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權貴的下場,自古都是這個結局,正直的人都應該吸取教訓!

【出處】《晉書》第58卷 列傳28

【材料】《周處傳》譯文

1、周處在朝中以正直出名,遷任御史中丞,糾劾對象不避權貴;梁王司馬肜違法也遭到糾舉,兩人於是結下樑子。等到氐人齊萬年造反,朝臣們厭惡周處剛強正直,(都推薦他出徵)都說:“周處,是吳名將之後,忠直剛烈果敢勇毅,(可以出戰。)”

不僅職場上,任何時候你都只能欺負那些不如你的人,無論你是用正義的合法的方法還是邪惡見不得人的手段,因為對抗強者的下場就會是得到報復,強者的報復,不看你是不是好人或是壞人。周處自以為做的很對,但是得罪了權貴司馬肜和眾多的官員。這些權貴,自身違法,找不到反擊的方法,正好,齊萬年造反,讓大家找到了機會。借勢而為,推薦周處出征。表面的理由是,“名將子也,勇敢果毅。”而實際上,是想借刀殺人,用敵人齊萬年,來除掉周處。即使除不掉也是調虎離山。這對周處而言是個陷阱任務。權謀高手都會選擇自己有利的戰場來收拾對抗自己人。

2、於是任命周處為建威將軍,隸屬安西將軍夏侯駿。伏波將軍孫秀知道周處必死,於是勸周處說:“你家有老母,可以用這個理由推辭出征。”周處說:“忠孝的道理,哪裡可以兩全!既然已經辭別父母侍奉君主,又怎能在父母面前盡孝呢?今天是我為國效命的時候了。”齊萬年聽到這消息,說:“周將軍過去曾經在新平做官,我知道他的為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如果是他做主帥來征討我們,是無法抵擋的。假如他受人統制,一定被我們活捉。”

站在夏侯駿的角度,內心應該是同情周處的,畢竟大家沒有過節,還可能有軍人間那種,英雄惺惺相惜之感,但是周處得罪了司馬肜,夏侯駿就不能不選邊站隊了。如果夏侯駿不陷害周處,就是得罪權貴,人就是這樣,去陷害一個人並不是之間就必須有過節,而是自身也要趨利避害。夏侯駿只能內心說“兄弟我也是無奈,得罪了。”

站在伏波將軍孫秀角度,真的是夠朋友,這時候還能周處出主意,家有老母,這個藉口,在古代以孝治國的理念下,是可以說的過去的。但是明知道可以迴避過去,但是周處卻大義凜然的選擇出征,明知會死,為什麼?原因就是,周處知道自己必然遭到算計,這次利用機會為國捐軀,還能是個英雄,自己身後也不會被清算。不去的話,說不定用什麼陰謀手段抹黑呢?這相當於犧牲我一個,保存全家人。

齊萬年應該是知道周處背後複雜的政治關係的,知道如果不給周處一把手的權力,就必須然會被算計,就會被當成犧牲品拋出去。作為競爭對手,必須熟悉和了解對手的性格和背後的利益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政治判斷。

3、不久,司馬肜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周處知道司馬肜對自己有不平之氣,一定會陷害自己,但自己為盡人臣之節,不應當推辭懼怕,就慷慨西征,抱定必死決心。

為什麼一開始司馬肜不謀求做徵西大將軍呢?其實目的就是怕周處不參軍。一開始,讓夏侯駿做周處的領導,畢竟二人沒有過節,周處的壓力很小。但是等周處同意出征。無法反悔的時候,司馬肜就能夠走向前臺,直接做他的領導。如果當時周處還心存僥倖,此時周處就已經明白了,自己必死無疑。職場就是這樣,你覺得今天他管不到你,你就肆無忌憚,說不準轉身人家就成了你的領導,目的就是騎在你的頭上,找機會大家報復你。所以說啊,在職場你不知道那塊雲彩會下雨,不能隨意樹敵。

得罪權貴的下場,自古都是這個結局,正直的人都應該吸取教訓!

4、朝中有中書令陳準知道司馬肜必定要報前仇,於是在朝廷上為周處講話,說:“夏侯駿、司馬肜都是皇親國戚,不是將帥之才,立功了不求虛名,戰敗了也不怕怪罪。而周處是吳人,忠直勇敢果斷剛強,將帥之間有嫌怨,必定不會相互支援,周處必定因此戰死。應該下詔派孟觀率領精兵萬人,作為周處前鋒,必能平定賊寇。否則,司馬肜一定會任命周處當先鋒,周處的失敗是必然的。”朝廷不聽。

陳準準確指出了未來的形勢變化。他說了三點,首先是,夏侯駿和司馬肜對戰爭不在意。輸贏都不會影響到他們,他們就不會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會藉機公報私仇,棄國家利益而不顧。其次是,指出周處和領導之間的矛盾,夏侯駿和司馬肜必然會不給周處支援。最後,就是指出讓孟觀作為周處的前鋒,這就能打贏,這是讓周處為主帥的隱含建議,如果明說讓周處做主帥,會影響領導已經做的決策。另外把這個落腳點放在戰爭輸贏上,也表明陳準自己是就事論事,沒有和司馬肜樹敵的意思。即做出了正確的建議,也沒讓領導反感,同時也沒有樹敵。一箭三雕的語言方式,陳準也是權謀高手,

為什麼,朝廷明知道這個建議很給力,為什麼不聽呢?此時的皇帝是著名白痴晉惠帝,朝廷上正在經歷歷史上有名的宮廷內鬥,“八王之亂”。這時候,司馬家族的人誰都不想讓宗室之外的人掌握兵權。而且司馬肜和新上位的司馬倫關係很好。後來司馬倫篡位稱帝,司馬肜而二把手。當然朝廷上大多數人都反感周處,晉武帝去世之後,自然大家都想讓他死。內鬥的朝廷也要顧忌大多數人的情緒。

5、當時,齊萬年屯聚梁山,有人數七萬,夏侯駿逼迫周處率領以五千士兵攻擊他們。周處抗議道:“我軍沒有後援,必然失敗,不只我會戰死,而且為國取恥。”司馬肜不聽,又逼迫周處前進,於是周處與振威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在六陌決戰齊萬年軍。開戰的時候,周處的士兵連飯都沒吃就被推上戰場,沒有後援。周處自知必敗無疑,從早到晚,奮勇殺敵,斬敵首數以萬計,終於絃斷箭盡,友軍振威將軍盧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勸周處撤退,他卻按著劍說:“這是我效忠死節、以身殉國之日,怎麼能撤退!如今友軍全部不講信義,此戰必定失敗。我作為大臣,用生命殉國盡忠,不也很好嗎!”最終力戰至死。

這就是得罪權貴的悲慘下場。被人設置了陷阱任務。強大敵人,沒有後援,還沒吃飯。自然誰都明白,必敗無疑。周處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那一刻,他是否還惦記背後的老孃,是否掛念自己的三個兒子,是否為自己的行為後悔,可能都會,可能都不會。儘管周處死後,獲得了巨大的榮譽,但是這種悲壯,如果一開始不那麼對抗權貴,興許就可避免。不過周處此時唯一權謀的地方,就是臨死都沒有對司馬肜出一句惡言,這樣就保護了自己的家人,沒有被繼續陷害清算。因為朝廷的愧疚,反而讓他的家族得到了發展。不過這一切都和周處沒關係了。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是折射出複雜的博弈過程。希望大家都能夠在這個故事裡悟出更多,我們該如何的面對權貴?明白了這個,人生之路會順暢很多。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