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屯留:“蜗居”的变迁

1968年我到长治市一家企业上班,至退休回家乡居住,其间几十年我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城乡变迁。

「改革开放四十年」屯留:“蜗居”的变迁

三四十年前,假日里我每次回家,一过屯留县城从鸦儿堰村往西,所见各村则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我们张店村也不例外:土坯房七高八低、小街道七扭八拐、道路高低坑洼、农民贫穷疾苦、村里冷冷清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四十年来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车多了,路宽了,天蓝了,水绿了,气清了,房新了,楼高了,粮多了,袋鼓了,农民富足了,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口袋里钱多了,自然就要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推倒旧土房,盖起红砖红瓦新洋房,有的起二层三层,也有的干脆到县城或市里买有电梯的商品楼。过去吃糠咽菜艰苦度日,如今大米白面、鸡鸭鱼肉;过去凭布票、粮票等票证购买商品,如今商店、超市应有尽有,有的还通过电商买遍全国;过去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缝补鞋袜;如今是电灯明晃晃,干啥都方便;过去写信传信息,三五天才能到达,如今是电话、手机随便打,拿在手里通天下……真是:改革开放天地宽,人民幸福笑开颜。

「改革开放四十年」屯留:“蜗居”的变迁

就拿我家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见证。我1947年出生在盘秀山西北山脚下,一个叫煤窑沟的一孔破窑里。6岁那年因狼吃弟弟之故,我娘带上妹妹另嫁了他人。1954年我跟随爷爷奶奶父亲来到了张店村,也是住在一孔土窑里,在那几十年里经历了坎坎坷坷和种种艰难。1971年,父亲在奶奶住的窑旁给我打了一孔约15平米的小窑,成了我完婚生儿育女的小“蜗居”,而且一住就是20年。1993年春,尽管当时工资仅几百元,我和妻子决定建新窑,用去钢筋1吨多、水泥4吨、白灰5吨、红砖2万块,建起了两孔互为套间的四孔窑洞,外观像平房内看是窑洞。每孔窑直墙高3.2米,地面至弧高4米,净宽3.5米,进深7米,约合100多平米。宽敞敞明亮亮,与那“小蜗窝”真是天壤之别。而且每两孔套间窑里边的窗户高2米、宽3米,就连做门窗的木匠师傅都啧啧称赞:“我做了大半辈子木匠,这是我做的最大的门窗口。”

「改革开放四十年」屯留:“蜗居”的变迁

我也许命中注定与窑有缘,出生在破窑里,结婚生子在“蜗窑”里,如今又住在亮堂堂的砖窑里。而且住惯了窑洞,甚感其冬暖夏凉之舒适与惬意。每天坐在沙发上读书看报看电视,睡在大床上做着小康美梦,真是悠哉悠哉。现今家里有空调、冰箱、电扇、暖气、电话、手机、彩电、网络,坐在家里就可知晓天下事和精彩世界。真是党奏时代圆梦曲,民织小康锦绣图;祖国进入新时代,我家迎来好年景。生活在四季花常开,令人心旷神怡花园般的小院里,我有感而发,又编了一副对联:“看巨变昔日蜗居改旧貌,赞美景今朝新居乐逍遥”。

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实现“一个也不能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际,我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早日实现!(来源:屯留县新闻中心 田保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