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俗話說「滿罐水不響,半罐水響叮噹」,其中有特別的道理

一個人學佛修道,修養真到了某一個境界,也沒得話講。我們中國的俗語,“滿罐水不響,半罐水響叮噹”,也就是說“學問深時意氣平”,一個人真到學問深的時候意氣就平了。所以愛發表意見的,有一點境界就問就說,有一點稀奇就好奇得很,真達到那個境界沒有什麼,天地間沒有稀奇的事,最稀奇的事是最平凡的事,你卻不懂,這個是真稀奇了

,所以“進知者亦無言”。

《列子臆說》

------------

南懷瑾:俗話說“滿罐水不響,半罐水響叮噹”,其中有特別的道理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人們在求學的階段,要有學問有知識,其實那是半吊子;真正有學問時,中國有句話,“學問深時意氣平”,學問真到了深的時候,意氣就平了,也就是俗話說的“滿罐子不響,半罐子響叮噹”。

從佛學來說,大阿羅漢或者菩薩沒有成道以前,都是“有學位”。成了佛叫做“無學位”。這個“無學位”不是戴方帽子的學位,是已經達到不需要再學的位階了,已經到頂,最高最高了。但是最高處也是最平凡處,最平凡處也是最高處。

所以,真正的學問好像是“不學”——沒有學問,大智若愚。“復眾人之所過”,恢復到比一般人還平凡。平凡太過分了,笨得太過分了,就算聰明也聰明得太過分了,都不對。有些朋友相反,就是又不笨又不聰明得太過分。真正有道之士,便“復眾人之所過”,不做得過分,也就是最平凡。真正的學問是瞭解了這個道理,修養修道是修到這個境界。

《老子他說》

-----------------

為什麼叫“回入塵勞”呢?諸佛菩薩自己跳出了三界以後,為了悲憫眾生,再回到苦海中渡眾生。當然,我們不知道哪位是菩薩再來,他也不告訴你。假如某某人告訴你,我是什麼菩薩化身,那你就留心了。我國有句老話:“半瓶水響叮噹”,滿瓶水不會響,對不對?“學問深時意氣平”。真菩薩來,他不會讓你知道,都是等過後才露出一點痕跡訊息,而他已經不在了,有的甚至連走了都不告訴你。

諸佛菩薩都以各種不同的姿態再來,在諸世間中教化眾生,而且不一定搞佛教,不要以為在佛教中才有菩薩。依我看社會上許多大小不同的菩薩,做了很多好事,但往往絕口不談佛教,尤其是在亂七八糟的下等社會中,再來菩薩才多呢!“回入塵勞”就有這麼大這麼深的意義,難啊!一般人發了財,就不肯到窮人家裡去了,嫌他窮,嫌他髒,嫌他低俗,對不對?菩薩們重回人間,等於一個人發了財,還與以前的夥伴一齊討飯過日子,這樣,才能教化眾生。菩薩不只是再回到人間,甚至還變牛變馬變其他各種的動物,所以,我們吃肉要小心哦!是不是有時候吃到菩薩的肉呢?

《圓覺經略說》

------------

真有學問的人,反而變得很平凡,“學問深時意氣平”,不覺得自己了不起,如果不一切平,那就是半罐子水了。世法出世法都一樣。真得道的人,決不會覺得自己有所得有所證。

真實與不真實是相對的,真得了道證果的人,連果都沒有,沒有一個實際的道,何況假的道?真都不存在,哪裡還有假呢?這才是真,假名為真。你覺得自己得了道,那就是神經病。一個學問真好的人,對人都很平和的、沒有脾氣,“學問深時意氣平”,不像我老是罵人。其實我有時講話很急又大聲,像是說,你這還不懂啊!是恨鐵不成鋼,並不是真罵人。

真得了道的人,怎麼還會裝出得道的樣子?如果有一副得道樣子的人,這種人你千萬不要去信他,他那個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亮的真實大道。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何謂德不形?”怎樣才叫“德不形”呢?一個人內在道德的充沛,外形上看不出來,這個非常重要。有道德之士,如果外貌也擺出一個道德的形態,那就是有限的道德了,可以叫他“有限公司”。道德真充沛的人,外表很平凡,就像文學裡講的,“學問深時意氣平”。一個人學問成就深沉了,他的意氣也沒有了。這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實際上很重要的。

我們曉得古今中外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爭論與心理上的戰鬥,比什麼都厲害。普通人活著都在爭,是貪心所起的爭,是爭利害。知識分子的爭,比普通人所爭更可怕,是所謂思想之爭,更超過於利害之爭。

所以真做到學問深時意氣平,就是無諍,那就是聖人境界了,叫做得道的人。平常看這麼一句話,“學問深時意氣平”,好像很容易,做起來是非常困難,因為意氣很難平和。知識分子能否夠得上這個標準,全看他的意氣能不能平。至於莊子現在所講的“德不形”,是有道德而不形之於外,那比意氣平的境界還要高。

《莊子諵譁》

-------------

你真能做到使意識、意念返還到明誠、明淨的境界,那才叫做真正的“自謙”,這完全是靠自己的反觀省察,才能得到的境界。謙,並不是消極的退縮,它是崇高的平實。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畫像,是高山峻嶺,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八八六十四卦,沒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都是半兇半吉,或者全兇,或是小吉。只有謙卦,才是平平吉吉。

古人有一副對聯: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看來是多麼的氣派,多麼的狂妄。但你仔細一想,實際上,它又是多麼的平實,多麼的輕盈,它是描述由極其絢爛、繁華、崇高、偉大,而終歸於平淡的寫照。如果人們的學養,能夠到達如古人經驗所得的結論,“學問深時意氣平”,這便是誠意、自謙的境界了。

《原本大學微言》

******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