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虎妈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与此对应,虎妈的模仿者们却无不是以失败告终。

——遇言姐

最近,遇言姐看到了两条关于虎妈蔡美儿的新闻。

一条是蔡美儿重病住院,取消了在耶鲁的所有执教课程。

另一条是,有匿名人士爆料,蔡美儿私下建议去应聘法官助手的女生穿得漂亮一点,并称大法官候选人卡瓦诺喜欢“特定长相”的女性。而蔡美儿的先生,从1990年起便在耶鲁任教的Jed Rubenfeld博士也因为与女学生们的相处问题,在接受学校的内部调查。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2011年,蔡美儿因一本引发激烈争议的育儿著作《虎妈战歌》全球闻名,自己也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话说,蔡美儿是大法官候选人卡瓦诺的老相识和支持者。

蔡美儿曾先后推荐过10名法学院毕业生应聘卡瓦诺的助理,得到的皆是积极正面的反馈。不仅如此,蔡美儿自己的女儿也会在下个月成为卡瓦诺的助手,真不知匿名举报者张口就来,依据何在。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卡瓦诺是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匿名信事件之后,又有一位女性称,卡瓦诺在读大学期间曾在女生面前“暴露自己”。对于这些莫名其妙的指控,卡瓦诺回应:“我从未对任何人进行性侵,而且不会退出提名。”

讲真,如今#Me Too在美国已然变成了一场失控的猎巫运动。一封没凭没据的匿名揭发,一句当年如何的信口雌黄,就能搞得人身败名裂,也是不寒而栗。

再者说,就算蔡美儿真的暗示过应聘者迎合大法官的喜好,就算卡瓦诺喜欢“特定长相”的女性,年轻时在同学面前孟浪冒犯过,这又是什么不得了的大罪吗?喜欢漂亮异性就是品行不端,就是潜在的性侵犯?这不是在兽化男性吗?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可惜,蔡美儿如今身患重病、百口莫辩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外界轻蔑批判

孩子极力维护

蔡美儿如此受到媒体“关注”,源于7年前那本引爆全世界对育儿方式大讨论的

《虎妈战歌》。

在这本书中,蔡美儿对以鼓励、随意、快乐为中心的西方教育大加批判,相反,认为继承了中式家长作风的她提及自己极为严苛地对待两名儿女,包括那段著名的“家规”:

不准在外过夜;

不准参加朋友聚会;

不准有一门功课成绩低于A;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不准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一家

《虎妈战歌》在美国卖出了几百万册,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但也得到了旷日激烈的批评。用其大女儿索菲亚的话说:

妈妈那阵子被骂到抑郁,几乎就要瘫痪了。

沮丧的蔡美儿又把期望投向华人读者,“渴望中国人能够理解我”。

结果却是,中国媒体对虎妈的批判声同样尖锐,认为她“奇葩”“变态”,美国的华裔妈妈们更是忙不迭跟“虎妈”划清界限,气愤蔡美儿的火爆给大家伙儿都贴上了强势、霸道的标签。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如今,距《虎妈战歌》出版已7年,蔡美儿的两个女儿,索菲亚和露露

蔡美儿的大女儿,25岁的索菲亚(蔡思慧)在哈佛法学院就读研究生,同时身兼陆军少尉。

她曾在《纽约邮报》发表公开信力挺母亲,为其辩护,称蔡美儿绝非一位压迫孩子的邪恶家长,而是带领孩子不断努力,把潜能发挥到极致的母亲。更称:

假如我明天就离世,我会感觉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为此我感谢你,虎妈。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索菲亚如今是个漂亮的哈佛妹子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索菲亚的参军照,蔡美儿说自己起初对于女儿参军的决定十分吃惊,但稍后认为,孩子决定服务国家,没有什么比这更骄傲的了

蔡美儿的小女儿露露(蔡思珊),如今就读于哈佛大学艺术史系。GPA3.9的她曾因为软硬不吃、叛逆十足让蔡美儿大呼难搞。不久前,露露也像姐姐一样,在《纽约邮报》上撰文——《我是“虎妈”养大的,她的方法是成功的》。

露露称,如今的自己完全理解并接受了妈妈的教育方式。

人们认为严厉的家长教育会让小孩缺乏自信,因为没有父母不断地赞扬。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比一些人自信很多,因为我的自信是自己争取来的。我的母亲给了我赢得自信心的工具。

此外,露露更是直言,自己将来也一定是位虎妈,“做要求高的父母并不总是坏事”。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不同于性格温顺的姐姐,露露脾气倔强,曾在餐厅中跟母亲激吵时砸烂玻璃杯。然而最终,露露仍然认可了母亲的教育方式

从虎妈的两个女儿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非但没有失去独立意志,反而在严厉教养下磨炼出来了自律和进取的精神。

当年,遇言姐在阅读《虎妈战歌》时,自己也初为两个女儿的母亲,有很多家庭教育上的困惑。蔡美儿的写作条理分明、逻辑严谨,用词优雅恰当、毫不晦涩,总是用幽默诙谐的行文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想到媒体上那些断章取义的嘲讽,铺天盖地的责难,遇言姐感叹

