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最近,美国亚裔新闻局相继发布“美国教育,赢在哪里?”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下面这篇文章,从一名中国家长的视角,看美国教育到底赢在哪里——

学校培养创造思维的“天才计划”里,一眼望去,几乎是清一色的亚裔,难道真的是亚洲人聪明些?当然不是,只是很多美国家长不那么关心而已。那么,美国家长究竟最在乎什么?答案是——体育!

01 总统多是“运动达人”

可以说,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贯穿于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从美国总统竞选也可见一斑。

美国人在选总统时不看重学历,因为在美国的文化里,学历太高、成绩太好容易给人留下象牙塔书呆子的印象。大多数总统,尤其是共和党方面,学习好的并不多,都是本科生。他们谈起大学有哪些自豪的经历,往往都是与学校球队比赛相关。竞选过程中,候选人都会不遗余力地突出自己的体育才华。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别看现在的川普身材发福,他在学生时代可是一名体育积极分子。预科时,他曾是“纽约最好的棒球手”,大学一年级又成为学校橄榄球队主力,后来改踢足球,还是校篮球队出色的得分后卫。

奥巴马也是个运动天才,篮球、棒球、保龄球、高尔夫、游泳、甚至拉单杠他都无一不精。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布什总统三代都是耶鲁大学的运动明星。布什爷爷普里斯科特获得过全美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球冠军。老布什本人是耶鲁棒球队的一垒手和队长。小布什也是耶鲁大学校队二垒手,并且是家乡棒球“得克萨斯游骑兵队”的老板。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据说,在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上,就有跑步机等运动器械,专供总统在长途旅行中强身健体用。美国总统都如此热爱体育,何况普通的美国民众,加之各种体育运动场馆在美国随处可见

,美国的体育产业可以称得上“朝气蓬勃”。

02 不懂体育没法社交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美国文化都更推崇健康而有活力的体态,肌肉与线条美都是重要的外貌加分点。相较中国女生对于“美白”具有执念,不少美国白人都有“美黑”倾向,因为偏黑的肤色意味着更丰富的户外运动,更健康的生活理念。

身边的美国人见面打招呼经常说:“嘿!上周末的球赛你看了吗?” 美国人对体育的爱有时候真的达到狂热的程度。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运动也是每位美国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周末都有高校间的橄榄球比赛。也许正是借由比赛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所以体育活动对于美国学生意义非凡。

比如,所有的学生都自称Badgers(獾:威斯康辛大学和校队的吉祥物)。在橄榄球和篮球比赛中,所有UW学生都情绪激昂,大声喊出“GO Badgers”。

美国人重视对孩子体育运动的培养,可以说从娃娃抓起,而且绝对肯花大把时间和银子。当中国孩子小时候在背唐诗三百首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足球、篮球、网球场上疯跑了。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周末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家人陪孩子练垒球、游泳、篮球、橄榄球……

美国家长很清楚,孩子们的较量,最终是综合能力的较量,而一个强壮的体魄,是所有的基础。

在升学这件事上,体育对孩子来说也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一个高中生是校队的明星球员,成绩就算一般,那么他上大学也基本不用愁了;如果成绩还不错,那申请名校和奖学金更是非常轻松。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中国高考结束,各地区的高考状元都纷纷被采访,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但是在美国,只有高中生将去大学参加体育队,才是学校的特大光荣。

03 运动设施完备安全

记得大家经常喜欢开的一个玩笑,说中国人为什么乒乓球、羽毛球那么好?主要是因为这两项运动不怎么挑设施,不管在哪,只要有两副拍子就可以开打。

国内的运动设施的确很难满足人们需求,虽然各种商场修得富丽堂皇,而为孩子们提供的运动场地却很难找到,就算找到,也价格不菲。而在美国,每个初中、高中都有网球场、棒球场,课外时间对公众免费开放。学校很密集,人均资源很丰富,肯定能找到空场子,先到先得。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04 家长陪练,培养团队合作

美国父母更注重Team sports(团队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团队类的项目能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所以美国父母不单把体育看成强健孩子体魄的方式,还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部分。

根据美国儿童医生的建议,11-14岁的孩子每天需要至少1小时的运动(vigorous physical exercise)。

不少平时工作非常忙的美国爸爸,一到周末,就会陪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户外体育运动。

美国教育,赢在体育

当然,陪练是个很辛苦的差事,但老美家长们把这当成头等大事,为此甘愿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当孩子参加体育比赛时,大部分美国家长也会去观看。这种对体育的无限量支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可以说,体育是美国的重要精神图腾,它融入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人对于体育永远是津津乐道。如果你无法和一个美国人谈论体育,你就无法真正认识和结交他。


更多民办教育资讯,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