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在一座城市里居住二十年以上的人,对所在的城市都会有一段关于老城的记忆。这记忆也许是一条狭窄的街道,也许是一段青石板小路,也许是一棵老树,也许是一份裹腹的美食……每天第一缕阳光照在老城的砖瓦楼台上,唤醒人们的是邻里间的问侯,是街道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样的生活逐渐成为了一种记忆,默然回首,老城其实已经离我们远去。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小时候假期常在东马道大姨家住,梅溪河在小区旁顺流而下,另一侧是东城河岸。源于紫山的梅溪河,自永定门流入沿人民公园蜿蜒而到东城河岸,又经琉璃桥进入温凉河,最后注入白河。这条河曾经是古宛城的护城河,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传颂至今。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老城居民的人际关系很密切,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的孩子要结婚了,谁的儿媳生了个大胖小子,都会成为茶余饭后家长里短的重要话题,邻里同事间的祝福形式也很丰富:红包,水果,甚至一篮油条……至于老城记忆,大部分竟然是关于美食。老南阳饭店的松针小笼包,新华路油茶、菜盒、豆腐汤,还有一位老先生的担挑馄饨,都能让人念念不忘。有几年,老婆曾经为减肥节食,半夜饿醒的时候常感慨说,二十多年前这个时间点,是外婆安排舅妈出去买担挑馄饨的时间。后来,我们一次次地穿过解放路。老婆会说,物是人非,再没有小时候的感受,只剩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象,我俩小时候是否看过同一场电影,是否在同一家小人书摊前看书,是否曾经一次次地擦肩而过,才换来成年后的余生相守。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有年春天,我和文保志愿者“写秋斋主人”相约从解放南路往北漫游。路西的杨家大院、徐家大院紧密相连,建筑主体是青砖灰瓦,房上五脊六兽形姿百态,门前石狮挺立,恍惚间仍有昔日老城遗韵。当时,太古糖业遗址翻新后已经有商家入驻。往北走,解放路与中州路口过桥右拐,我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还有一段青石板路,下雨时,有人拿伞走在街上,《雨巷》那首诗便跃入眼帘。解放路中段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部分地方偶有雕梁画栋的痕迹,只是街上铁制品商铺占了百分之八十,老城的景象与韵味在火与铁的刺耳声中几乎不复存在。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叶小闲:老城记忆,宛城纪事


如今,梅城公园建设时恢复了一段梅花寨墙,奎章阁保护性修复后已经在市民面前亮相……这些点滴努力召示着人们记得老城,并清楚地明白老城对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觉醒来老城还在,故人还在,美食香味在四周弥漫,过往像幅水墨画在宣纸上缓慢而艺术地于眼前一一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