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一起来看看杭州交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周年杭州交通成就展已经开展

不少小伙伴和杭小通说

没有时间过去怎么办?

给大家送福利来啦



今天

带你【走过40年】

四十年先行担当

交通的每一次历史性跨越

都成就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每一波的建设高潮

都指向“交通让生活更美好”


40年

从相对滞后到适度超前

杭州交通经历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杭州交通的发展


相对滞后期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改革开放初年,杭州的交通环境十分滞后,可谓百废待兴。汽车可以乘渡轮还是新鲜事,杭州到绍兴得十几个小时之类更是常态。当时的交通状况不仅与人间天堂的美誉极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过当时的一些站点,承载了人们不少的记忆。


经典记忆

01

武林门车站

——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建于1958年的杭州武林门汽车站,占地仅16亩,1960年正式启用,为改革开放初期全省最大的客运站。


当时客车大部分都是一汽生产的40座解放牌汽车,一天发车200个左右班次。车票均为事先印好,类似火柴盒大小,正面盖时间章,反面盖班次章,座位号由乘务员手写在车票上,再由售票员手工记在工作本上。因为当时班次少,一般需要提前3天买票。


经典记忆

2

浙江第一码头

——源于1864年的守望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千百年来,一条钱塘江,阻隔了杭州南北地区的紧密来往。早在1864年,胡雪岩捐资建造了“义渡”南星桥三廊庙船渡码头。


1928 年,码头改建后被命名为“浙江第一码头”。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1986年3月20日,钱塘江汽车轮渡正式通渡,用以分流钱塘江大桥车流。那个时候,杭城是从轮渡的汽笛声中悄然苏醒的。天还没亮,就有一大波人在码头排队等待着第一班轮渡,有推着自行车赶路的,也有挑着担子卖菜的。到点后,乘客们井然有序地登船,在木板凳上互相聊着家常,不时还有兜卖零食的商贩吆喝着经过。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直到1997年1月28日,西兴大桥(钱江三桥)通车,钱塘江汽车轮渡被废弃。

1998年4月, “浙江第一码头”因为江堤防洪加固和之江路的建设等原因被拆除。


总体缓解期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杭州交通抓住优先发展、扩大内需等机遇,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四自工程建设模式的引入,突破了交通项目资金不足这个最大的“拦路虎”,高速公路等进入人们的视野,杭州交通掀起了第一次建设高潮。来瞅瞅“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高等级公路的‘浙江第一路’”等。

经典记忆

3

高速公路

——在争论中启动的“加速度”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1996年12月6日,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 —杭甬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刚开始时,很多人都反对建高速公路:有的说,浙江地少人多不应该建;有的说,浙江汽车车况差,速度跑不快,不需要建;也有的算账,造一条高速公路的钱足够造好几条普通公路……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大量数据比对,高速公路“提高车速、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各种常识性和“反常识”的好处才越来越被大家接受,最终建设成行。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事实证明,杭甬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对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贯穿浙江省最为活跃的经济区域,为长三角南翼地区各城市间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大大缓解了杭甬之间公路交通拥挤状况,改善了沿线的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典记忆

4

320国道

——代言高等级公路的“浙江第一路”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很长一段时间内, “汽车跳、杭州到”一直是对杭州市道路条件的谑称,沙石路面覆盖了大部分国省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出行苦不堪言。320国道是杭州辐射西部县市的大动脉。1994年10月25日,320国道杭州市珊瑚沙至富阳金家岭段改建工程竣工,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从此,杭州市告别了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同时,该路段也是浙江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被时任浙江省省长万学远誉为“浙江第一路”。

经典记忆

5

绕城高速

——太阳工程

作为中国交通主枢纽城市的杭州一直没有完整的过境( 环城)道路系统。相邻省市的汽车经过杭州以及本省、本市进出杭城的车辆,都必须穿越杭城市区道路,庞大的车流量使城市各条道路不堪重负,严重阻碍了杭州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绕城高速公路与沪杭高速、杭甬高速、杭宁高速等10条进出杭州的高速公路相连,呈现出放射形状,构筑起杭州高速骨架,的被誉为杭州交通的“太阳工程”。其建成通车还提高了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有利于杭州中心城市与经济次中心的组合,在可预计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从拥挤的市区搬到绕城两侧,这将进一步推动杭州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

基本适应期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这一时期,杭州以交通西进、东网加密等的实施为标志,杭州交通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第二个高潮,实现杭州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目标,杭州交通也实现由相对滞后到基本适应的第一个历史跨越,进而开启适度超前的第二个历史跨越进程 。电车、火车站、机场的故事,不知你是否知道......

