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中旬,圍繞著塞班島及其周邊海域兩個月的海陸空廝殺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西南和中部取得了接連勝利。美軍奪取塞班島及其部分周邊島嶼後,為執行“蛙跳戰術”一步步北上攻佔馬里亞納群島其他島嶼創造了條件。美軍的B29遠程轟炸機也開始陸續進駐塞班島,以這座島嶼為基地,開始了對日本本土浩浩蕩蕩的大轟炸。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塞班島在太平洋上的地理位置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塞班島上的B29集群

正當李梅將軍籌劃並進行著對日大轟炸的時候,美軍參謀長聯席會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來打擊日本:

麥克阿瑟將軍提出的先重佔菲律賓、再佔沖繩並以其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海軍上將尼米茲則認為應繞過菲律賓、直接攻佔沖繩和臺灣並將其作為集結點,同時可成為以後進入中國大陸和攻擊日本南端島嶼的跳板。 雙方最後吵到聯席會議馬歇爾那裡,麥克阿瑟向馬歇爾陳述意見,指出:繞過菲律賓直接進攻臺灣是不可取的,臺灣不同於菲律賓,已經在日本統治下將近半個世紀,當地人未必會像菲律賓人那樣支持美軍,而且美國在道義上有義務解放1700萬親西方的菲律賓人民和關押在巴丹半島的數萬名美軍戰俘。他強調:如果繞過菲律賓就等於承認日本散佈的關於美國已經拋棄菲律賓,不願犧牲美國士兵的生命來解救菲律賓人民的謠言,這對於美國在遠東地區的聲望和影響將是極其不利的。馬歇爾則認為麥克阿瑟這麼強烈要求進攻菲律賓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實現他在1942年撤離菲律賓時所許下的一定要重新奪回菲律賓的誓言,因此提醒他,不要讓個人感情超越早日結束戰爭的戰略目標,並表示繞過菲律賓並不是拋棄菲律賓,早日打敗日本同樣可以使菲律賓早日獲得解放。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

雖然路線有所不同,但兩種方案裡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貝里琉島”的名字。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圖中綠色部分是貝里琉島在帕勞群島的位置

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不斷扯皮驚動了總統羅斯福,他親自飛赴珍珠港與兩位指揮官見面並調停,最終確定在進攻臺灣和日本本島之前之前先佔領整個菲律賓。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7月末麥克阿瑟、羅斯福、尼米茲在檀香山的合影

羅斯福返回美國之後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宣稱與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完全一致。這個信號再明白不過,菲律賓攻略行動為時不遠了。但就在麥克阿瑟準備重佔菲律賓之前,為了確保右翼的安全,美軍決定把帕勞群島,特別是貝里琉島和安加爾島,定為必須攻克的戰略要點。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帕勞群島在太平洋上的地理位置

首先看進攻方,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以及陸軍第81步兵師3.8萬餘人參與作戰(加上後期登島支援人員共計約4.8萬餘人),迫擊炮和榴彈炮共計729門,坦克117輛。主力航母加護航航母11艘,包括馬里亞納群島駐地機場的各類作戰飛機約500架。水面支援有3艘戰列艦,25艘輕重巡洋艦,30艘驅逐艦以及其它100餘艘輔助艦艇。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第81步兵師時任師長保羅.穆勒少將

行動中,第81步兵師率先攻打距離貝里琉10公里的安加爾島,上面有日軍一個大隊約1400餘人的守軍。而奪取貝里琉島的任務,則落在了參加過瓜島戰役奪島經驗更為“豐富”的陸戰一師的手上。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美軍陸戰一師瓜島戰役後的袖標,右圖為時任師長威廉.魯佩圖斯少將

也許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陸戰一師的優異表現後受到了總統嘉獎的激勵。也或許是得益於強大的海中火力優勢,日軍在島上大多都是輕裝部隊且沒有支援的孤軍,師長威廉.魯佩圖斯自信的認為只需要3-4天左右便可以攻佔貝里琉島。而迎接他這份自信的對手又是以怎樣的姿態展現在他的面前的呢?