妖魔化一个人也是太容易。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姐妹二人表示,自己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是否有心理创伤?”对此,她们回答:“我们的童年很幸福,绝大多数人如果没有人逼一把,只活出了生命的85%的潜力。而无论他们的极限是什么,他们总可以做得比这更多一点。”

此外,姐妹俩都表示,虎妈对18岁以后的她们实施“放养”,常说

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以后不会再管孩子们的选择。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虎妈”不仅是“虎”

更要有“虎”的资本

遇言姐觉得,不少读者普遍对《虎妈战歌》这本书有很大的误解和偏颇。

首先,如蔡美儿自己所言,该书并非一本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育儿手册,而是记忆和回顾。

其次,大家只看到虎妈在督促孩子学习时的不近人情,却没有注意到母女之间亲密和信赖的关系。

还有,蔡美儿是在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尤其在遭遇叛逆的小女儿之后。她的结论是:教育应当量体裁衣、因人而异。

如果忽略这些前提,无论是批判虎妈,还是仿效虎妈,都是没有意义、无法达成的。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和两名女儿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如今的索菲亚是名学业优秀、自信坚韧的姑娘

《虎妈战歌》中,有一些令人感到不安的叙述。

比如,蔡美儿嫌弃女儿制作的生日贺卡太粗糙而拒绝接受,称:“我值得比这更好的礼物”。

比如,蔡美儿在聚餐时当众指责女儿是“垃圾”,连朋友们都看不下去。

比如,蔡美儿要求孩子在练习钢琴时不许喝水、上厕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蔡美儿的高压政策是有前提的,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提倡亲密无间、直来直去的母女关系;家长要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的施教。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虎妈战歌》的封面

“虎妈”不仅是“虎”,更要有“虎”的资本。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而盲目照搬蔡美儿的严苛,带来的只会是矛盾和对抗,以及其它后患无穷的心理问题。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在一个精英家庭中

父母是孩子的role model

蔡美儿生长于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家庭。祖籍福建的蔡氏一家在19世纪初南下菲律宾,靠着为强生公司生产塑料容器,蔡美儿的祖母成为富有的华商,在马尼拉和夏威夷都有豪华宅邸。

随着日军攻陷菲律宾,蔡家失去了大部分财富。蔡美儿的父母初来美国时因为负担不起取暖费,只能裹着毯子温书。

蔡美儿的父亲蔡少棠在麻省理工取得博士学位后赴普渡大学任教。这位老派的知识分子以传统模式对待4名女儿,比如:在家不说中文会被打手板、每天都要练习数学和钢琴、考第二名被认为是丢脸的。

不仅如此,父亲下班回家时,孩子们要恭恭敬敬地递上拖鞋。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外祖父母、父母参加索菲亚的高中毕业典礼

朋友们认为蔡美儿的童年生活很恐怖,但她自己却说,外人永远看不到图片的全部。

父亲每晚工作到凌晨3点,从他身上,我汲取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在父亲的楷模作用下,蔡家3个女儿全部考入哈佛、耶鲁。最小的妹妹蔡美音天生患有唐氏综合症,纵然如此,父母仍然要求她“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做到最好”。

目前在沃尔玛工作的蔡美音在残奥会勇夺2枚金牌,仍在练习钢琴。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门四女,三名女儿毕业于哈佛、耶鲁,小妹获得残奥会2枚金牌

14岁时,蔡美儿用锄头和铁锹挖了一个1米深的袖珍游泳池。每周六早晨,她要和姐妹们一起除尘、打扫房间、清理卫生间;在院子里除草、伐木;还曾经为了协助父亲修建假山,而搬运50多磅的大石头。

同样的,蔡美儿也不允许女儿们成为饱食终日、骄奢淫逸的移民第三代,而要求她们分担家务。

可以说,蔡美儿幼年的生长环境跟自己的女儿们一模一样。

在一个精英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role model,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要先能做到,这样的家长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服气;相反的,如若一位母亲以虎妈的标准来苛求孩子,自己却不学无术,孩子心中升不起信念,只有牢骚和疑惑,又怎么能达到与蔡美儿一样的教育效果。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是牵制的基础

蔡美儿的父亲并非一位只会惩罚孩子的家长。他会兴奋地带孩子们去品尝墨西哥玉米面豆卷、邋遢乔辣汁肉末三明治,更别提那些野营、滑雪、捉螃蟹的开心时光了。

同样的,蔡美儿对待女儿也是事必躬亲、呕心沥血。她总是提到,全家人如何一起趴在床上读书、一起打迷你高尔夫球、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丈夫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数十年如一日地陪伴女儿们弹钢琴、拉小提琴

大女儿索菲亚初学钢琴时,老师要求上课时家长作陪。蔡美儿陪着女儿学完了“铃木音乐教程”的全部内容,回到家再盯着孩子练琴至少90分钟,非但没有发出“陪读的妈伤不起”的哀嚎,反而庆幸自己也沾光恶补了音乐理论。

