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芳华”,让谁伤感?

芳华远去,再好的文艺作品去呈现,它都只能是零星的片断。作为现实题材的电影《芳华》也不例外,尽管它的故事都紧紧围绕着文工团的人和事展开。笑料迭出是冯小刚的擅长,但此片中的笑却让人笑得有点痛,甚至在笑声中流下痛的眼泪。所以看完影片后,直叫人感慨:刘峰的一生令人辛酸。

影片拉开之后,最吸人眼球的无疑是排练场上那整齐划一的热裤大长腿。这样的氛围映射到观众席中,年轻如90后者,看到的是热闹与性感,上了点年纪的人则感慨自己曾经应该属于那个时代,但那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他们。芳华消褪,剩下的就是老男枯女们美与痛的回忆,正如50后的冯小刚所言:“那是我们人生最绚丽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也许还没来得及预估剧情的走势,“活雷锋标兵”刘峰带着何小平开始走进观众的视野。他的故事从上街捉猪开始,剧中人与观众同时发出哄笑。原来“活雷锋标兵”,就是团里遇上事,就去找刘峰。于是,补墙壁、堵耗子洞、打沙发……这些本来是一些人力所能及的事,但最终都理所当然地交给了刘峰。谁叫他是“好人”呢?头戴“活雷锋标兵”的光环,就等于贴上了“只能奉献”的标签,所以,当上级给他名额,让他到军事院校进修时,他也甘愿把这个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名额让给了他人。

然而,“好人”却成了他的原罪。刘峰打好沙发,本想请萧穗子去参观,没想到遇上了自己心仪已久的风月老手林丁丁的诱惑。坐过军区首长的沙发,是林丁丁的炫耀,同时也是对刘峰能打造沙发的夸赞。情到此处,刘峰那密而不宣的勇气顿时鼓起,承认自己是有大私心的人,不去上学,是因为不想离开她。林丁丁那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挑逗,使刘峰“英雄配美人”的朴素情感终于冲破了“好人”理智的堤坝,他拥抱了林丁丁。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林丁丁是个把谈情说爱当翻日历的人。于是,在他人一句腐蚀“英雄”的埋汰下,林丁丁为了自救,不惜亵渎刘峰对她的真爱,对刘峰落井下石。

“装什么清纯?”干事能抱,医生能抱,为什么刘峰不能抱呢?是的,林丁丁不清纯,但也不是装清纯,“活雷锋标兵”刘峰就是不能抱她!站在道德高地上的英雄怎能这样呢?于是,“抱”变成了“摸”。从此,这个“莫须有”的“摸”便开起了他的英雄“受难史”。在那个禁欲的年代,英雄就该不食人间烟火,更何况刘峰“耍流氓”了。不知你注意到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没?官二代陈灿带来一台录放机,播放的磁带是邓丽君的专辑,录放机下垫着一张报纸,这无疑是在暗示观众:新时代已经开始了。然而,在肃清极左流毒伊始,内地人要想听邓丽君的歌,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刘峰只能怀揣着“摸”了一把的罪恶被发配到西南边陲。

刘峰走了。刘峰上前线了。但文工团里除了何小平,不再有人想起刘峰。在那群青春年少者的眼里,与其说刘峰是“好人”,不如说刘峰是渺小的。因为团里没了刘峰,运转依然如旧。

何小平出身不好,且身上有股浓重的汗味。何小平屡遭欺负,只有刘峰替那些欺负她的人“害臊”。可是,他的“害臊”引来的不是大家的悔思,而是一阵轰堂大笑。面对英雄经不起“摸”一下的崩塌和自己屡遭侮辱的现实,何小平选择了“沉沦”,即使A角因病不能上台而给她带来了转环的良机,她也装病而不就。于是,在那风雪交加的草原上,在政委对她一番热情洋溢地高度“称赞”后,不知“病情”已经泄露了的她,此时似乎想重振“尔今迈步从头越”的信心,孰料这竟成了她的告别演出。她和刘峰殊途同归。

战争来得很突然。作为护士,她在战场上抢救过不少流血的战士,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去遮挡炮火,试图挽救一个垂危的16岁少年军人的生命。她也成了英雄,正如那场战争一样突如其来,在血腥与光环的双重刺激下,她患上了精神病。而能唤醒她神智的唯有她曾经为之倾心的舞蹈《沂蒙颂》。

都说“好人有好报”,影片的结局似乎也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随着时光的流逝,林丁丁变得连刘峰的假手也不想摸了。萧穗子与郝淑雯对林丁丁的讥笑,其实只是给观众一种心理慰藉罢了。陈灿借助自己的高干出身忙走于商海,有家难归。“门当户对”的陈灿老婆郝淑雯在平静的抱怨声中,流露出来的难免不有些许富贵的傲骄……现实很残酷,曾经的战斗英雄不仅遭受了城管的刁难与侮辱,就连老婆也跟着货车司机跑了。

何小平虽然恢复了健康,但终身未嫁,生活落魄。虽然因刘峰经历了一场大病,她与刘峰走到了一起,相依为命,但他们的幸福感只能如刘峰说的那样,看跟谁比,比起那些战友,他们是幸运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谁说没有辛酸与伤感?

时代变迁了,但更多的也许是意识形态的作怪,那个年代史已经褪去了芳华,以致电影散场时,身后的年轻人有的说看不懂,这,也许才是国人应有的最大伤感。(作者:张利明,1990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新安晚报,高级编辑,总编办版面主编,安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远去的“芳华”,让谁伤感? 作者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