這裡看一下防守方日軍的兵力,從中國戰場抽調而來的第十四師團(甲級師團)。其中主力是第二聯隊,聯隊長為中川州男大佐。其屬下其他可以指揮的還有第十四師團戰車隊的16輛95式輕型坦克、第15聯隊第3大隊、海上機動第1旅團輸送隊第1中隊、獨立步兵第346大隊、通訊和憲兵隊共計約5388人。貝里琉島機場上還有海軍人員和強徵來的朝鮮勞工共計約5320人,但是沒有可用的飛機。25mm-150mm各式防空炮迫擊炮山炮也超過了200門,輕重機槍分別有200挺和58挺、步槍5000餘支,彈藥還算充足。島上的糧食和淡水更是能支持守島日軍達5個月之久。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駐守貝里琉的日軍最高指揮官中川州男

在前期一系列的島嶼作戰的失利中,日軍也是吸取了經驗教訓,除了在戰前積極抽調勞工修建工事陷阱和暗堡以外,中川州男嚴令島上守軍不許發動自殺式衝鋒,採取將島嶼地勢複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內島防禦鏈,利用島嶼縱深崎嶇的地形,打造一套由加強掩體、雷區、山洞、要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組合而成的複合式防禦系統,島嶼外圍的水源和蓄水設施也都被日軍投毒。大多數的日軍都躲在工事暗堡中等待登陸美軍主動靠近,同時在山體和部分制高點安排了大量狙擊手,以此來儘可能的殺傷美軍的兵力。

貝里琉島的制高點是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懸崖峭壁構成的小山,山上有500多個石灰石山洞和礦洞,日軍也將其加以利用澆築為火炮和重機槍陣地,日軍駐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可以有效的抵禦火焰噴射器和手榴彈。這些山洞和碉堡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佈整個貝里琉中央地區的防禦系統,很有利於日軍戰術撤退和重佔這些區域,並很好地鞏固了日軍的防線。

貝里琉島北部盡頭有個約9米高的海堤,正好俯覽下面的登陸灘頭美軍將這裡稱呼為“點”就在這塊小小的海堤上,日軍架設了一門47mm反坦克炮和6門20mm雙連機關炮,並堵上入口,僅留一條作為機槍口的狹小縫隙。日軍還在其它的類似地形上建造了同樣的工事。同時,日軍還在整個灘頭上埋下了數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彈,這些修改過引信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裝甲車輛在上面走過就會爆炸。 最後,日軍在灘頭上留下了一個大隊抵抗登陸的美軍,但實際上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延緩美軍的登陸速度、並把他們引到島內日軍的防禦工事和暗堡火力點面前。

美軍在經過了數次的空中偵查後,1944年9月12日晨,美軍的水面艦艇和飛機開始對島嶼進行火力準備,掃雷艇也在火炮掩護下開始對登陸附近海域的掃雷作業。一直到9月15日,美軍發射的各類口徑炮彈和飛機炸彈超過17萬發,整個貝里琉島幾乎完全被大火與硝煙籠罩,機場更是幾乎被直接摧毀。很多美軍士兵都認為,在這樣的火力打擊下,沒有生物能完整的存活下來。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9月15日美軍開始向貝里琉島正式發起進攻

1944年9月15日上午6時15分,第一批登陸部隊,第一陸戰團的兩個營的先頭部隊開始向島上西海岸灘頭前進,他們神情悠然自得,甚至有說有笑,美國大兵們望著頭頂飛過的自家飛機更是信心滿滿。個別登陸艇和兩棲車輛距離海岸線約200米時,觸發了日軍布在淺灘裡的飄雷,全艇或全車人當場送命。美軍登陸艇立即散開,並用機槍向海面可疑漂浮物掃射,引爆了部分日軍的水雷。當登陸艇和兩棲作戰車輛成功抵達灘頭後繼續向縱深前進時,依然沒有遇到火力,這使得美軍更加認為島上的日軍早已在火力準備中被消滅。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正在向灘頭前進的美軍登陸部隊

直到距離海堤約30米時,日軍隱藏的火力點突然同時開火,日軍各類火炮突然打在了狹窄的“點”上,先頭部隊很快就陷入了密集的炮火之中,傷亡慘重。先頭部隊被突如其來的火力打蒙,不得不立刻撤退。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美劇《太平洋》對當登陸灘頭場景的復刻

