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前些天在深圳,开着车从机场到龙岗,又从龙岗到罗湖、福田、南山、宝安。沿着这条线大致上把深圳的一些热门区域看了一遍。

有朋友陪同,随行讲解。

几天下来,很喜欢深圳这个城市,今天聊一下我对深圳的看法。

1)穷人的未来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情况是普遍贫穷。

大量的人口仍然集中在农村。

大学生毕业回县城工厂里找份差事,成为正式员工。这种是典型的所谓“成功人士”,前途无量。

而一个村子里能考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一旦考上了,村长是要拿着白酒烤鸡去大学生家里祝贺的。

如果一个村子年年都能考上一两个大学生,镇上的领导开会时,要点名提出表扬的。

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多数的年轻人没有机会考大学,小学读完家长松一口气,初中读完家长的任务就彻底完成了。响应国家号召,扫扫盲,九年义务教育算是给国家一个交待。

那个年代,多数人不会读高中。

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了谋生之路。穷乡僻壤里想要赚钱,家里又穷得叮当响,怎么办?

“清华大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那个时代,胆子大意味着财富。劳动密集型社会,肯吃苦能赚钱。

关键的问题在于,去哪里赚钱。

一个人的青春只有短短的几年,很多人十几岁出来打拼,二十岁就小有所成。如果你25岁还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很大概率上,你的人生已经看到了天花板。假如上天眷顾,那你30岁之前可能还会有几次机会,如果30岁还是没有方向。对不起,你真正的人生已经结束了,剩下几十年的碌碌无为。

这是选择的重要性。你的选择在哪里,意味着你的未来是荆棘还是坦途。

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未来只有一条路——走出去。

去哪里,去深圳。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2)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在中国

中国工厂在广东

广东工厂在深圳

深圳工厂在关外

关外遍地是工厂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过去的深圳分为关内和关外。

关内以贸易为主,关外则是工厂遍地。

你想象一下,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远走他乡,不出意外,是极为反对的。

这就好比现在的父母极力反对自己的孩子不要离开体制一样。鼠目寸光。

所以那时候肯去深圳闯荡的年轻人,即使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但一定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内心。

逃离家乡是新生活的开始。

年轻人千里迢迢跑到深圳,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卖皮鞋总会吧。没有钱就先找家店给老板打工,一天卖两双鞋总能赚几块钱。等攒下了钱自然就有了门路。

或者去工厂里打工,不需要技术,现学现会。

更高级一点,去华强北卖电子零用件。两天之内包教包会,学不会免费再学。

年轻人去深圳,就像是找到了极为优质的生长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下来,并留在那片热土上。

在深圳,赚钱是最容易的事。

对年轻人来说,摆脱贫穷比任何事都要更紧迫。

勤劳致富,在那个年代是适用的。

一年以后,他们在家乡人的眼里就变成了有钱人。五年以后,他们就成了家乡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八九十年代开始混深圳的一批人,回家的时候都是穿着时髦的衣服皮鞋回家。我至今记忆深刻。

很多人就是在最底层的工作里赚到了第一笔钱,然后自己出去做生意,搞批发,开工厂。

那个年代,深圳就是中国的风口,所有奔向深圳的年轻人都会成功。

成功根本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站在哪里。

那时深圳的工作机会到底有多少?

如果用地图拉一张全景,那么深圳的关外就像是长了大片灰色的霉斑。只有把镜头拉近,再拉近,你才会发现原来下面密密麻麻的竟是成千上万家工厂。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工厂配套农民房)

这些工厂里不仅能生产出当时最时髦的衣服皮鞋,而且还能生产彩电小灵通手机等电子产品。

或者毫不夸张地说,你想要什么这里就能生产什么。

因为这里是世界工厂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全是未来。

3)农民房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外出要顾及到家庭,办事要考虑到各种“关系”。在经济学上,这些被统称为交易费用。

而在深圳这个完全彻底由年轻人组建的城市里,你出门办事与人交易只需要一个字:钱。

社会关系极为简单。

也正是这种简单的人际关系(低交易费用),让深圳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发展越快吸引力越强,集聚效应越明显。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不断地涌入深圳。

这时深圳就遇到了另一个问题,来了这么多年轻人,住在哪里?

由于当时没有大量的商品房供应,政府也没有精力解决如此庞大规模的人口居住问题。农民房就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在深圳随手拍,密密麻麻的农民房)

有需求就有市场,很多人也会抓住这样的红利,早早地投资“房产”,过上了房东的生活。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所以老百姓为了极大地利用土地面积而盖起了很多楼间距很小的楼房。整体上看,非常散乱。

发展到今天,农民房就成了深圳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由于深圳的可利用土地非常少,为了开发商品房就不得不对这些农民房进行拆迁,以此腾出土地,但是拆迁成本可想而知。

农民房的业主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说点不好听的,他们阻碍了深圳的发展。

“俺在深圳,看到这些农民房,想想就头疼”

4)产业的变迁

大量的工厂配套大量的农民房,关外生产,关内贸易,这些构成了深圳最原始的商业生态。

城市欣欣向荣,快速生长。很快深圳就面临到产业的变迁问题。

在制造业和贸易的基础上,金融业、互联网业相继出现。在低成本策略的引导下,深圳的产业布局呈现清晰的由东向西逐级递升的规律。这个不难理解。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从东向西依次是制造业-贸易-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

最西边的前海区域未来一定是深圳最繁荣的地方。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处于生长期的城市森林)

目前只有金融和互联网还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像华强北这种交易市场,已经逐渐没落,等待新生。

对于深圳,全是未来

在华强北小电子商城拍的照片,商户逐渐撤离。

主要集中在关外的传统制造业工厂,也面临着大批量淘汰。制造业的黄金年代已经结束。龙岗宝安这些区域,等待着新元素的注入。

5)文化的沙漠

制造业年代,国家需要流水线上的工人。初中文化水平,中专学校里再学两年专业技术就上岗。这批人可以称为技术工人。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人没有任何技术,学历更低。

深圳就是靠这样的一批人发展起来的。

在罗湖区的人口结构分布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3%

深圳总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仅有15%(2015年深圳蓝皮书数据)

龙岗宝安这两个区域基本上都是大专及以下学历,而且人口总数多。

这个比例对于一个一线城市来说实在说不上好看。

现在深圳正在放开落户政策,吸引高学历人才。人口结构的调整是深圳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

如果单纯从学历上来论文化,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你也可以说深圳这个地方是有文化的,它的文化就是外来人口集聚的文化。这个也是没有办法反驳的。

不过,当你拿深圳和北京上海这种城市来对比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深圳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年轻有活力,商业气息浓厚。除此之外呢?

你会觉得它没有办法把人永远留在那里,一旦有了什么变故,商业环境变差,很多人会迅速离开那里。深圳这个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差,对人的黏性不够。

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它们内部有一股力量可以把整个城市的人组织在一起,从外部看,城市是一个整体。而非散乱的众人集合。

那种能够把人组织在一起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文化像城市的基因一样,不管城市如何变化,它总能延续下去,经久不衰。

文化底蕴,需要多年的沉淀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地说,商业是可以看得到尽头的,类似我们之前在 城市的尽头 这篇文章里讨论的一样。

而文化可以留下来,成为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

(不同意这个观点的,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那些做企业的老板为什么必须要搞企业文化,为什么土豪家族的钱很快就能败光而大家族就能延续下去)

6)结语

我们很欣慰能看到中国有这么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

二十年前,深圳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蜕变。二十年后,它会变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所有的不完美都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年轻人,活力,创造力。

这是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黄金年代,留给它的,全是未来。

(完)

有说错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