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快递喜提“菜鸟天眼”备战双11,但物流业的IoT战略才刚开始


六大快递喜提“菜鸟天眼”备战双11,但物流业的IoT战略才刚开始


“物流天眼”负责发现一切,也能解决一切。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核心导读:1.普通的监控摄像头,将在物流场景中发挥怎样作用?2.IoT战略在物流业的应用,将有怎样的网络协同效应?3.德邦快递引入的天眼系统,都有哪些节约提效功能?


2015年电影《速度与激情7》让人感叹的情节主要与保罗·沃克有关,然而这部当年票房冠军贯穿电影正反派角力始终的剧情推进器,是一款能够看到全球的“上帝之眼”。这部虚构的电影剧情,实际上开启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数字化场景。——当一切都可以透过常规摄像头监控的时候,这个世界改变了。

- 1 -

盘活物流要素的“物流天眼”


从电影引入智能科技的商业化分析,肯定不需要去纠结电影涉及的社会网络安全议题,这是服务剧情张力的虚构产物。我们的聚焦点在于,当商业在资源连接关系上走向不可逆的全面数字化升级之路时,传统惯性思维下不可能的数字化场景,工具的技术推进和大规模网络协同的商业趋势,造就了今天社会产业升级的总方向愈发清晰。

即整个生产链路的每一个场景和协同动作,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体系重构下,得到效率和协作关系的升级。物流也是如此。

阿里集团的菜鸟网络基于IoT(物联网)数字化体系,正在向“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和未来智慧物流体系加速前进。这是一条至少定义未来十年的全球物流行业的方向性战略,也是现在菜鸟网络打算在天猫双11十周年之际,开始拿智能科技发力智慧物流的首次大考验。

总的来说,看似非常劳力密集型产业的物流业,反而在IoT技术的引入下,远比其他行业更能率先落地智能科技的网络协同效应。

9月26日的上午,菜鸟网络在“宇宙物流中心”——上海青浦,联合三通一达、百世、德邦六大合作伙伴,对外亮相了一款名叫“智能视频云监控”的IoT产品。你可以看作这是全球物流业的第一款“上帝之眼”,为了方便大众记忆,菜鸟网络自己干脆也管这款“智能视频云监控”叫做“物流天眼”。

六大快递喜提“菜鸟天眼”备战双11,但物流业的IoT战略才刚开始


图为菜鸟网络天眼系统的大屏图解


实际上控眼术在马云重提“新制造”之时,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具备云计算底层技术的阿里云,也正在将类似的技术应用在中国各地的中小型工厂生产作业中。同样将以大规模网络协同的效用,重新改变中国中小型制造业的生产关系。

两者的交付应用功能有很多的类似性——让整个生产作业环节都可以看到。其特点还很特别,都是依靠传统的安防型摄像头抓取数据,用AI图像识别做数据化识别决策。

其导致的数据决策效率,一个体现在让整个生产要素全部在线化,一个是让整个物流核心要素在线化。双方业务场景的选择,是基于彼此定位的不同,菜鸟更专注于用技术解决物流的问题。

按照菜鸟网络云事业部高级产品专家穆聪的话来说,菜鸟网络的物流天眼系统,就是可以将此前物流全链路当中,隔离、封闭在各个操作场地内部,以及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全部盘活。并接入到统一的操作系统中,再通过智能算法、AI的方式,推动物流业的再次升级。

“物流天眼”系统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法,是以监控摄像头为核心的IoT设备,将监控摄像头作为特殊类型的图像感知设备,实时感知物流操作场地内部的操作场景。再将这些操作场景进行拆解,引入图象识别算法。将图像识别结果取代此前人的肉眼判断依据,从而达到快速和准确地发现场地内异常情况。

这是一套既不需要更换特殊监控摄像头(利用原来物流场地的传统安防摄像头),也不需要增加网络带宽(不存在海量监控视频的服务器存储)的智能系统。通过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云计算算法系统,对海量图像数据进行标注,反复训练计算机的识别结果,确保数据量的庞大和识别准确率的同步正比效果。