眼看著第一陸戰團的兩個營就這麼被日軍“勸退”,遭受到慘重傷亡,靠近前線的水兵都難以置信日軍在如此強大的火氣準備下依然活著。指揮部震驚之餘也快速的做出了調整,僅僅在1小時左右就重新編組登陸力量派出新的偵查小隊隨後上島支援,帶上了掃雷小組和電臺,清理雷場,重新確認前沿日軍的火力點。魯佩圖斯也開始清醒的意識到這股精銳日軍強大的抵抗能力,想要在3到4天裡拿下貝里琉島已經是很難實現的了。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美軍在灘頭被壓制傷亡慘重

到了上午8點,重新編組的第一陸戰團、第五陸戰團和第七陸戰團在貝里琉島機場西部的灘頭依次由北至南展開登陸。在登陸之前,美軍的驅逐艦開始抵近進行火力支援,其他戰艦的火炮也在部隊上岸前重點炮擊了預定登陸的灘頭。當登陸部隊再次上島後,登陸場的白灘和橙灘3號區仍然遭到了日軍兇猛的火力壓制。尤其是第一陸戰團所在的白灘位置異常慘烈,“點”上的日軍火力對第一團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團長劉易斯.普勒剛剛登陸,他所乘坐的登陸艇就被日軍的火炮擊毀。

3營K連連長喬治.亨特上尉指揮K連從側翼對“點”發起攻擊。由於在登陸時失去了大量重型武器,K連的進攻十分吃力,他們在敵人的交叉火力中戰鬥了超過兩個小時,終於取得了突破。中尉威廉.威利斯扔出了一個煙霧彈,遮擋了日軍的視線。在煙霧的掩護下,下士亨利.安德森將手榴彈扔到了碉堡裡,手榴彈引爆了47毫米炮彈,守在洞穴內的日軍士兵被迫逃出,結果被守在門口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射殺。

在K連攻佔了“點”後,中川州男不斷派出部隊發起反擊。在接下來的30個小時裡,日軍向K連發起了4次衝擊。海軍陸戰隊員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在最危急的時刻甚至用徒手肉搏來抵禦日本人的進攻。在最終迎來增援部隊的時候,K連在“點”上已經傷亡了157人,只有18人還可以堅持戰鬥。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美軍登陸位置

最南側的第七團也不好受,很多半地下工事並沒有被艦炮清除,突如其來的射擊也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和麻煩,只得慢慢的清除日軍的暗堡和其它地下工事。整個15日當天僅僅前進了1公里左右。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美軍在灘頭雷區前等待命令前進

處在橙灘1,2號區域的美軍第五陸戰團由於遠離點和南方的火力點,在當天損失最小,僅僅遭到的零散的抵抗和雷區的干擾,當天便向前前進了3公里,到達了機場外圍。中川州男在當天也趁著美軍軍艦停止火力延申補給彈藥的間隙,組織了戰車隊和500餘步兵從機場開始對第五團衝擊,日軍至少6輛95式坦克被美軍的“謝爾曼”完全擊毀,第五團在坦克的幫助下很快便將這股日軍消滅。陸戰隊歷史學家喬治·麥克米倫寫道“有了‘謝爾曼’助陣,我們的戰鬥就變得異常簡單,整個過程就像看滑稽歌劇一樣輕鬆。”如果坦克再晚些上岸,整個戰局也許就完全兩樣了。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日軍向美軍反衝鋒

在9月15日當天的登陸中,保守估計美軍有超過1100人傷亡,當時確認陣亡的就有超過200人,另有9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還有少數失蹤。其中主要傷亡都來自第一陸戰團。還有60艘登陸艇,26輛兩棲裝甲車,3輛坦克以及預先準備的其它大量物資都被摧毀。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日軍在島上的碉堡

第二天,美軍遇到的巨大難題便是缺水,島上白天的的溫度在40度以上,正午甚至達到了46度,機場外圍唯一的水源也被日軍投毒並丟入了一些勞工屍體。大兵們只得在口乾舌燥的情況下口含鹽丸堅持戰鬥,有人出現了中暑和脫水。

在登陸作戰傷亡慘重的情況下,保羅.穆勒提議讓81步兵師的兩個團登島支援戰鬥,卻被魯佩圖斯阻止,一方面在見識到島上巨大的抵抗後,希望81步兵師能集中力量攻擊安加爾島。另一方面可能是出於私心的他堅持認為,攻佔貝里琉的光榮一定是屬於陸戰隊的。在8點30分左右,魯佩圖斯下令第五團在9點後穿越並奪下貝里琉島機場。

