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时,他飞翔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后定居无锡

薛中卿/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时,我俚一家人当时在不同城市,从不同侧面亲身见证,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幸福啊……”2009年7月13日上午,原市委党史办(市史志办前身)退休干部王怀瑾和她的丈夫向记者披露了1949年一段激动人心的往事。

“我透过机舱右窗,用余光看到了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到处是人,还有无数鲜红的旗帜,真是壮观啊!”

“我是1946年成为人民空军首批领航员的。当我接到参加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任务后,立即进入紧张的训练中。”王怀瑾丈夫、原空七军后勤部副部长丁恒敬娓娓而谈。“当时北京南苑机场没有雷达之类的导航设备,也没有专用的航空地图,我们只能用北平地图当作航图。”

开国大典时,他飞翔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后定居无锡

丁恒敬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入党。1956年与无锡籍姑娘王怀瑾喜结良缘。1982年,随部队转战全国、戎马一生的丁恒敬离休,其后定居无锡。作为我军第一代领航员,他是人民空军创建、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之一。

开国大典时,他飞翔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后定居无锡

“在空中见证开国大典,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丁恒敬激动地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开始时,我们站在自己的飞机前,准备起飞。下午4点整,我们接到起飞命令,进入一架“杜二”轰炸机。飞机编在第一梯队,呈‘品’字队形向天安门飞去。当飞机飞到天安门上空时,我透过机舱右窗,用余光看到了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到处是人,还有无数鲜红的旗帜,真是壮观啊!”

开国大典时,他飞翔在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后定居无锡

“那天,大家都在收听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转播的盛典实况,道路上很多居民和解放军战士,以不同方式庆贺共和国的新生。”

王怀瑾说:“当时我还是江南中学的高中学生,那天,大家都在收听无锡人民广播电台转播的盛典实况,道路上很多居民和解放军战士,以不同方式庆贺共和国的新生。”王怀瑾说,不久她考上了无锡工商技术学校。1955年,她担任市政府办公厅助理秘书,后来到市委党史办等单位工作过,直至退休。

那个难忘的开国大典后,每逢国庆,王怀瑾都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庆祝新中国诞生。王怀瑾说,自己对于国庆节之所以那么有感情,还因为不少家人都以不同方式见证过开国大典。丁恒敬父亲丁书斋就是其中一位。

“记得10月2日,无锡市在皇后大戏院举行了各界人民庆祝大会,后来还举行过升旗仪式呢。”

丁恒敬和王怀瑾夫妇无法准确回忆起父亲丁书斋在建国初期担任的职务。通过市委组织部、市中级人民法院等档案查询,记者一行终于找到了一份委任文件,1950年8月至1951年9月丁书斋曾任无锡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兼刑庭庭长。后来,他调到北京工作,1972年逝世,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此后,经过多方联系,记者又找到了1949年10月与丁书斋曾经一起在市政府共事过的老干部刘学功。

“无锡解放前夕,我与丁书斋等100多位南下干部,在泰州集中学习管理城市政策后,被派到各地各部门任职。1949年10月,丁书斋是市政府秘书。我是市政府文印科科员。”刘学功说:“开国大典举行那天,我和丁书斋除了收听广播外,还参加了庆贺活动。记得10月2日,无锡市在皇后大戏院举行了各界人民庆祝大会,后来还举行过升旗仪式呢。接下来,就是全城的联欢、游行,非常热闹!”

(原载于2009年7月15日《无锡日报》,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