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相信天下每一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热爱学习,于是想尽各种办法给他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可遗憾的是,很多孩子一提起学习就头疼,成绩也大多不尽如人意,结果令很多妈妈很失望。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就能使他慢慢地爱上学习。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我们都知道,篮球是一项受很多人欢迎的体育项目,那么它受人欢迎之处在哪呢?想象一下,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么高,对着这个两层楼高的篮球架,相信无论谁看了都会望而却步,也就别想把球投进篮筐内了。相反,如果篮球架和一个人的高度差不多,让人不费力气地就能“百发百中”,相信对于这么没有挑战性的运动,人们早就失去了对它的兴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篮球运动之所以这么受人欢迎,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篮球架是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设计的,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去挑战这项运动。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这就是“篮球架效应”,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对人是最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目标才能使人们怀着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它。否则,太高了会令人失去挑战的勇气,而太低了则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个原理用在指导孩子的学习上,同样适用。

8岁的文文学习成绩不太好,每次考试成绩几乎都排在中下等的位置。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她的成绩竟然一下前进了7名。爸爸妈妈知道后非常兴奋,鼓励他说:“女儿,你这次进步很大,我们以你为傲,下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怎么也要争取考到班里前10名。”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听了爸爸妈妈鼓励的话,文文没有半点喜悦的心情,而是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她整天拼命地学,也整天都唉声叹气的。因为她知道,无论她怎么努力,一下就跳到班里前10名是不可能的事情。结果半个学期过后,她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上退步了。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很明显爸爸妈妈给他制订的目标太高了,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带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学习,可想而知,其结果一定不会很理想。这足以说明,我们为了激励孩子学习所设定的目标,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只有合适的目标才对孩子更有吸引力。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合理的呢?我们怎样做才能符合“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呢?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不给孩子设定过高的期望值

有很多妈妈动辄就给孩子设定“你必须考上重点中学”、“你得考个双百回来”、“班里第一非你莫属”的目标,结果使得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实际上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当他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他会渐渐产生“我很没用”这种的想法。因此,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设立积极恰当的期待,如果孩子基础比较差,我们就不要给他制订过高的目标,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采用目标分割法

根据“篮球架效应”的启示,我们可以采用分割目标的方法,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然后让他慢慢执行。比如,最初拟定的目标一定是最容易达到的目标,达到之后再让他实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比如,我们要求孩子一个学期记忆500个生单词,那么最初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每天记忆3个单词,然后鼓励他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当他觉得每天记忆3个单词不成问题的时候,再一点点提高难度,让他记忆4个、5个。渐渐地,一个学期下来,记忆500个生单词对他来说就不成问题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标的难度是一点一点增加的,这样孩子才会有实现目标的兴趣。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

当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或者要求他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的话,那么我们一定总是以一个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身上的问题,而这种挑剔只会令他渐渐失去奋斗的勇气。相反,如果我们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他鼓励和表扬的话,那么他一定会产生“我要做得更好”的愿望。因此,在孩子每实现一个小目标或者有良好表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肯定他这一阶段的努力的同时,再给他设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

帮孩子订立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篮球架效应

给孩子灌输“爱护动植物”的概念

如果孩子无端地虐待动植物,我们就要让他知道,动植物和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没有权利肆意伤害它们。只有人类和动植物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得以平衡发展。另外,我们可以让孩子饲养一些小动物或者养一些花花草草,相信在他照顾动植物的过程中,爱心和同情心会生起,也就不会做出虐待动植物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