貝里琉島機場是進入鼻頭角山區的唯一通道,在通過空曠的機場過程中,美軍士兵完全暴露在日軍重火力之中,尤其是來自北方高地的炮擊,造成了非常慘重的傷亡。機場廢墟和殘骸中會突然有日軍竄出襲擊前進中的美軍,機場正前方的大樓裡日軍的機槍也在瘋狂的傾瀉火力。當時在第五團第3營K連的迫擊炮手尤金·斯萊奇倖存後回憶道“穿越機場的那段路,是我一生中跑過的最漫長的路,恐怖至極,它的恐怖之處在於,你除了向前跑,其它該死的幾乎什麼都做不了,我只感到無助,任人宰割”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與老兵同在:佩裡琉島和沖繩》當事人及作者尤金.斯萊奇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第五陸戰團穿越機場遭到慘烈傷亡

魯佩圖斯在這一天早晨9點50分從橙灘登島,他所在的位置仍然處於日本人炮火的覆蓋範圍之內,不過和他的部隊遭遇相比,這些都算不了什麼。在北面,第一團K連仍然在“點”上堅守;在南面,第七團的陸戰隊員也在和碉堡中的日軍做殊死戰鬥。

從登陸後第四天開始,美軍就已經利用貝里琉的機場進行飛機起降。在機場北側仍然沒有被完全控制的情況下,美軍飛行員甚至可以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用手槍對日本士兵進行射擊。飛機起飛時起落架還沒有回收的情況下便可以開始對日軍投擲炸彈和汽油彈。日軍也使用步槍和機槍對機場上的美軍飛機射擊。

佔領機場後,他們把戰線一直推進到貝里琉島的東海岸,分割了南部阻擋第七團的日本部隊。第七陸戰團用了7天多的時間才徹底消滅島上南部的日軍。到了9月23日,美軍終於完成最主要的戰略目標——徹底控制貝里琉島機場。但是,在貝里琉北部狹長的火山岩山地中,中川州男和他剩下的部隊還在堅守著陣地。要控制整個島嶼,他們還需要摧毀日軍最後的防禦。

在“點”上穩住陣腳之後,劉易斯.普勒的第一團向北進入山地的口袋之中,這片南北長1公里,東西寬400米,高度100至300米的狹長區域被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員命名為“血腥鼻頭角”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貝里琉島上的火山岩高地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鼻頭角”表面幾乎被燒盡

在魯佩圖斯“全面進攻”的命令下,第一團在鼻頭角血戰不停,傷亡慘重。其中最血腥的戰鬥發生在第100號山頭,第一團在雷蒙德.戴維斯少校率領下攻擊,在6天的戰鬥中,他們付出了超過70%的傷亡率,卻仍然沒有取得勝利。埃弗裡特.波普上尉率領第一營的90名戰士攻擊山頭,但當他到達頂峰時卻發現面前還有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被日軍佔領。在敵人從上到下的火力面前,他們堅守了一夜陣地,至第二天清晨下撤時,只有9人生還。

鼻頭角的戰鬥艱苦而漫長,到了9月21日,第一陸戰團已經有將近1700人傷亡。9月21日,第3兩棲軍司令羅伊.蓋格將軍再也無法忍受魯佩圖斯的固執,決定派出第81步兵師的後備部隊前來增援。9月23日後,結束了南部戰鬥的第七和第五陸戰團在海邊補給後也加入了戰鬥。魯佩圖斯也終於下令讓負傷的劉易斯.普勒帶著第一陸戰團撤了下來,殘破不堪的他們與第五陸戰團擦肩而過。

到10月中旬,第一陸戰師傷亡已達三分之一,整支部隊疲憊不堪,無力再戰。蓋格將軍把第一師全部撤離戰場,陸軍81師完全接替他們進行戰鬥。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第一陸戰師傷亡慘重後完全撤離戰場

