居世界第二。英國現在仍是政治文化大國,只是比不上現今的世界老大美國,但還是以一島國之力,力壓世界絕大多數國家。

英聯邦並不是一個國家,更像是國家構成的邦聯,現今仍以英國為首。即使昔日日不落的英帝國已經不存在,但原屬英國的海外領土殖民地的各獨立國家等還是存在強烈的親英情緒,英聯邦仍存在一定生命力。究其原因更多是制度,英聯邦可以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這些國家可以根據歷史淵源至少可以展開對話。這在國際機制不是那麼豐富的時間段內非常有用。可見的將來,隨著各種國際機制的增多,英聯邦的生命力必將走向衰竭。


琺大庶吉士


說起英國我想咱們關注歷史的人都知道,它是世界現代工業的發原地,也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特別是二戰時期在丘吉爾的帶領下英勇頑強的抵抗住了德軍的進攻,可以說英國在世界近代史中擁有者不可或缺的地位,即便是現在仍然是讓人不可小覷的一個世界性的大國。

咱們在來說說這個英聯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英聯邦”現在是一個國際組織,它的成員大多是英國的前殖民地和保護國,英國女王是這個聯盟的元首(女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元首,並無實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英聯邦更像是一個類似於北約的一個國際組織,也是昔日大英帝國為什麼叫做“日不落帝國”的一個佐證。

也可以說英聯邦的形成其實就是英國衰敗的開始,我們都知道現今世界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而英國的衰敗也和這兩次戰爭有直接關係,英聯邦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衰落無力再對所屬殖民地和附屬國進行控制,各個殖民地民主意識開始覺醒,興起了聲勢浩大的“民族解放運動”,英國為了挽救頹勢才被迫承認各個殖民地的獨立,英聯邦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

問題來了贏了,為什麼這五十多個國家已經獨立了為什麼還要加入英聯邦。其實這問題很簡單 ,一戰後世界的格局依然還是列強爭霸,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紛爭不斷,而剛剛取得獨立的原殖民地國家變成了一隻只待宰羔羊,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是英國衰落了也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大家依附在英國的庇護下顯然是一個明智之舉,即可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也可以享受和英國結盟帶來的利益和武力保護,這對於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顯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二戰後國際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原來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紛紛衰落,列強紛爭的格局被美蘇爭霸所取代,國家之間分分締結聯盟,選擇站隊,對於弱小的國家來說選擇依附在一個強大的國家之下顯然是明智之選,英國雖然衰弱但是它將自己和美國捆綁在了一起,所以英聯邦的成員有的選擇和英國站在一起對抗蘇聯,有的選擇中立誰都不惹,因為如果脫離英聯邦顯然對自己的國家百害而無一利,這些國家的政客心裡顯然是心知肚明。

國際格局其實與我們春秋列國時期形式差不多,大家都是抱團取暖,不是合縱就是連橫,目的其實都是為了自己國家賺取好處,維護自身的政局穩定,所以如果有一天英國像蘇聯那樣衰落了,自然會樹倒猢猻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