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学宫

无锡学宫,又名孔庙、文庙、县学,亦名儒学、庙学,是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是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无锡唯一的官办学校,也是无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地处今学前街大桥中学西北角。

学宫由无锡知县张诜[shēn] 创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元年间都进行过修建。明万历年间,知县林宰于学宫前束带河边,竖72根人形石柱,表示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旧时学宫东面立石坊,名黉门,左右悬匾,上题的“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出典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6次乡试。无锡人考中3个解元:隆庆四年的吴汝伦,万历四年的顾宪成,万历十三年的周继昌。一榜九进士,据《锡金考乘》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无锡人在京会试中,考中进士的有叶茂才、周继昌、华士标、杨应文、陈幼学、高攀龙、何湛之、华国荣、堵维垣等9人。学门旁的石柱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尊孔。学宫东南有状元坊,是后人为宋代无锡状元蒋重珍而建。

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学宫

原学宫的范围很大,以大成殿为中心,立孔子牌位。清朝有7个皇帝为孔子题书匾额:康熙题“万世师表”,雍正题“生民未有”,乾隆题“与天地参”,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先后依次题书“圣集大成”“圣协时中”“德齐帱载”“圣神无纵”。据《锡金县志·学校》记述,太平天国革命前,学宫的建筑“大成殿前为露台,环以石栏,丹墀之旁为两庑,其殿庑崇祀位如制。又前为戟门,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外棂星门。殿后旧有敬义坊及亭三。历亭而上有柱,跨以石梁,入为尊经阁,最后为崇圣祠。殿西北为明伦堂,左右旧有库,藏祭器案籍。前为仪门,东为遗爱祠,西为后土祠。前为泮池,有桥三,中桥有亭,曰进贤亭。南稍折而东为学门,外为状元坊。明伦堂后有讲堂,最后为教谕署,有斋,曰素似;殿东为训导署,有斋,曰时雨;东南隅为文昌阁,阁后为致斋所。”

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学宫

1930年的学宫大门

由于学校的几次扩建,学宫仅剩戟门、明伦堂和讲堂3所建筑。均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1982年重修。戟门,即大成门,原为孔庙门,硬山顶,筒花屋脊,筒瓦屋面,面阔5间,进深4架。明伦堂即礼堂,硬山顶,筒花屋脊,盖青瓦,面阔3间,进深9架,前后檐各为4根石柱。除前檐正间2根柱是后配的花岗石方柱外,其余均是明代的青石方柱。屏门上方悬有“明伦堂”匾,落款“新安朱熹”,为国内罕见的朱熹手迹。明伦堂的命名,出自《孟子·滕文公》:“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讲堂即教室,是硬山顶筒花屋脊,盖青瓦,面阔3间,进深6架。隔一小院,有围墙与前面明伦堂相连,构成一组建筑。

学宫学生,按清无锡、金匮两县规定:文生员36名,武生员26名,廪生(供膳)10名,增生(不供膳)10名,共82名。学宫学官,明设教谕1人,训导2人,清设教谕、训导各1人。雍正二年(1724年),无锡县析为无锡、金匮两县,学宫仍在一处。教谕属无锡,正八品,训导属金匮,从八品,俸银与教谕同。教谕、训导俗称学老师,又叫教官,其职责是奉祀孔子香火,分掌两县岁、科考试,兼司县学生员的品德考查,向学政汇报。此外在两县各办义塾一所,请老宿儒教读,办理情形与一般私塾相同。教谕、训导对城乡私塾及后来开办的学堂,并不管理。

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学宫

现学宫内,还保存23块古碑刻。其中宋朝3块,元朝4块(其中1块刻在宋碑后),明朝12块,清朝4块,分别嵌在戟门和明伦堂的墙壁上。碑文内容大体分为圣旨、学规、教授题名、进士题名、乡先贤祠记、学宫修建、学田记等7类。其中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所刻《无锡淳祐癸卯续增养士田记》碑,高2.8米,宽1.20米,按地块详列尤姓地主156幅租田(合200余亩,租米约300余石)、8个乡的分布地点、土地类别、地界、面积、实物租类、租额和佃户姓名等,是中外学术界不可多得的南宋重要经济史料。另有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所刻《无锡县学新建九先生祠堂记》碑,高1.89米,宽0.94米。因元初即已砌于墙内,是各家金石著作和地方志书没有著录的珍品。上述两块宋碑已有断裂。此外尚有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礼部钦依出榜晓示生员卧碑》,清顺治九年(1652年)《礼部题奉钦依晓示生员卧碑》,是钦颁全国学宫,指定嵌于明伦堂左右壁上的学规禁例。其他碑刻均完好。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中,学宫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起,恢复重建。自清光绪以逮,无锡县学的建筑陆续被拆毁。民国时,学宫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解放前夕改为中国文学院)和无锡县立中学所在地。解放后改为无锡市第一中学。1956年,市第一中学迁出,改为市第八中学和无锡卫生学校。

无锡最早的官办学校,千年文脉的重要标识——学宫

1983年11月,为保护无锡学宫及其近百通古碑刻,市政府投资大修了三幢古建筑,同时以“无锡县学古建筑”和“无锡县学古碑刻”为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0年设立碑刻陈列馆专事保护、利用和管理、研究工作。2005年,市政府又投资修缮了县学古建筑及其古碑刻、整治了内部环境,并于200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