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昌市長李豆羅退休回鄉當農民二

或許一路從基層幹上來,李豆羅做工作時還有許多“偏方”。南昌市各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因為各方博弈多年沒有定下來。李豆羅對市委書記說,這事交給我來辦也可以,但有一個前提,就是其他人不再插手。李豆羅找來民政局負責人與相關專家閉門研究了幾個月,終於拿出一套方案。接著他把各區的區委書記、區長通知來開會。會上,李豆羅只講了三點:第一,你們這些書記、區長,個個前途遠大,都有機會到市裡來當領導,所以你們要有全市一盤棋的高度;第二,你們就算當不了市領導,也會在各區之間交流,今天你是這個區的區長,沒準明天就去另一個區做書記,所以心裡面不要只有自己區的利益;第三,我今天身體不舒服,只能開短會,一會兒民政局長直接公佈方案,大家就不要發言討論了,公佈完方案就散會。

在官場上,李豆羅一直被視為非典型幹部。他是土生土長的南昌人,從政經歷一直在南昌,最後竟在本地成為主官。他34歲當縣委書記,被譽為直升機速度,後來屢遭告狀,到55歲時,又出乎意料地當上市長。李豆羅說:像我這種農民出身,沒有後臺背景、沒有高學歷的能當上市長,多虧遇到了好機制、好領導。在南昌的官場與民間,李豆羅也被稱為草根市長、個性官員,儘管已退休5年,他的許多事情依舊被人津津樂道。官場中人都說,李豆羅脾氣大,可以把下面的縣委書記、局長叫起來痛罵一頓,但是他不整人,不記仇,脾氣三分鐘就發完。當市長時,下面縣裡要提拔一個幹部,偏偏此人當年是告李豆羅的急先鋒。縣裡有顧慮便來請示,李豆羅說這事不該請示我,縣裡的幹部任用不歸我管。你們定了就按你們的辦。

公安局開大會,臺上領導都說幹警工作累,待遇低。臨到中午要散會前,李豆羅拿起話筒說,今天不說三點,只說一點。幹警的收入低不低?確實低。叫你們辭職,你們幾個要辭?說公安工作累,當然累。我明天貼個公告招警察,只招5個人,你信不信南昌有1000人報名話一出口,臺下幹警一片大笑,還熱烈鼓掌。當副市長時,李豆羅被緊急召去處理一起群體性事件。當時數千群眾與警察沿河對峙。李豆羅到達現場後,堅持要去和群眾對話,而且聲明一個警察也不帶,就一個人過去。進到人群中,李豆羅以一口南昌話對聚集的群眾說:有什麼問題可以反映,光靠鬧就能解決?你們是不是想衝過河去?人家公安手上端著槍桿子,你們就這麼衝過去,能佔到便宜?比起工作中的非典型,李豆羅退休後的選擇就更加異類。他回到自己的老家進賢縣西湖李家,立志把這個村莊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從市長到農民,這樣的轉變不算小。李豆羅坦言,開始時也有不適應的地方。比方村裡蚊子太多,咬得人受不了,還有晚上停電,電視、電腦都沒法用。“我當時就想,自己一出生就是農民,年輕時在村裡,生活條件不也這樣?難道當了幾十年官,真就變嬌氣了?最後咬咬牙,不僅堅持下來,還完全適應了。過去當市長,總是發號施令。如今要建設新農村,爭取資金項目卻需要求別人。李豆羅說自己以前是上級,那些局長是下級,下級當然要服從上級。現在沒有官職了,該求人也得去求。

記者問有沒有求人遭拒的時候,李豆羅說那太正常。接著他又哈哈大笑:人家幫我是情分,不幫我是本分。與一般意義的解甲歸田不同,回到家鄉的李豆羅還想著幹一番事。他按照徽派建築風格,通過修舊如舊、“穿衣戴帽”的辦法,對原有村落實施了改造。為了保存農耕文化,他建起農博館,保存的都是舊時的生產工具。如舂米、做麵條的器械,以及農耕時代榨芝麻油的工具。在青嵐湖邊,李豆羅還建起了湖畔館舍,來村裡的客人能夠留宿在此。搞建設是離不開錢的。李豆羅說資金來源是“鄉鄰相籌,友人相幫,項目相湊”,他還自嘲是南昌最大的乞丐。除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李豆羅還把自己對於鄉村的美好理想寄託在這裡。村民介紹說,村裡五十年沒有划龍舟了,李豆羅回來後,把這項傳統恢復了。每年清明,還會組織村民集體祭祖。春節開大會,由村民投票選出好父子、好婆媳,在會上公開表彰。李豆羅在村裡建起酒坊,專門釀製純糧食酒。貴州茅臺鎮的朋友專門送來了一副勾兌秘方,說用這種方子勾兌出來的酒,口感特別好。還說是看在老市長的面子上,一般人不會給。李豆羅謝謝朋友的好意,同時又沒有將勾兌方子派上用場。他說村裡釀的酒,就應該是正兒八經的純糧食酒,拒絕任何勾兌,要讓人品出那一縷質樸醇香的味道。江蘇華西村的負責人曾來西湖李家做客,聽見粉牆黛瓦之間雞鳴狗吠之聲不絕於耳,曾感嘆說:“這裡有正兒八經的農家味。”李豆羅說,如今好些農村房子越修越漂亮,但卻感受不到傳統鄉村的氣息。他的理想,就是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時,保存下一幅古樸鄉村的水墨畫。沒當過農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原南昌市長李豆羅退休回鄉當農民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