德邦快递作为菜鸟网络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已经在全德邦物流操作场所的7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部激活至“物流天眼”系统。

从一台车辆的出入场涉及的车辆进门、车位寻找、车辆定位、装卸、挪车……每个细节动作,物流天眼系统除了做到传统的监控之外,还能实施作出数据化指引和纠错提醒。仅此一项,不仅大幅度提升54%的时效和准确率,每年还可为德邦节约近290万外场人力成本。而在内场和场站涉及货物堆积、饱和度等管理,引入“物流天眼”的德邦,每年不仅可以提升15%的转运效率,还能节约500万的人力成本。


- 2 -

将IoT战略进行到底


在菜鸟网络与合作伙伴共建的物流操作场景里,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搭配外形类似交换机的低成本边缘计算设备(该套设备有全球科技巨头的技术支持),用于连接监控摄像头以及获取摄像头所拍摄的视频流数据,并将视频流数据转换为视频切片数据,上传到云端。

然后根据物流场地方的要求的设置保存时间,做好数据隔离的存放,方便在远端进行问题回溯以及查询。最后通过智能识别算法,按不同操作场地内的识别场景,将识别结果给业务系统,以快速和准确地定位问题。

将摄像头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划分,可以细分到每一个物流站点,包含每一个分拨中心、快递网点等。数据展现与表达层面也会逐渐一层层向上聚合,直到全国总部视角。最终呈现在业务系统的应用中,同时会给出在全局以及单个操作场地内部的异常预警信号。

比如在即将到来的双11流量高峰时段,就会给出一些异常监控实时准确发送的预警信号,可以确保双11期间异常发现的及时率达到99%。

随着这套“物流天眼”系统的基础搭建成熟,菜鸟网络后续还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深挖拓展更多可接入业务场景。比如,会将物流履单环节全链路做到可视化、在线化,接入场地内部更多的传感设备。以及基于智能算法的识别结果,结合业务数据识别属性,尽可能做到补全物流资源全盘调度的决策依据。最终结果是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全量整合,能做到整个物流链路的智能预测、优化物流履单路线。

从数据采集、算法引擎&机器学习,再到数据处理逻辑、数据展现&业务能力。这是菜鸟网络与物流伙伴共建的“物流天眼”系统的目前从下往上的产品实现逻辑和总体架构。

这也是一个不断校准、学习的过程。“物流天眼”引入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数据展现、数据处理逻辑层,后续还能将用户反馈以及不断接入的新数据,反哺到机器学习这个层面。以提高算法和识别准确率。

“物流天眼”系统是IoT底层技术在物流业的又一次集中应用体现。而IoT底层技术在物流业的引入,菜鸟网络称作是如同电力能源革命,奠定了全球工业发展方向的里程碑地位。

然而IoT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菜鸟仓运配产品技术部负责人李强,代表菜鸟网络发出这个力图打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络的物流平台,向全行业发出的一个呼声:“这不是一家公司能做得成的,需要联合整个物流行业的设备厂商、各个物流合作伙伴,共同将IoT的应用在物流场景中落地下去。将IoT的应用以及产品,一点点地落地到各个业务发展场景中,赋能物流行业,最终达到提效降准的目的”。

目前中国物流行业的分拨中心总数,已经超过了1000个,网点总数超过了18万个。两个操作场地内涉及的监控摄像头总数,也已超过了100万个。即每个操作场地,平均有5个以上的监控摄像头,但只具有简单的安防功能,通常是在发生异常之后用于视频回溯。

能够看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操作场地内部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掌握并着手解决,已经成为快递公司目前急需解决的行业主要问题。

菜鸟网络将IoT战略进行到底,率先推出的这套“物流天眼”系统,就是解决行业当前这个主要问题的技术突破口。

菜鸟网络为什么要将IoT战略进行到底?再次借用李强的话来说:“整个物流已经进入了IoT时代。物理世界和数据世界通过IoT实现连接,整个行业的智能化程度才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IoT对于物流行业来说,不亚于从煤到电的能源革命。而实现整个物流行业从规模驱动,到技术驱动的升级转化,不是一个新赛道、旧赛道的选择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物流行业未来存在价值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