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亏大!教师初、中、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究竟能相差多少?

不知道亏大!教师初、中、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究竟能相差多少?

图片源自网络

高级职称影响的是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一些补贴,主要差距体现在岗位工资上:

1 初级职称对应13–11级工资,跨度在1390—1510元;

2 中级职称对应10–8级岗,跨度在1600–1950元;

3 高级职称对应7-5级岗,跨度在2210–2670元;

仅此一项,初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的差距在700–1280元;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之间相差260–1070元;(初级和中级之间相差90–600元),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工资项目,各职称之间的差距在700–2000元之间!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中级和高相差多的三四千;(可能发达地区吧)

2 有好多教师只要上了高级就混着等退休!怎能没有追求,工龄工资就是最好的追求,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教。乡镇补贴可以让教师扎根边远,为什么不增加这些工资待遇,中国教育从来就是让教师出着牛马力,但又不愿给报酬的变态工作,还谈什么提高学生素质,老师都不如学生当服务员赚的多,知识在金钱面前就是这样一文不值。

3 中级和高级有编制限制的,比如占20%,如果已有20%教师得中高级,剩下的得等他们退休才空编,二十三十年没得中高级那是正常;

4 平心而论,高级职称的设立初衷,就不是说每个人最终都会是高级。小学教师,原来的小学高级基本就是顶了,相当于现在中级。初中学校,高级名额比小学多,但也不多,多数初中教师中级职称也就退了。高中学校,高级比刚是现有教师的25%(原来20%,后提了5%),既使这样,也有一部分评不上,中级就退了。职称竞聘就是竞争。有成功的,当然就有失败的。每年都竞聘,只能年年竞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成功。成功不了,退了,也就认了。又能怎么样。所以说,力争归力争,争不上也无所谓。这里面,实力、运气、其他因素都有。 踏实工作,开心生活,保持好心态。健全长寿比什么都强。窝心怨气,骂娘丧气,都没变不了现状。身外之物,有很好,没有也行。

5 职称的最大贡献就是拉开了收入差距,其他别无用处,我校校长小舅子教办主任,教学不怎么样。没评上高级职称比我少200左右,靠关系评上了高级反比我多700元,这样相差9OO元左右。职称就是害教师,毁教育,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6 平心而论,在一线教书三四十年,评上高级是教书生涯的基本追求,这是应得的,没有过份。不想评或够不上条件没评上的也不要有失落感和嫉妒感,其实并不是说评上的就水平高,评不上的水平低,这里许多因素说不清。职称取消是不现实的,当教师的就这点可以追求了!取消了,老师还有什么可追求?心态平和一点,想评高级努力创造条件,奋斗一下,不想评,拉倒,无怨无悔。不管那种机制,绝对公平是没有的。

7 职称的评定更进一步暴露了不公,很多人,不择手段评上了,就不干了。而那些一如既往的实在人仍象老黄牛,待遇可是低了!根本没体现多劳多得,干着憋屈……

8 很多教师评上高级就懒得做班主任了!

职称工资可设,但悬殊不要相差太远,应以教龄为主发放工资。职称高与职称低干的是一样的事,并不因为职称高的教学就教得好。甚至有些高职称的人拿着高额的工资不教学,干着学校里一些极轻松的活。

不知道亏大!教师初、中、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究竟能相差多少?

教资考试知识点——娱乐学习两不误

综合素质的考题中有9道文化素养的单选题,不能被复习全面、但也最能体现综合素质含义。

9道题每年都考的不一样,天文地理、人文底蕴,无所不包。感觉需要像达芬奇一样成为全才才能应对!于是很多同学觉得乱选可能也会选对几道,丢分就丢吧?

从考试的效率来讲,如果你对于其他方面把握较大,这么做是非常经济实惠的。比如你觉得自己50分的作文能拿到40分,又比如阅读理解、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都能拿到80%以上的分数(每到大概11分)。且9道文化素养总有1-2道你知道的,剩下的14分(相当于一道阅读理解)就不要了吧。

将考试范围简单厘清,那么我们来看看怎么娱乐学习两不误的准备这部分内容。

中央电视台出了很多款文化节目,包括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大国重器、美丽中国等节目或者纪录片。看这些能学到什么?什么都能学到!国家宝藏,里面不仅有中国古代的艺术最高成就,还有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故事。舌尖上的中国,包含了中国民俗和文化传统、俚语等等。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是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大融汇。诗词大会就不言而喻。大国重器里包含国家的重大科研成果。美丽中国有着最真实的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这些节目不胜枚举,能学到东西,还不觉枯燥。

如果还要觉得央视出品太过高冷,那么一些稍微接地气的节目也是能学到部分内容的。比如说段位较高的音乐类节目,会时不时穿插一些关于乐器的、音乐历史的内容。比如关于影视的节目,也会提到很多经典电影和背后的历史人文。

实际上处处是学问,只需要你多问:到底是什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然后拿出手机稍微搜索一下即可。并不需要真的背诵,有时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到答案的东西一眼便可记住很久很久。

最后,想告诉众多考生,这样无法全覆盖的题目,速成太苦,但是加上碎片化的学习则会觉得有趣又有效。

以上是《综合素质之文化素养—娱乐学习两不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