不仅如此,她对孩子弹过的每一首曲子,参加的每一场演出,经历的每一位老师如数家珍。

看得出,蔡美儿在家庭教育上投入了超凡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于,在索菲亚10岁时,原本对音乐不甚了解的蔡美儿已然成了行家。

她每天花上一个钟头兼任乐队预演的指挥官,带领一大群孩子从发音到节拍到力度反复练习莫扎特。用她自己的话说,演出完后精疲力竭。

要知道,作为一位又教学又出书又担任多份顾问工作的女性,能够做到如此高质量的陪伴是有多么不容易。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除了《虎妈战歌》外,蔡美儿撰写的《火炉上的世界》和《帝国岁月》也都是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作品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说:“每天晚上,我们一家四口都会坐在一起读书,那是每个人都感到开心的惬意时光。”

蔡美儿同孩子们的关系十分亲密。

她说,因为知道孩子们不会记仇,所以才敢在言语上激励她们。遇言姐在读到索菲亚和露露“一边议论母亲神经错乱,一边偷着乐”、“母亲允许露露捏住自己的鼻子5分钟以出口恶气”时哈哈大笑。只有在良好的母女关系中才会有上述一幕,而并未非外界理解的敌对和愤恨。

而在蔡美儿的“诡计”和“威逼”下,终于弹会了《小白驴》的露露在晚上钻进妈妈的被窝,依偎着、打闹着的场景又是如此温馨感人。

如同索菲亚在公开信中写到的:

外界很难真正了解我们家庭的实况,他们听不到我们彼此的谈笑声,也看不到我们享用炒饭加汉堡的美食的场景,更无法想像一家四口加上两只小狗,挤在一张床上为下载哪些电影争论不休的有趣画面。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蔡美儿一家和两只狗狗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是牵制的基础。然而遇言姐看到的却是,在众多家庭中,父母之严苛不输虎妈,但却没有建立起像虎妈家一样的亲子关系。不讲前提,一味加压的后果是,孩子的抵触心理越来越重,最后连话都不愿意说一句了。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施教者需要不断修正自己

与外界认为的操控欲爆棚的虎妈有所不同,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蔡美儿逐渐归还了孩子们的选择权。

她说: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中式教育可以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等到孩子十三四岁,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多些选择。

当16岁的露露在餐厅中积怨爆发,摔玻璃杯泄愤时,蔡美儿没有生气,而是意识到女儿已经到了自主意识的临界点,自己需要改变教育方式。

索菲亚读9年级时,开始跟着女生们学化妆。尽管女儿第一次画眼线令蔡美儿很惊讶,但她只字不语,认为这是孩子历经成长的仪式。

蔡美儿甚至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在得知大女儿参军的决定后,虽然不甚理解,虎妈仍然和丈夫一起参加了授衔仪式,并亲手为女儿戴上肩章。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两个女儿进入大学后,蔡美儿更是完全脱手,告诉她们,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孩子们已经接受了足够的训练,应该有智慧和毅力去独立走完人生。

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

我和丈夫可能是我们所知最放得开的家长,我们从不问孩子打算修什么专业,晚上做些什么,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忘记参加家长会的活动。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在访谈中,杨澜问蔡美儿:“你多年紧随女儿,等空巢了,会不会失落空虚? ”蔡美儿回答:“我有书要写,有课要上,有学生要辅导,我有自己的世界呀!”

《虎妈战歌》出版后,很多人认为书中的教育方式太过功利、视野狭窄。

恰恰相反,蔡美儿说,

让孩子练习乐器是因为不让她们在溺爱中走向堕落、懒惰和粗鲁。索菲亚也表示,父母从来都是教导自己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它条件或目的。

事实上,无论是姐姐索菲亚所选的哲学,或是妹妹露露所选的艺术史,都不是什么中国学生青睐的热门行业。

貌似控制欲爆棚的虎妈,其真正的教育核心是:今天的圈养是为了最终的放养,今天的扶持是为了将来的放手,让孩子独立快乐地生活是父母教育的最终目的。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反鸡汤的《虎妈战歌》出版7年后,遇言姐认为,虎妈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与此对应,遇言姐看到的是,虎妈的模仿者们无不是以失败告终。

虎妈的“虎”,不是简单的棍棒相逼,而是把劲使在刀刃上。成功的教育绝非仅仅靠着一腔“虎”气就能达到的,貌似简单粗暴的手段背后,无不是远见、氛围、技巧、博弈等众多因素相辅相成的结果。

遇言姐佩服虎妈对自己的自律,也佩服她能够如此认真培训孩子的勇气和毅力。

换句话说,大部分谴责虎妈的父母们其实既没有自律的勇气,也没有规划孩子未来的能力。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各位小主,好消息来了!由著名导演江小鱼执导的以青春校园为题材院线电影《别来无恙》定于近期开机拍摄,导演组决定在全国征集最美学妹,获胜者将作为主要演员来参演《别来无恙》。微信公号关注【左右逢源会展赛训平台】,点击菜单【最美学妹】查看参赛视频。

两女儿入读哈佛,虎妈不光是“虎”,还得有“虎”的资本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