在這片不大的區域裡,美軍與日軍展開了長期的拉鋸戰。日軍士兵會在夜間摸到美軍休息的傘兵坑中進行偷襲,迫使美軍規定每個傘兵坑中必須至少有兩名士兵,其中一人放哨,一人休息。在戰鬥中,日軍經常用精準的槍法射傷美軍士兵,他們利用美國人“不丟下任何一人”的做法,在醫療兵或其他士兵搶救傷員的時候,集中火力進行攻擊。日本人顯然沒有什麼紳士做派,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沒有尊嚴,不講榮譽,只有生死。

美軍使用短程火炮轟擊山崖,用改良版具有更遠射程的火焰噴射器一個接一個地清掃洞穴,推土機不停地開路,轟炸機不斷投放高爆炸彈和燃燒彈。戰鬥在每一寸土地上進行,美軍一米又一米的艱難推進,日軍則一寸又一寸的頑強防守。

血腥的戰鬥一直持續到11月24日,在戰役的第71天,日軍守衛部隊彈盡糧絕,中川州男宣佈“劍已斷,矛已無”,隨後焚燒了軍旗和軍服,切腹自殺。貝里琉島日軍守備司令部向向日軍大本營發出電報“櫻花櫻花”,表示玉碎決心,最後55名殘兵對美軍發起萬歲衝鋒,貝里琉島戰役終於落下了血紅的帷幕。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今日貝里琉島的戰場遺址仍清晰可見,圖為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的機場堡壘

在另一邊島上9月17日開始,第81步兵師在安加爾島的登陸行動也遭到了類似情況,雖然島上只有1400人的守軍,但日軍仍然給了美軍第81步兵師當頭一擊,直到10月22日第81步兵師才徹底結束安加爾島的戰鬥。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面積約8平方公里的安加爾島

日軍的貝里琉島守備隊10000多士兵,最後繳械的士兵只有不到200人生還。美軍宣佈貝里琉島戰鬥結束時,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共陣亡1252人,近10000人受傷,據統計其中重傷完全失去戰鬥力的約5274人,全師喪失了60%以上的戰鬥力。算上安加爾島上第81師的傷亡,美軍傷亡總人數接近1.5萬人。甚至到了1947年,山洞中仍然日本兵拒絕投降。

貝里琉的戰略價值一直為人們所懷疑,這場戰鬥開始之前,哈爾西就一直反對攻擊這個帕勞群島的計劃,在經歷瞭如此慘痛的損失後,更有多人批評這座島嶼並不值得用這麼多士兵的生命去佔領。1944年下半年,日本已經沒有足夠的空中力量來對美軍的行動進行威脅,而佔領該島後,美國人也從來沒有使用貝里琉的機場來對菲律賓的行動有所支援。

在這場戰鬥之後,美軍隨即放棄了佔領帕勞群島的計劃,轉而將注意力放到了更加重要的目標上。

在戰役開始之時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萊特灣戰役即將打響,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兵作戰市場花園行動正在荷蘭進行,因此關注和參與這場戰役的新聞記者寥寥無幾。直到1981年,當事人尤金·斯萊奇出版了戰時回憶錄《與老兵同在:佩裡琉島和沖繩》才扯下了當時美軍決策層的遮羞布。

為了彌補這場慘烈戰役默默無聞的遺憾,2010年,HBO拍攝的10集電視劇《太平洋戰爭》用了3集的篇幅講述了貝里琉的故事,劇情高度還原戰場上的情景,帶領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了這場戰鬥的殘酷。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太平洋戰爭》海報上的尤金·斯萊奇

如今在貝里琉,戰爭的痕跡仍然隨處可見,深綠色長滿青苔的炮管,傾覆的坦克,以及士兵們的墓碑至今還在為我們警示戰爭的殘酷。雖然這場戰鬥在任何史書中都無法佔據太多的篇章,但對於那些在此陣亡的士兵而言,這就是整個世界的盡頭。今天,仍然躺在貝里琉的遺骨們時刻提醒著我們,地獄曾經近在身旁。

就像尤金.斯萊奇在他的書中所說:“在貝里琉展開的生死戰鬥腐蝕了文明的表象,使我們每個人變得野蠻而猙獰。”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1944年底的貝里琉島,幾乎被遺忘的慘烈爭奪地

(PS:本文內容來自《血腥太平洋》、《與老兵同在:佩裡琉島和沖繩》等歷史文獻內容所編輯,圖片來自互聯網和美劇《太平洋戰爭》,侵刪。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