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在儿时记忆中,每一个清晨,妈妈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水桶到村子旁的水井里去取水。在那个吃水全靠挑的年代里,挑水是每一个妇女必须学会的一项生活技能。哪个姑娘出嫁都有一对铁皮水桶作为嫁妆陪嫁,到新郎家的第二天要举行隆重的挑水仪式。

上世纪8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我们,都有过挑水的经历。在我上学前,清晨也挑着小水桶跟着妈妈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到几百米外的水井里取水。上小学后,我和哥哥每天下午必做的家务就是挑水,把家里的两个大水缸装满。

父亲总盘算着怎样为家里人减轻挑水负担,便找来竹子剖成可以输送水的竹槽,到家后面的山坳里挖了一口小水井,将一节节竹槽放在搭好的木架子上把水引到家里。由于不可关控水流,每次接水都要跑到水井边把水槽放在出水口,待水接满后再到水井边把水槽收起。这是最原始的“自来水”管道,每逢暴风雨,木架和水槽就会被吹倒塌,水槽还时常被途经树林里的落叶堵塞,而且竹槽的使用寿命也不长,经过一个春秋的风吹日晒就会开裂漏水,父亲得时常沿途去检修和维护。

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网络配图

就这样过了几年,条件允许的乡亲们开始用塑料水管从村子里的水井里把水引进家。由于水井设置缺乏科学性,一到冬天水井就枯水,每逢雨季山洪就涌入水井。眼看用水情况不佳,2007年,父亲邀约邻居们到村子附近山坳里寻找合适的水源,与大家商量着深挖蓄水池,购买钢质水管把水引到家里,7户人家出钱出力,总算把水引进了家。可过了两年,水池下游的稻田主人反映蓄水修建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最后,大家商定了一个既能解决吃水问题又不影响农田灌溉的办法:每天早上和中午分别开放1小时水阀。

2010年,国家人畜饮水工程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村子,政府专门立项为村子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国家拨款、村民出力,政府负责安排专家勘察水源,设计水源地蓄水池,勘测水管架埋路线,在村子南边和西边分别修建了两个大蓄水池,把水从10多公里外的水源地引到两个水池中,再把水分输到全村各农户家中。至此,乡亲们告别了祖祖辈辈挑水喝的日子,全村200多户1500多人不再为饮用水问题发愁,所有村民家中随时拧开水龙头都有哗哗的自来水流出。

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网络配图

自来水引到了家里|“我与改革开放40年”有奖征文

德宏团结报通讯员 尹丽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