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古都北京,几百年来大小贵族和千万臣民在这里休养生息,着实造就了一种全中国其他地方难以望其项背的“小吃文化”。老北京的小吃摊小吃店都是一家一户的,经过几代人的操持,的确出了许多地道的玩意儿。

到解放初期,北京小吃摊群比较急中的地点有隆福寺、白塔寺(原本是东西两庙)、西四、鼓楼、前门外、天桥、菜市口、牛街、花市、东岳庙等。在这些地方聚集着几百家小吃店或小吃摊,煎、炒、烹、炸、烙一应俱全。以隆福寺来说,20世纪50年代,小吃摊一家挨一家,有名的如“麻记饺子”、“年糕虎”、“爆肚杨”、“豆腐脑儿马”、“豆汁安”等。

北京人吃小吃说道多。有人把北京小吃的风味特点总结出四条:一是味儿,咸甜分明,味觉刺激明显;二是质地,要么酥脆可口,要么软滑顺口,少有皮的塌的;三是温度,有的吃起来烫嘴,像刚出锅的油炸糕、白汤杂碎,有的入口冰凉,像江米凉糕、艾窝窝,绝没有不凉不热温温吞吞的;四是色彩,北京几百种小吃绝对称得上五彩斑斓,金灿灿的豌豆黄、玛瑙般的蜜三刀、白玉般的豆腐脑儿、红彤彤的炸灌肠、紫油油的栗子凉糕······悦目又可口,给人双重享受,这样才称得上色、香、味俱全。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白记豆腐脑”有口皆碑 旧北京前门外的门框胡同,是老北京有名的风味小吃一条街,它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丈,却吸引着成百上千的老北京人纷至沓来,一享口福。这里由白氏父子经营的“白记豆腐脑”在南城有口皆碑。白家的豆腐脑真称得上是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且有豆奶之香。豆腐脑的浇卤最为讲究,用切得薄薄的鲜羊肉片、上等口蘑、淀粉、酱油打出的卤汁橙红透亮,鲜美非常。吃的时候,白师傅用特制的小铜平铲铲起一块白嫩的豆腐脑放在小浅底儿碗中,浇上一勺厚卤,淋上蒜汁或辣椒油,就着刚出炉的芝麻小烧饼这么一吃,更是满嘴香。

不光百姓爱不释手,就连那些皮鞋锃亮、西装笔挺的钱庄掌柜和票号经理们也时常低着头哈着腰,挤在“豆腐脑白”的桦木长凳上,捧着一碗细白粉嫩的豆腐脑美滋滋地喝着。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爆肚冯”关键在“爆” 在门框胡同名声显赫的“爆肚冯”,清代原本在地安门外后门桥经营爆肚,那时就已在鼓楼一带小有名气。宫里当差的太监们也时常出宫寻访至此,后来经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牛羊肚子的特供点,生意很好。民国时,清宫的专供也渐渐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氏父子便把爆肚摊迁到前门外廊房二条经营,成为门框胡同一家开业较早的风味小吃摊。

爆肚得选用新鲜的绵羊全肚儿或内蒙古的红牛百叶。爆肚儿的做法有三种:油爆、盐爆、汤爆。油爆和盐爆只有在饭馆里才吃得着,街头小摊儿没有卖的。汤爆最普遍,饭馆、街头都有,但做法仍有不同。饭馆里多用高汤爆肚儿,而街头小吃摊只用白水。

​爆肚儿之所以称为“爆”,是因其速度快而得名。其实就是把牛羊肚子切成韭菜叶儿宽窄的横丝,放入滚烫的水中汆一下而已。可就这一汆最见功夫,因为肚儿分肚仁儿、肚领儿、蘑菇头儿等各个部位,所需火候各不相同。时间短了肚儿生,时间长了肚儿老,要的就是不早不晚不长不老的“恰到好处”。吃起来又脆又嫩又筋道又不硌牙,越嚼越起劲儿,越品越有味儿,吃过之后还余香在口。就这么看似平常的一汆一捞,跟国画中的大写意似的,精气神全在里头了。没有家传的秘诀加上十年八年的苦练,甭想达到这种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的境界。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豆汁儿是老北京的下午茶 风味小吃最有名的豆汁儿,已有上千年历史,制作方法是以绿豆九成、白玉米一成,淘洗干净,磨成稠糊,再过筛两三次,经发酵,用微火煮熟,点入少许老干粉,拌匀即成,味道甜中带酸,开胃,生津止渴。豆汁儿,分生熟两种。北京人称熟的为豆汁儿粥。豆汁儿一般在下午卖,如同老北京人的晚茶。小贩们挑着一副豆汁儿担子,一头儿挂着饭台,另一头儿挂着一个带铁锅的火炉子。饭台中间是一大盘红辣椒丝的咸菜条,下层的木盒子里放着炸好的焦圈儿。饭台四周用小铁钩挂着五六个小板凳儿,供喝豆汁儿的人歇脚。

小贩们在胡同里一站,吆喝着“粥,豆汁儿粥”!从各个院门里就跑出一些孩子,大人们跟在后头,一齐集到摊儿前。大伙儿围坐在饭台四周,就着焦圈儿、辣咸菜丝,喝一碗从锅里现盛出来的热豆汁儿,顿时觉得五脏六腑都舒坦。没座的大人们只好端一碗在边上站着喝,老太太们都端着家伙出来盛点儿,回家慢慢喝。

卖生豆汁儿的强调豆汁儿的甜酸味道,一吆喝起这味儿:”甜酸嘞,豆汁儿哦!“明明酸是主味,小贩们却把甜字放在首位,避重就轻,足见其用心之良苦。生豆汁儿给了饮者更多的参与性,有人在生豆汁儿里放糖放米细细熬成,味道绝佳,远比小贩们来得讲究。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老北京那些著名的风味小吃

豌豆黄利尿和气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豌豆黄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气,解疮毒,消炎,去除暑热,有降血压、除脂肪、减肥之功效。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制法是,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