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論理69」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

「學習論理69」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全面依法治國是關係我們黨執政興國、關係人民幸福安康、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賦予了依法治國在黨治國理政事業中的根本性、主導性和制度性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全面部署,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科學指導。

從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到全面依法治國重要戰略的實施,再到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展開,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使命隨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法治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對鞏固全面深化改革成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那麼,如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個字充分表明了依法治國實踐的內容以及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要從這四個方面來實現。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製度化方案。

依法治國,首先必須是良法治之。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科學立法要求立法理念、立法內容、制度設計和立法技術等應該符合科學性。科學立法的核心在於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於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這需要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等。立法要立高質量的法,要立有用和管用的法,要立能夠準確體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立得住、行得通、起真效的法。通過立法先行,以高質量的立法為引擎,全面推進我國的法治建設,為國家和地方的改革發展穩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行政執法機關履職的基本方式是執法,行政執法的基本要求在於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在建設法治政府過程中,重點在於依法行政的環節有沒有真正做到法律優先、法律保留、程序正當,以實現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益。因此,必須將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重點突出、全面落實。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是提升執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徑。

我們應該通過創新執法理念、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和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能力等途徑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保證法治得到真正落實。

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司法公正,必須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可以說,讓全社會感受司法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審判工作的基本目標。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群眾對法治就不會有信心,對司法工作也不會有信心。如果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群眾就不會相信司法機關,從而也不會相信黨和政府。因此,讓每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審判工作的最終目的。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包括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省以下法檢人財物統一管理制度、設立巡回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域司法機構、建立防止干預司法權獨立行使的相關制度、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司法責任制、人民陪審員制度、人民監督員制度、立案登記制、擴大司法公開、授權檢察機關試點公益訴訟、司法職權優化配置、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完善冤假錯案防範機制、深化律師制度改革、逐步減少死刑適用範圍、規範涉案財物處置、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司法救助制度、法律援助機制等,這些配套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促進了司法公平公正。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

只有通過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才能讓每個人心中樹立起“法治”觀念,做到守法、依法辦事。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需要創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加強新媒體新技術的深度運用,落實好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推行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等以案釋法制度,讓典型案件依法公開處理成為全民法治教育課。

同時,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提高公民法治素養、培養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礎性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需要凝聚法治文化共識,促進法治文化認同。法治文化重在建設,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的法治發展重點任務中,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過程中,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總體佈局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為當代中國法治發展提供思想引領、智力支撐和精神動力。

總之,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必由之路。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內蒙古師範大學 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