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新疆晨報訊(文、視頻/記者 邢靚 圖/採訪對象提供)作為新疆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烏魯木齊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劉鋒兵的攝影生涯算不上長,2006年,一位愛好攝影的朋友給他欣賞了一些水平很高的照片,讓他萌發了學習攝影的念頭,為了鼓勵他,這位朋友還送了他第一臺相機:尼康D80,十幾年前,這是許多人的入門相機。


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四處走訪,訪來軍墾愛情

一入攝影深如海,剛開始的兩年裡,劉鋒兵和大部分業餘愛好者一樣,流連於各種展會和景區,拍模特、拍風光。兩年一到,他的想法發生了轉變——“新疆的自然風光太美了,可以說是國內攝影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他說,“不拍風光也可惜,可是你年年拍,拍過20年也就那樣了。”

他突然對風景失去了興趣,感覺遇到了攝影路上的瓶頸,他努力思考,到底要拍什麼樣的照片?

他買了許多攝影理論、攝影史,文化藝術方面的書,研究別人的作品,最後得出結論:還是想拍人文、拍紀實。“能在世界攝影史留下影像的作品,幾乎都是人物類的,除了亞當斯(美國藝術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你看不到多少風景照,他的風景照也是有地理考察的意味,而不是簡單的唯美鏡頭。”劉鋒兵說。

不管拍什麼題材,如果拍了30年,積攢的照片如果都差不多,那還有什麼意義?劉鋒兵決意尋找自己的攝影道路,找到更新的表達手段和想法。通過自我學習、鑽研和實踐,他拍出了一組人物照片,並且悄悄將這組作品投給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

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發起並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評委來自世界各地,是中國目前評委陣容最權威、最強大、社會影響力最廣、參賽作品水準最高的攝影賽事之一。2012年,劉鋒兵一鳴驚人,這組作品《軍墾愛情》,獲得了這個展的紀實類照片組金獎。

拍出這組照片,也是機緣巧合。有一次,他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35團探望妻子的親戚,第一次接觸到兵團的劉鋒兵發現,這兒有許多老人,年輕時來自五湖四海,加入軍墾隊伍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結婚時也談不上多麼深的感情基礎,但是30年、50年後,他們互敬互愛、安度晚年。在進一步接觸老人們後,劉鋒兵有了更多感慨:“現代人的婚姻是一種很脆弱的東西,離婚率每年都在上升,並不是說離婚一定不好,而是我很感動,一對夫妻能終生相伴,而且從眼神裡就看得出相濡以沫的情感。”

《軍墾愛情》拍攝歷時兩年,劉鋒兵共走訪了120多戶人家,大多集中在兵團第六師和第八師,拍出了幾百張照片,最終選出30張,配上老人們年輕時的老照片,構成了這組表現時光與愛情的作品。

“很多時候,我看起來是在攝影,實際上,我的工作是採訪,照片反而成了一個副產品。”劉鋒兵說,“我跟兵團的許多老人都成了朋友,對他們的經歷,自己的子女和孫輩並沒有時間或興趣去傾聽,我成了他們的傾聽者和情感交流者。一開始,老人們有疑慮,到後來一見到我,給我切西瓜、包餃子,這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很享受的。”

《軍墾愛情》展出的那天,劉鋒兵在一旁默默觀察來觀展的觀眾,很多老夫妻在照片前流連,看了很長很長時間。


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努力接觸,觸到星星的夢想

完成了這個專題,下一部作品的主題也自然來到。2013年,劉鋒兵在一次跟朋友的聚會上,聽朋友說起自閉症(孤獨症)患兒的故事,他頭一次聽說自閉症,患者幼兒時期發病,包括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大多數終生無法自理生活。

然後他發現,在烏魯木齊有很多人從事關於自閉症兒童和家長的公益事業,自發地去陪伴自閉症兒童和他們的父母。並且有一所為自閉症兒童和父母設立的學校:烏魯木齊市愛心園孤獨症康復中心,目前有3所分校。

劉鋒兵找了十幾部反映自閉症患者的電影看,同時,他特意接觸愛心園的老師和孩子們。要拍攝這些孩子,需要付出的努力比拍攝老人們多得多。家長普遍不願意讓孩子進入鏡頭,“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是,許多家長從未跟別人提起自己的孩子有自閉症,他們不願意宣揚孩子的病,因為害怕旁人說閒話”。


劉鋒兵:主題攝影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


自閉症患者的數量遠高於一般人的估計,據劉鋒兵瞭解,僅僅來愛心園諮詢過的患者家長都超過了兩千人,但實際上三所分校加起來也不過收了大約150名兒童,因為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狀況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而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很容易陷入悲劇,面對無法好轉的孩子,許多夫妻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單親父母們只好將孩子託付給老人……

在愛心園,劉鋒兵看到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的:幾個孩子排成一隊,依次將手中的積木投入面前的小籃子裡,這是訓練“排隊”的技能,好讓他們將來能獨自出門,適應最基本的社會規則。這個簡單的行為換普通孩子幾分鐘就能學會,而自閉症孩子需要20天的反覆訓練。

拍攝期間,劉鋒兵目睹了許許多多從未想過的悲歡離合,而這些,也正是他的鏡頭需要表現的。他覺得自己必須講述孩子們的故事,讓社會大眾理解他們,這已經不是出自愛好,而是他的責任。

自閉症患兒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劉鋒兵的這組照片就叫做《星星的夢想》,照片展出後,許多人打來電話想探望、陪伴這些孩子,這正是他的初衷。在創作手記中,他寫道:在我們共有的天空下,他們是美麗而失落的小星星。他們唯一的渴望是尊嚴和愛護,是社會的理解與包容……而我所面對的現實是:極少極少的孩子幸運地來到了民辦康復機構,多數孩子在自生自滅。我不忍他們曝光在公眾的眼中,可我的使命如此。

接下來,他打算去拍攝蒸汽火車相關的人與事,還想拍一組早就打好草稿的《男人四十》。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太低產,兩三年才出一個作品,連選個照片、做個後期都要搞半年”。

劉鋒兵的主業是經營一家電子通訊類企業,在攝影家協會和一些學校的工作都是他的兼職,但如今,這個兼職佔用的時間越來越多,他說自己“有點兒走火入魔了”。

雖然熱愛攝影,又在攝影家協會任職,劉鋒兵卻不自認是攝影家。“什麼是攝影家,起碼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我就是個愛好者,其實我也不想做攝影家,我想做一個社會學者,觀察社會,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他說。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