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作為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在後世有著極高的人氣。他的詩詞大多情感充沛,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由此也被稱為詩仙。李白的詩詞內容非常豐富,有描寫山河壯麗的詩句,也有抒發自己平生不得志的憤慨,還有追求訪山的遊仙詩。

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三歲看老,李白之所以有後來的成就,其實年輕時的他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比如在李白20歲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唐詩。這首唐詩雖然和他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流傳度差了不少,但是卻極具諷刺意味。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14個字,非常值得讓人深思。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上李邕》,寫於公元721年前後,當時的李白正是20歲左右的年紀。當我們看到40多歲的李白仍然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詩句的時候,我們也能感受到,在他20歲的時候,他內心的抱負和志向,更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

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體現在這首詩當中,就是“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這首唐詩的最後14個字,寫出了李白的豪情志氣,寫出了李白的極度自信,更寫出了李白對於未來的美好期望。而且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生道理,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細細思考。

開篇就表現出李白胸懷的闊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大鵬”的意象起源於《莊子逍遙遊》,代表著自由,代表著能力,代表的抱負,代表著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這是李白對於美好未來的期盼,也更寫出了他自己“金鱗豈是池中物”的自信。

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後面這一句延續上面那兩句的詩歌感受,“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如果風停下來,大鵬會展翅高飛,但是他的力量非常之大,展翅的時候能夠將滄海之水全部拍出。這是一種多麼豪邁的理想,也只有內心有著非常豐富世界的人,才會有如此令人驚豔的表現。

而後李白寫名自己當前所遭遇的,“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看著世界上的人都是凡夫俗子,看到我在這裡大發議論,就會覺得很奇怪,甚至不時還會發出冷笑。這兩句當然寫的就是李邕。因為李邕對於這些年輕的後生頗為怠慢,顯然引起了李白的不滿。

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最後這兩句也是李白的諷刺和勸誡。“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當年孔聖人尚且還能說出後生可畏,作為大丈夫,作為士大夫,如何能有資格輕視這些年輕人呢?

這是李白早期的一首唐詩作品,非常具有諷刺意味。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其實在今天也可以取得共鳴。尤其是對於那些被輕視的、懷才不遇的年輕人來說,這兩句能夠給他們的心靈帶來些許慰藉。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