经典记忆

6

151路

——杭城最根正苗红的无轨电车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一辆老电车,穿过现代的建筑群,也穿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1路电车刚开通那天,开通典礼是在延安路上的胜利剧院举行的。当时杭州市领导都出席了仪式,路上都是看新鲜的群众。” ——参加当年电车开通典礼的市民回忆。1961年4月26日,杭州市区第一条无轨电车线通车,线路为城站至拱宸桥,编码是1路,全长12.5公里,车型为西湖牌。1977年末,1路车改为51路,同时新辟武林门至南星桥的52路;1988年,杭州所有线路遵循国标执行,51路改为151路;2002年,10月1日新型铰接式无轨电车投入151路运营。

经典记忆

7

城战火车站

——112岁的他容光焕发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建设的车站,杭州城内的火车站正是1909年建成使用的清泰门站,其于次年迁移至城内,改称“杭州站”,因是城内之站,所以人们又习惯称“杭州站”为“城站火车站”。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穿越了自清朝末年至新中国的百多年风云,城站多次重建,承载了当年“实业救国”的图存梦想,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最终改革开放后,见证着车水马龙背后的的富强繁荣,堪称一部色彩厚重的文学史书。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1999年12月28日,新杭州城站经历第三次重建后正式启用。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此后又于2010年,随着沪杭高铁的运营,杭州站再次进行扩建,目前车站拥有候车室11个,站台9个。

经典记忆

8

桥机场

——杭州从此起飞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本世纪之前,位于杭州城东的笕桥机场才是杭州唯一的机场。这个建于1931年的军用飞机场,曾是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的所在地,历来被誉为“中国空军的摇篮”。

1957年1月1日,第一架民用飞机从这里起飞,揭开了笕桥机场民航飞行史的第一页。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专机降落笕桥,可谓其民航飞行史的又一“高光”时刻。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至广州、北京的航班密度增加,伊尔62、三叉戟等当时的大型客机相继加入航线。在当时,飞机依然显得“高冷”,坐飞机是需要开证明的,普通人企及不易。及至上世纪90年代末期,坐飞机的商务人士多了起来,但机票依然一票难求,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2000年12月29日,因萧山机场投入使用,笕桥机场完成自己民航飞行的历史使命,光荣“引退”。

适度超前期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推进,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组建,公交、地铁等管理职能全面履行,杭州进入了发展综合 交通、现代交通的新时代,发展阶段由适应发展迈向 引 领 发 展,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增长转 向高质量发展,由规模速度型转 向质量效率型,发展空间由国内发展转向全球拓展。

这些年来,杭州在交通方面获得了不少的荣誉。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出租车和网约车相融相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有序、定制公交便民出行,新能源租赁车蓬勃发展……杭州交通不断深化行业改革,提供多元化的供给方式,新旧交通业态和谐共处、协同发展。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率先启动出租车行业改革

率先完成巡游出租车改革、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网约车政策、现有合规网约车和驾驶员数量全国第一,杭州交通大刀阔斧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创下了三个全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发展之路。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有了“杭州标准”

2017年9月29日,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实行总量动态监控、运维人员配备标准、专户资金不得挪作他用等十项内容,为杭州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管理提供规范。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时光流转,快速公交站点里匆忙的人群在与你擦肩而过,地铁的呼啸声伴着生活的快节奏而行,公共自行车承载着人们各自的梦想骑转,水上巴士替代了漕舫行走运河间……

五位一体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杭州,已建成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巴士、自行车、出租车等五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而它们,勾画着同一种图景 — —既有说走就走的安逸,也有说来就来的便利。2013年11月,杭州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目前,杭州共有117.6 公里地铁运营里程、7条BRT、764条公交线路、8847辆公交车辆、9.96万辆公共自行车、13551辆出租车和4条水上巴士线路。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城市作为经济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是重要的人口、物资集散地,是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2014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以城市为节点开展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旨在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杭州等16个城市(城市群)为全国第一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高速穿境而过

高铁线路渐多

航班不时起降

还有地铁、网络约车、不停车收费……

层出不穷的新词汇、新事物

让我们确定

我们真的身处一个可以

“说走就走”的年代

杭州平日里一幅幅繁忙的交通场景

映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巨变

40周年展览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交通的那些经典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