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路扫干净了 我心里才踏实”——记环卫工人崔慧连

“只有路扫干净了 我心里才踏实”——记环卫工人崔慧连

崔慧连正在清洗垃圾车

记者 徐丽亚 通讯员 姜丹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环卫工人,但她总结出独特的“四点工作法”,即“耳朵尖一点、微笑多一点、手脚勤一点、嘴巴甜一点”,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主动把手机号留给每个商铺,并告诉店家,只要在工作时间,有需求可以一对一上门服务。她对工作细心,对服务对象热心,成了沿街店主交口称赞的“环卫崔大姐”。她,就是杭州市富阳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清洗服务公司沿街收集组的崔慧连。

“环卫女汉子”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

崔慧连祖籍富阳,生长在福建。18岁时,才离开家人回到了父亲的故乡富阳。1996年,24岁的崔慧连走上了环卫岗位,一干就是22个年头。在保洁岗位上她勤勤恳恳,担任班组长时敬业认真。

2002年,崔慧连因工作需要参加了驾驶员培训,转岗成为一名垃圾清运工。她肯干、愿干、会干,学会了各类环卫作业机具的驾驶技能,成为了一名环卫战线上的业务能手,毫不夸张地说,环卫一线业务她样样拿得起、干得好。她那种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崔慧连刚开垃圾车时,垃圾要保洁员用铁锹一锹一锹运到垃圾车里去,还必须用大号的铁锹,才能防止垃圾洒落。据当时担任班组长的张师傅介绍,一车垃圾,平均要锹300锹才能装满,每位保洁员的工作量大约是一天装4车,那就是1200锹,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算是拿着空铁锹挥1200下也会觉得吃力,更不用说装着满满的垃圾了。

从生疏到熟练,崔慧连也经历了体力不支,铁锹未送到车上,垃圾却迎风撒了一身的狼狈;也经历过回家以后手臂酸痛难忍,梳头都抬不起手臂的折磨;还经历了几百斤一桶的垃圾中途桶倒翻,又戴上手套重新收拾的尴尬。但是,这一切崔慧连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2006年,崔慧连被调入垃圾清运组,成为清运组唯一的一名女拖拉机手,身兼驾驶员和清运工的双重责任。刚开始时,由于崔慧连身材瘦小,装车时经常会将垃圾一半倒在车上,一半倒在地上,有时一不小心扬起的垃圾还会散落到自己头上,有男同事取笑她不是干这个的料,劝她回去扫地。但崔慧连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她很快学会了装车要领,工作效率也迅速赶上了男同事。没多久,她就获得了一个雅号“环卫女汉子”,此后也再没人对她说过“你不行”。

“现在更多是想把环卫当作事业来做”

崔慧连个性耿直,为人处事一是一,二是二,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格,始终坚持“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给同事和领导添麻烦”的准则。

2001年3月,崔慧连做了妈妈。4月,月子尚未坐满的崔慧连就要求去上班,家人和领导劝了又劝,可还是拗不过她。

七月的高温天,为了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崔慧连早出晚归,连喂奶都是婆婆抱着孩子到路段上找她,孩子喝奶总是有一顿没一顿。每当面对婆婆的埋怨,她总是耐心地解释:“姆妈,这个路段是我的岗位,只有把路扫干净了,我心里才踏实”。2010年,崔慧连获“富阳市优秀城市美容师”荣誉。

2012年6月,已有近4个月身孕的崔慧连还在清运一线工作,依旧与往日一样早出晚归。有一天,崔慧连在抬垃圾筒装车时不小心撞到了肚子,导致意外流产,还留下了腰痛的后遗症。丈夫心疼地嗔怪道:“挣这么点工资,还这么拼命,图什么呀?”但她却说:“工作要凭良心,环卫工作就是这个样。”这年,崔慧连当选富阳市“十佳环卫工人”。

G20峰会召开期间,为了向全世界展现最美丽的杭州,环卫面临更大的压力,“白加黑”“5+2”作业模式是常态。可就在此时,崔慧连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告知母亲被确诊罹患癌症。她顿时感觉五雷轰顶,而她的工作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请不了长假,所以崔慧连只能把母亲接到杭州邵逸夫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在母亲住院的2个多月里,无法请假的崔慧连只能每天早早起床买好菜,中午下班赶回家褒好汤,趁午休时间坐车送到母亲床头,喂她喝下,再匆匆赶回富阳,完成下午的工作。那段时间,杭州回来的公交车上,崔慧连撒下了泪水,这泪水里,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心,有无法在病重的母亲床前尽孝的愧疚,有身为妻子对家庭的亏欠,还有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儿子的内疚。

但崔慧连始终心存感恩,她感谢身边的亲人与同事一直给予她默默支持,她总说:“当初是为了谋生,现在更多是想把环卫当作事业来做。”

现在她成了沿街店主交口称赞的“环卫崔大姐”

随着环卫服务理念的转变,需要对环卫服务工作进行延伸,近年来,垃圾收集车要对城区沿街店面的生活垃圾进行每天两次的上门收集。崔慧连又一次转岗,从清运组调整到沿街垃圾收集组。

沿街收集,看似轻松简单,可要做到让服务对象满意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城区沿街商铺,有餐饮、服装、杂货等类别,每家商铺的营业时间与日产垃圾时间段均有所不同。有些商铺没等到垃圾的投放时间,就把垃圾堆在了树下或扔在果壳箱旁;有的收集时间过了,才把垃圾拎出来,一看没有车就随手扔在人行道上,导致市民投诉与上级督查通报不断,更有店家为了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一点小事与环卫工人发生口角。为此,许多收集组的驾驶员畏难情绪较高,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推进。

作为收集组的一员,崔慧连迎难而上,带头冲在前面,她总结出独特的“四点工作法”,即“耳朵尖一点、微笑多一点、手脚勤一点、嘴巴甜一点”。在崔慧连的帮带下,收集组工作成效起色很大,收集组与沿街商铺的关系比以往融洽了许多。

崔慧连还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每个商铺,告诉店家,只要在工作时间,有需求可以一对一上门服务。她对工作的细心,对服务对象的热心,让她成为了沿街店主交口称赞的“环卫崔大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